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招数

应对招数

若对患病宝宝进行粪便化验,可发现其中有轮状病毒。它就是让宝宝腹泻的罪魁祸首。轮状病毒,因其外形像车轮辐条状而得名,最喜欢攻击6个月至2岁的宝宝。轮状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感染途径主要是胃肠道。病毒主要侵及小肠黏膜表面,破坏了肠黏膜对水、钠、葡萄糖的吸收,大量肠液积聚在肠腔而排出水样大便。轮状病毒还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宝宝也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密切关注,仔细记录

宝宝的体温、呕吐情况、大便性状等都要详细记录,这样妈妈就能前后对照,特别是上医院时,便于医生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

●体温 包括测量的时间和度数;如果吃过退烧药,最好是服药半小时和1个小时后各量一次,将体温数记录下来;发热前几天有没有咳嗽、喉咙痛,发热后几天身上是否出过红疹。

●呕吐 何时开始,距离上次吃东西有多长时间;是喷射还是吐沫;与呕吐同时存在什么症状,如发热、腹泻等;呕吐后服过哪些药物。

●腹泻 腹泻的次数;糊状还是水状,有没有便中带血或脓;腹泻前4小时内吃过什么;与腹泻同时存在什么症状;腹泻后曾服过哪些药物。

少食多餐,注意营养

不主张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6次。不同月龄不同喂养方式的宝宝进食安排如下:

●母乳喂养的宝宝 可以继续吃母乳,但妈妈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并在喂奶前30分钟至1小时喝一杯温开水,稀释奶液;如果宝宝有脂肪泻,就尽量给宝宝吃前一部分的母乳。

●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 可按平时量喝奶,但可以先将奶稀释喂养2~3天;还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为脱脂奶。

●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 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鲜水果汁,直至腹泻停止两周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千万不要在宝宝的饮食中人为地添加糖,这会加重宝宝的腹泻。

及时补液,预防脱水

一般腹泻宝宝,多有轻度脱水。表现为口唇稍干,尿比平时少,颜色发黄,并且烦躁、爱哭,这时要注意及早给宝宝补液。但不要以为给宝宝喝白开水就能起到补液作用,实际上宝宝腹泻造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单纯补水反而会造成体内电解质进一步稀释,非但对病情无益,更会使之恶化。建议使用“口服补液盐”配液进行口服补液。

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也叫0RS液,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配方,其成分为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无水葡萄糖20克,各大医院药店都有售,呈粉状,应按说明用饮用水稀释后分次喝下。服用方法如下:

●尚未发生脱水 应在每次排大量稀水便后,给宝宝喂服,小于2岁的宝宝每次给50~100毫升(每日量约500毫升),大于2岁者每次给100~200毫升(每日量约1000毫升)。

●已发生脱水 开始4小时的ORS液用量为:轻度脱水者,50~60毫升/千克体重,中度脱水者70~100毫升/千克体重。

●脱水已经纠正但还有轻度腹泻 上述0RS液配方应配成1.5升的液体口服。

●没有口服补液盐时 应给宝宝喝加盐的糖水,只喝白开水或白糖水不能有效预防腹泻脱水。4小茶勺白糖加半小茶勺盐,加入1千克凉开水中,摇匀,即成防腹泻脱水的加盐糖水,其喂服方法同口服补液盐。

●宝宝已经表现出严重脱水 如宝宝烦躁不安加重,囟门和眼窝出现凹陷,哭时眼泪少,看上去口干舌燥,并且用手捏起大腿内侧的皮肤然后马上松手时,皮肤褶皱变平的时间超过两秒,这时就一定要赶快送医院。

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要完整记录宝宝的体温变化、腹泻次数、大便形状、有无脱水、睡眠情况等内容。一来妈妈心里有数才会临危不乱;二来,一旦需要上医院,有助于医生迅速、准确地了解病情,做出诊断。

重点提醒 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必须及时就医:腹泻次数多却不肯喝水或难以喂水;口服补液后还频繁呕吐或腹泻;宝宝目光呆滞、呼吸急促、发热、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宝宝意识处于半模糊状态,四肢发冷、肤色改变;宝宝不能正常进食,出现口干、体重明显下降情况;宝宝大便带血或小便量减少。

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不要滥用抗生素。秋季腹泻系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此无效,相反,可能产生副作用,延长腹泻时间。中药汤剂效果较好,对于病情不重的宝宝,父母可遵医嘱给其服用对症止泻药、肠黏膜保护药,如思密达、必奇等,以及恢复肠道生态平衡药,如妈咪爱、培菲康、双岐杆菌制剂、合生元、丽珠肠乐等。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调理适宜,一般3~14天(平均5~7天)即能痊愈。但如果在家已经治疗了3天,病情总不见好转,出现频繁的大量水样便、呕吐、口渴加剧、不能正常进食进水、补液后尿仍很少、宝宝发热及便中带血等症状,则需赶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