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药水

五颜六色的药水

五颜六色的外伤药水,伴着许多人跌跌撞撞的童年一起长大,紫的、红的、黄的。但令人感伤的是,随着医药的进步,这些药水已经过淡出我们的视线。其实,日常家庭里,医师和药师都认为,只要准备一瓶优碘就够了。

紫药水

主要成分为龙胆紫,是一种染料类抑菌剂。

作用 可以消毒、杀菌,该药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它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选择性的灭活作用,特别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念珠菌等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缺点 会染色,伤口愈合后,会把药水包在里面,体表容易残留紫色瘢痕,最好不要用在孩子的脸部。

紫药水有收敛作用,对于新鲜、表浅的皮肤外伤具有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但容易在化脓的伤口表面与坏死组织之间易形成一层保护膜,乍看起来伤口似乎干燥了,实际上会掩盖病情,使痂皮下方的脓液流不出来,医生不容易看出感染的程度如何。

对婴幼儿而言,紫药水还有一定的的毒副作用,通常表现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两种。前者可使婴幼儿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怒、哭闹、夜寐不宁,严重的可有流涎、音哑、吞咽困难、气促甚至呼吸困难;后者则表现为涂药周围皮肤潮红、搔痒或皮疹,若涂于口腔可见牙龈、舌头、口腔粘膜潮红溃疡,或出现灰白色斑块样病变,擦去斑块后局部有渗血创面,有的甚至出现舌体肿大、增厚等。

红药水

2%的汞溴红溶液,俗称“二百二”,呈暗红色,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

作用 含汞离子,有抑菌作用。由于红药水对皮肤、粘膜及创面无刺激性,故常用于一般性小外伤和皮肤粘膜创面的消毒,以及外科、五官科小手术前的皮肤和泌尿道消毒。

缺点 由于它的穿透性很弱,只有较小的抑菌作用,遇有机物和碱性环境均会降低其作用,所以消毒效果并不可靠。

红药水中所含的汞是有毒物质,还会染色,造成伤口色素沉淀,目前医院已不再使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为,含汞制剂的成药,安全堪虑,也不建议大众使用。

少数幼儿对红药水会发生过敏反应。

黄药水

与紫药水一样均为染料类抑菌剂,里面含有rivanol成分。

作用 具有消毒作用,以往烧伤伤口会使用黄药水纱布覆盖,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但目前已由含银制剂软膏取代。

缺点 会染色,但较易清除。

透明的双氧水

3%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作用 氧化功能强,可以分解血液中的酵素,除去血渍。一般擦伤、较脏的伤口,医院会使用双氧水来做清洁消毒的工作,双氧水软化痂皮效果很好。

缺点 穿透力差,杀菌时效短,用在擦伤等表浅伤口处理较为合适。可是处理深的伤口,容易造成蛋白质变性,组织坏死,伤口反而不易复原。

透明的酒精

乙醇,一般是由含淀粉的原料,通过发酵制成,也可以用乙烯水化法合成。

作用 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有收敛和杀菌作用。一般70%左右浓度的酒精最适合杀菌。因为在此浓度下,皮肤的扩散与挥发性最好,且不会溶解脂质,不会损害表皮及人体。一般用于注射前的消毒,市面上也有相似的酒精棉片。

缺点 用在伤口会刺痛。

深褐色的碘酒

属于卤素消毒防腐药物,是碘与碘化钾的酒精溶液。

作用 因它具有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就连最不容易杀死的细菌芽孢,碘酊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常见的如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它。因此,碘酒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缺点 刺激性强,伤口会有剧烈的烧灼感,不能用于口腔黏膜口、眼部等处的消毒,且皮肤不易洗净。

碘酒会抑制伤口细胞再生。

深褐色的优碘

又称普维酮,是水溶性的碘制剂。

作用 与伤口组织接触时会形成薄膜,再慢慢释放碘,达到杀菌的效果,也好清洗。

优点 医师和药师多认为,优碘是目前居家日常生活最适合的外伤消毒剂。

贴心提示

任何杀菌物质都有有效期,所以父母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限及储藏要点(避光、避湿、避热),以免药水变质失效。优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以免使用过期的药水消毒造成孩子皮肤过敏。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优碘或碘酒因与幼儿的咳嗽药水颜色相近,为避免幼儿误食,应将两者分开放置,或在瓶身、瓶盖上用醒目的字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