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用OTC的使用方法
退热药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
使用方法
●扑热息痛 适用于2岁以上宝宝。根据年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一般情况下,2~3岁5~100毫克。轻度发热38℃以下选择较小剂量,中度发热38℃~39℃选择中间剂量,高热39℃以上选择大剂量。
●小儿退热栓 小儿高热时,使用退热栓有很好的退热效果。使用退热栓时,要注意放置方法:把外包装去掉,宝宝取侧卧位,暴露肛门,缓缓推入退热栓直至全部进入肛门。
●小儿鲁米那 尤其适用于婴幼儿。除有退热作用外,还有止惊作用。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价格便宜,疗效好。一般情况下,半岁前半片,以后每岁1片。即3岁宝宝可服3片,可根据发热程度加减剂量。
●其他常用的退热药 如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康利诺、小儿退热口服液等,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注意事项
●退热药,顾名思义,发热才需服用。有的父母怕宝宝发热,在宝宝不发热时也给服退热药,以便预防发热,这是不对的。当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会导致出汗过多,丢失过多电解质,造成低体温,失盐失水出现虚脱,甚至休克。
●宝宝发热不同于成人,不要忘记物理降温,尤其是婴幼儿,物理降温速度快,副作用少,优于药物降温。
●服用退热药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4~6小时。
●当体温降至正常或较前下降后,也应4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宝宝发热,不要等到宝宝再次出现高热时方服用退热药,以免出现高热惊厥。
●服用退热药时,药物剂量可灵活掌握,中度发热按说明书推荐剂量,高热或超高热时可适当增加剂量,中度以下发热可减少剂量。
●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不能解除疾病原因,而且高热或持续发热不退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应使用治疗原发病的药物,连续3天仍不退热应看医生。
感冒药
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黏膜急性感染。主要症状为鼻涕、喷嚏、鼻塞、干咳、咽痛等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解除鼻充血,减少鼻分泌物,减轻发热、头痛等症状。常用的感冒药有:小儿感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小儿速效感冒颗粒等药。
使用方法
●小儿感冒冲剂 当宝宝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鼻塞、痰黏痰多或流行性感冒时,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该药包装每袋为12克。1岁以下每次服用6克,每天2次;3岁每次服用6~12克,每天2次。
●双黄连口服液 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包装:每支10毫升,清热解毒。1岁以下的宝宝1/3支,每天3次;1~3岁以上可以1/2支,每天3次。
●板蓝根冲剂 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小儿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小儿速效感冒颗粒 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头痛、咽喉痛、发热等。用法用量:每包6克,开水冲服,一次服用量:1~3岁1/2包,每日3次。
注意事项
●慎重选药,把握剂量 尽管感冒药品种繁多,但多由解热镇痛药和抗组织胺两大类组成。服用剂量过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儿童服用后出汗过多,还易发生虚脱。
●小儿用药的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饮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宝宝身体的毒害。服用感冒药一周仍不见好转应看医生。
●感冒药大多是复方制剂,成人使用的感冒药不要用于宝宝。症状重、体温高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新的小儿感冒药品种较为繁多,感冒药服用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按说明书服用即可。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由于95%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因而除非感冒后期并发细菌感染,否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止咳祛痰平喘药
宝宝感冒后常常会引起咳嗽、咳痰,甚至喘息。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呼吸道反射,可将异物(痰液等)从气管、及气管中排出,使呼吸道通畅,因此,轻度咳嗽一般不需用药,但咳嗽过频过重,则应及时治疗,减轻患儿痛苦。痰是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可因炎症增加阻塞呼吸道引起咳嗽。常用的止咳祛痰平喘药有:沐舒坦糖浆、急支糖浆、祛痰灵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
使用方法
●沐舒坦糖浆 具有促进黏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使病人黏液分泌可恢复正常状况。适用于痰多,痰液黏稠,且排痰有困难者。剂量:1~2岁一次2.5毫升,每日2次;2~3岁2.5毫升,每日3次。
●急支糖浆 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后咳嗽、支气管炎咳嗽。0~1岁一次口服5毫升,1~3岁一次7毫升,一日3~4次。
●祛痰灵口服液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0~2岁一次口服15毫升,一日2次;2~3岁,一次30毫升,一日2次。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口服,1~3岁每次10毫升,一日3次。
●其他常用的平喘药 如小儿止咳糖浆、小儿咳喘灵冲剂、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黄龙咳喘冲剂、蜜炼川贝糖浆、蛇胆川贝液等,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注意事项
●此类药大都是对症药,治标不治本,应治疗疾病本身,如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若没有其他病症,可单独使用。若效果不好,应及时看医生。
●有的父母见宝宝咳喘较重,心情急切,不按说明书服用,过量、超大剂量使用,这是不对的,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不应过量服用。
止泻药
腹泻是宝宝常见病、多发病,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当服用止泻药时,首先应注意病因治疗。细菌性腹泻应使用抗生素;病毒性腹泻可使用抗病毒药;生理性腹泻应注意饮食状况。常用的止泻药有:必奇或思密达、培菲康、小儿泻速停颗粒等。
使用方法
●必奇 主要成分是蒙脱石散,属于消化道病原清除、黏膜保护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儿童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儿童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该药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
●培菲康 主要成分是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乳糖、淀粉。适用于腹胀、便秘;轻中型急性腹泻;慢性腹泻;肠菌群失调症等。0~1岁,每次口服1/2粒;1~6岁,每次1粒。
●小儿泻速停颗粒 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解痉止痛。用于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纳差(尤适用秋季腹泻及迁、慢性腹泻)。开水冲服,一日3~4次;0~1岁一次1.5~3克;1~3岁,一次3~6克。
●其他常用的止泻药 如金双歧、鞣酸蛋白、参岭白术散等,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注意事项
●宝宝腹泻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脱水、中毒等而危及生命。所以,不能忽视宝宝腹泻,特别是急性水性便、中毒、痢疾、长期迁延腹泻,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注意补充水、电解质,不提倡饥饿疗法治小儿腹泻,以免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如没有确切的感染证据,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加重腹泻。严重者导致霉菌性肠炎。
●不要来用肌注药物的途径来治疗小儿肠炎。
●小儿腹泻病的饮食治疗和护理有时比药物还重要,要加强综合治疗。不要忽视口服补液盐的作用。小儿腹泻丢失大量水、电解质,口服补液盐可补充之。
●如果宝宝无呕吐,能顺利喂给口服补液盐,病情较轻,无明显脱水,尽量口服补液,以免因静脉补液给宝宝带来痛苦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