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20世纪中叶,许多有志于探求宇宙奥秘的科学家,都在试图研制一种能载人在太空中遨游的飞行器——宇宙飞船。
在这一领域,苏联和美国走在各国的前面。
50年代,苏联政府拨出大量资金作为宇宙飞船的研制经费。成千上万的科学家、航天技术专家聚集在一起,研究外层空间的飞行、宇宙飞船的材料和结构等技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宇宙飞船终于诞生了。
这艘名为“东方1号”的宇宙飞船是由球形密封座舱和圆柱形仪器组成,除了具备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载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及回收登陆系统等。
1961年4月12日,在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人类第一个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从这里启程,飞向太空。
在整个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与飞船座舱内保持着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络。
莫斯科时间9点07分,随着“预备——点火! ”一声令下,维护构架迅速撤开。火箭开始缓缓地摇曳,并向上运动。与此同时,透过沙沙的干扰声及发动机山崩地裂般的轰隆声,清晰地传来了加加林激动的道别声: “我去了! ”
“东方1号”宇宙飞船结构示意图
随着速度的加快,超重在增大。航天员的体重好像增加了4~5倍,被重重地压在座椅上。第一级火箭停止工作,第二级火箭接着点火,飞船穿过稠密的大气层。紧接着第三级火箭开始点火,将飞船的速度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7900米/秒。当头部的整流罩扔掉之后,加加林报告了他的感受及首次从天上观察到的地球的壮丽景色。他说,通过飞船的舷窗他能清晰地看到家乡——地球,蜿蜒的河流和起伏的山脉。
在飞船上升阶段,通信曾一度中断,这引起飞行指挥人员的高度不安。当时加加林的脉膊达到150次/分。
9点21分,“东方”号飞船载着加加林进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加加林报告说,他已失重,感觉良好,十分惬意,但日光非常刺眼,看不到一颗星星。他还抱怨说,舱内电视亮度也过大,看不清楚。
飞船运行轨道的远地点(离地球表面最远距离)是302千米,近地点(离地球表面最近距离)是175千米。轨道对于赤道的倾角是65度45分。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为89. 1分。
当加加林准备取铅笔记下首页航天日志时,他惊异地发现,铅笔就悬浮在半空中,这就是奇妙的失重现象。加加林接着感到,在失重状态下写字有点费劲。他好不容易记下一次所观察到的情况,当放下铅笔时,系铅笔的绳子松开,铅笔飘走不见了。后来,他只得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磁带上。
尤里·加加林
9点26分,加加林说,他对失重有点不良反应,而且出现一些错觉。
9点49分,航天员报告说,他正处在地球的阴影中。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飞行还没有结束。
9点57分,飞船飞越美洲大陆。当指挥员得到报告时,他说,“它怎么一下子飞到那里去了?! ”
加加林报告: “飞行正常,个人感觉良好,船上设备工作准确无误。 ”
9点58分,莫斯科广播电台播放了加加林正在轨道上飞行的消息。此后,便开始不断地报导有关飞行进展情况。
10点06分,加加林报告说,此时他能看到地平线。他形容说,地平线像一道从地球顶端挂下来的十分美丽的彩带,极为壮观迷人。直到这时他才说,他能透过舷窗看到星星。
10点09分,飞船再次进入阳光中。加加林从舷窗看到了日出,并报告了飞船太阳定向系统的工作状况。
在短短的不到一个半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加加林经过了白天和黑夜(尽管这些概念在宇宙中完全是相对的) 。由于沿轨道飞行的飞船一直在缓慢地旋转,所以舱内上下左右的概念也是相对的。从同一个舷窗口,航天员一会儿看到的是地球,一会儿是月球,一会儿是灿烂的太阳,一会儿又是漆黑的太空。
10点15分,加加林飞越美洲上空。
10点18分,加加林就油箱的压力状况向地面作了报告。
10点24分,加加林报告了舱内的气压和温度情况。飞船舱内的温度为20℃,湿度为65%。
10点25分,飞船的制动火箭系统点火,飞船开始降低轨道。加加林乘坐的降落船与仪器舱分离。飞船向着预定着陆地点下降,准备返回它的故乡——地球了。
飞行器的返回和着陆是整个飞行中最危险、最紧要的关键时刻。地面人员在焦急地期待着接收到降落舱的信号。
飞船的降落舱进入了稠密的大气层。气动摩擦使降落舱周围的空气温度高达数千度。飞船被熊熊火焰包围。但是由于在飞行器外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特殊隔热材料,里边的航天员安全无恙。
在7千米高度,飞行器的下降速度为220米/秒。此时,降落伞张开,将加加林推入座椅。不一会儿,降落舱舱盖迅速抛离。2秒钟后,加加林坐在弹射椅中被弹出降落舱。
在4千米高度,弹射椅脱离航天员。加加林带着应急救生系统依靠自己的降落伞继续下降。
在同一高度降落舱主伞系统打开,降落舱最后掉落在离一深谷几十米的地方。
