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

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

2022年1月31日是农历除夕夜,这是一个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小航和甜甜一起贴春联,爸爸妈妈在厨房准备年夜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年夜大餐一盘盘端上桌来。红烧鱼、粉蒸肉、口水鸡、清炒四季豆等。“饺子来了。”爸爸又端来一大盘饺子。

“老爸,这菜已经够多的了,您就不用端饺子了吧。”小航说。

“小航,这年夜饭少了饺子可不行。除夕吃饺子是有讲究的。你知道吗?除夕夜23时至正月初一的1时,被称为“交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寓意团圆吉祥、平安美满。饺子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爸爸说。

“爸爸,说到这儿,我想起来了,除夕夜我们都有饺子吃,远在400千米高空的3名航天员有饺子吃吗?”小航说。

“是啊,这是我们中国航天员在太空过的第一个除夕啊!我打开电脑搜索看看吧。”甜甜打开电脑,“快看,3名航天员的年夜饭也准备好了。”

“太好了。姐姐,你投屏到电视上我们一起看。”小航开心地说。

只见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正围在小桌旁吃饺子。空间站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福字和中国结,满满的仪式感让空间站年味十足。王亚平吃饺子的方式很有趣,她先让饺子飞一会儿,然后饺子飘着飘着就飘到嘴里了。

“哈哈,太空失重环境下吃饺子真是奇妙又欢乐啊。不知道他们吃的饺子是什么馅的。”小航说。

“太空出差三人组年夜饭有3 种饺子:鲅鱼馅、黄花菜馅、猪肉白菜馅。”姐姐读着搜索到的内容。

“这3 种馅满足了3名航天员不同的口味,后勤人员考虑得太周到了。翟志刚来自黑龙江,应该爱吃猪肉白菜馅的饺子。王亚平来自山东,她应该最爱吃鲅鱼馅的饺子,鲅鱼饺子是山东的一道传统名菜嘛。而叶光富来自四川,应该爱吃黄花菜馅的饺子。真是寻常之处见功力,细微之处见真章。以后不用为我们航天员的饮食担心了。”妈妈说。

“我们可爱的航天员在太空能吃到家乡味的饺子,高高兴兴地在太空中把这个年过好,是我们所有人都期望的一件事。”爸爸说。

“爸爸妈妈,我之前看过报道,有数名外国航天员来中国进行训练,学习中文,为将来进驻中国空间站做准备。看来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中外航天员一起遨游‘天宫’,分享不同国家的美食了。”甜甜说。

“是啊。中国空间站首批空间科学实验合作项目就有17个国家的项目入选。而且,我们将为这些国家提供免费的上行、下行运输和在轨实验空间,这对各参与国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中外航天员一起接受训练

“当然,其他国家的加入对我们空间站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参与进来的外国航天员会带来更多的经验和先进的仪器,取得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参与国取得的科学成果也将会共享,这是造福全人类的大好事。

“而国际空间站虽然名曰‘国际’,事实上,只有投入了经费或技术的国家才有资格派航天员进驻,而且,他们并不会将获得的科学数据共享。

“中国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国际太空合作新平台,它将真正成为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践行。”爸爸感慨地说。

2022年1月28日,我国发布了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 中国的航天》。未来五年,中国会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天文观测、地球科学研究,以及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科学实验;推动开展航天员联合选拔培训、联合飞行等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9个项目入选,其中 6个为完全入选项目,3个为有条件入选项目。这 9个项目涉及来自亚太、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 17个国家的 23个实体,包括政府性研究机构、私人航天企业和国际性组织。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所有项目都是多个机构联合申请和联合实施的项目,反映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公共和私营实体的科学家们的协作意志。中国充分照顾缺乏技术与资金的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为它们提供了进入太空、开展各类应用实验的机会。

在入选项目中有一个名叫“太空肿瘤:来自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 类器官培养物由于空间条件导致的早期突变特征研究”的项目,它是一个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项目,研究成果将会对当前的癌症病因学产生重大的科学影响,并对预防和治愈癌症提供新的见解,也将回答长期深空探测飞行任务中有关致癌风险和乘组健康的不确定性问题。

国际社会专家对中国空间站的开放合作纷纷点赞。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说,中国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合作,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这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莱斯特大学空间与地球观测研究所所长马丁·巴斯托说,“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上虽然也有来自很多国家的实验项目,但这些实验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相比起来,中国空间站更加“国际”。

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彰显了太空治理中的中国责任与担当,是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一次生动实践。外太空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和平探索利用外太空是世界各国平等享有的权利。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敞开合作大门,无论国家、组织还是私营实体、学术机构,均可平等参与,这将有效帮助世界各国跨越技术发展鸿沟,让所有国家平等参与到太空的和平开发利用中来。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分享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技术,生动诠释了中国航天合作的多边主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