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
当你发现宝宝腹痛时首先应分析造成腹痛的原因,可从腹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着手,明确具体病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处理。
腹泻
表现 腹痛不久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蛋花汤样或水样便。
对策 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稀软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充分地补给水分,最好在温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饮用,也可饮用各种果汁饮料,不可饮用牛奶或汽水等。腹泻若伴有呕吐或腹泻严重者,应送医院治疗。如果宝宝腹泻多发,可以补充合生元益生菌,特别是在腹泻易发季节,让宝宝的肠道保持良好状态。
蛔虫病
表现 经常出现位于脐周腹痛。
对策 轻轻地按摩腹部,蛔虫会变得安稳,从而使腹痛得到缓解或消失。不要私自为宝宝服用驱虫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胆道蛔虫病
表现 腹痛发作时痛苦不堪,双腿屈曲、面色苍白,但腹痛过后活动如常。
对策 马上送医院,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多可治愈,仅少数伴有严重并发症者需手术治疗。
肠梗阻
表现 腹痛伴频繁呕吐,且无排便、排气。
对策 不能喂水或吃东西,并注意观察腹痛、呕吐、排便及排气情况。如腹痛剧烈或腹胀渐加重,或有烦躁、脉快等现象时,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诊疗。
急性、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表现 腹痛发生在饭前或饭后,腹痛的部位在上腹部,伴有呕吐,呈周期性反复发作。
对策 父母自己不要流露紧张的神色,先稳定宝宝的情绪,然后向“120”求救。同时注意保暖、禁食和禁止饮水。如果有呕血,让宝宝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
肠套叠
表现 宝宝阵发性哭闹、呕吐、排出果酱样大便,若同时腹部摸到块状物。
对策 一旦有征兆,应立即送医院治疗。若宝宝反复发作,则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息肉、憩室、肿瘤存在的可能。
急性阑尾炎
表现 腹痛最初位于上腹痛,以后固定于右下腹。
对策 由于宝宝的病情发展较快,抗病能力不及成人,容易恶化,因此应马上送医院及时做急诊手术。
过敏性紫癜
表现 腹痛的同时两下肢皮肤出现出血点。
对策 本病经抗过敏等治疗,大部分病例病情可很快得到控制好转,故疑患了此病应到医院诊治。另外本病的复发及发病均与呼吸道感染及接触过敏原有一定关系,平时需注意预防感冒、减少与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接触。
疝气嵌顿
表现 原来有腹股沟疝气的宝宝一旦发生急性腹痛,应先检查腹股沟部位,是否存在疝气的嵌顿。
对策 首先要安慰宝宝情绪,因为哭时腹部压力增加,更难进行还纳。然后再让宝宝平躺,用毛巾蘸水热敷,并适当缓压患处,直到复位为止。如果疝气嵌顿时间过长,必须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手术,不得超过24小时,否则小肠会缺血坏死、危及生命。
肠痉挛
表现 腹痛发生在吃奶后不久,突然反复大声哭闹不安,面颊发红,口唇苍白,腹部紧张,两膝屈向腹部,足部冰冷,两手握拳或张口作吸奶动作提示。
对策 在夜间或者远离医院,宝宝发生肠痉挛时,如果以前曾经发生过,可进行腹部热敷按摩,或者喝少许热的开水或汤。按医嘱或说明书服用颠茄合剂等解痉止痛药物。如果病情逐渐发展并加重,千万不可继续等待,应速去医院,以防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