10点55分,加加林在离位于西南方的恩格斯城20千米的地方安全着陆。该处正是萨拉托夫区斯麦洛夫卡村附近的一片田野。加加林穿着橙色飞行服向一名妇女和一个牵着一头牛犊的小女孩走去。当他被问道是否来自太空时,加加林微笑着说: “是的,我来自太空。 ”
“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航行成功,意味着人类已经可以飞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航行了。广大的科学家也深受鼓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宇宙飞船的研制中去。108分钟的航天震憾了全世界,从此,人类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为了纪念在征服宇宙道路上的这一划时代的成就,4月12日成了“航空航天国际纪念日” 。当天在加加林着陆的地方临时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简单地写着: “请勿移动。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10点55分。 ”后来,木牌被换成了永久性的石制尖柱纪念碑。
小链接
加加林简介
1934年3月9日,加加林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是白俄罗斯人。他的童年是在斯摩棱斯克区的克鲁什纳村度过的,后来他们举家迁到了格查茨克小城。加加林的父母,乃至祖父母都是农民。
1949年当加加林15岁的时候,他停止了中学的学业,并进入工厂工作,以便尽早地从经济上帮助他的父母。在此期间,他坚持每天去工人夜校学习。
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
1955年,加加林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航空学校,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苏联军队,并成为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同年与瓦莲京娜结婚。
1959年10月,苏联首位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并于1960年3月被送往莫斯科,开始在苏联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在训练中,加加林凭借其坚定的信念、优秀的体质、乐观主义精神和过人的机智成为苏联第一名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他驾驶的“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就在他的108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加加林由上尉荣升为少校。
加加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后,全世界都对他挥手致敬,莫斯科以极其隆重的仪式欢迎凯旋的航天英雄:礼炮在轰鸣,欢腾的人群在喊叫,豪华的护送队,为加加林加冕大大小小的国家勋章。在这次历史性的飞行之后,加加林荣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航天员”称号,并曾多次出国,访问过27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62年,加加林当选为第六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64年11月任苏联—古巴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
首次太空飞行之后,加加林又进茹克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并出色地答辩了毕业设计,学院推荐他到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当函授生。
同时,加加林也积极参加训练其他航天员的工作,1961年5月成为航天员队长,1963年12月荣升为航天员训练中心副主任。在训练其他航天员的同时,他自己并没有放弃训练,梦想着能够再次进入太空。1967年4月,他完成了“联盟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成为航天员科马罗夫的替补。他在进行宇航训练之余,并未放弃驾驶歼击机,还专门进入茹科夫斯基航空军事学院继续学习飞行,并于1968年2月毕业。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和飞行教练员谢廖金在进行例行训练飞行,按计划他要驾驶米格- 15歼击教练机飞行2次,每次半小时。10 点19分,飞机升空。10点30分,加加林把空域作业的情况报告飞行指挥,请求准许取航向320返航。此后,无线电通信突然中断,1分钟后,飞机一头栽到地上,加加林罹难。
加加林死后,其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壁龛里,他的故乡格扎茨克被命名为加加林城,他训练所在的航天员训练中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英雄人物。国际航空联合会设立了加加林金质奖章。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加加林成为宇宙时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