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抑郁的尽头是愤怒
如果认真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确影响巨大,但是如果仅仅把这些心理问题归为“原生家庭有罪论”,也是不负责任的。
抑郁是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被困在钢筋水泥中的独生子女,缺乏同辈群体的正常交流,不会社交,自然丧失了在同辈交往中学习应对挫折的机会;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层竞争加剧不断引发父母的焦虑,父母高强度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感受;学校为了教学成绩和升学率给老师、家长的施压,教育的不断内卷让孩子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找不到宣泄的途径;科技进步带来的网络电子产品的普及,对青少年产生的莫大吸引力进一步弱化了孩子与真人交流的能力……加上青春期个体生理和心理处于激烈的动荡中,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抑郁患者还有如下特点:他们既愤怒又自责,这一症状像极了吸引所有负面情绪与能量的“磁石”。我曾不止一次见过这样的案例,社会工作压力极大的父母在回到家后压力无以释放,只能把所有的苦水尽数倒给孩子;或者在夫妻关系疏离的家庭,争夺孩子的那一方总是在向孩子传递自己在婚姻中的委屈和痛苦,长此以往,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把所有压力和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越是早熟的孩子,越容易在这时产生错误的归因:都是因为我,爸爸(妈妈)才那么辛苦;都是因为我,爸爸妈妈关系才不好,一切都是我的错;如果没有我,他们可能会更幸福。这里面又潜藏着孩子对父母的愤怒:全能型父母让孩子不断体验自己“无能”的愤怒;被父母情感忽视的愤怒;父母经常灌输的“付出的不易”让孩子产生愧疚带来的愤怒;常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愤怒;被老师批评后父母的再一次伤害带来未被理解的愤怒;被同学欺负后,父母让孩子自我反思“是你自己问题”的愤怒;孩子遭遇困境不想去上学,父母让孩子“再坚持一下”而不问原因的愤怒;孩子产生心理疾病被父母视作“装病”的愤怒……
青春期抑郁的孩子看起来是沉默的、缺乏活力的,但是他们的内在又压抑着深深的愤怒。当孩子的愤怒长时间找不到向外的宣泄途径,持续在身体中累积,他们的身体和情绪便像极了被不停打气的气球。父母的强权、学校规则的威严、老师的严苛以及所处青春期激素分泌的生理变化……当自愈、战胜无望,愤怒的情绪无法向外的时候,气球濒临炸裂,人的情绪崩溃,转而形成寡言、思维迟钝或易怒的指征,甚至逐步出现自残和自杀倾向。但是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些愤怒来自哪里,又能去往何方!
我的孩子今年14岁,正处于这样一个身心激荡的年龄,我也正在经历所有的青春期父母都必将经历的过程:孩子叛逆,因学习压力曾带来的焦虑产生的躯体问题。正是基于我的专业和母亲的双重身份,我对自己孩子的陪伴如履薄冰。如果这个阶段的父母懂得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压力和心理特征,就能顺势而为,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如果不了解和顺应发展中的特征,父母和孩子就会在双方的愤怒与激战中两败俱伤。
写完所有的文字,我慵懒地伸展了一下四肢,成都罕见的阳光又透过咨询室的玻璃斜映到来访者常坐的沙发上。每个孩子都应该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不管你的孩子是否抑郁,愿父母们能陪伴困境中的少年穿透墙壁去拥抱生活的温暖和自由,面对阴影却能直视骄阳,协助孩子朝着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前进。
郑佳雯于成都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