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的组成

第二节 航天飞机的组成

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它由外储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轨道器三大部分组成。

( 1)外储箱。

外储箱是一个长47米、直径8米的巨大壳体,外表为铁锈颜色,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燃料,是航天飞机三大模块中唯一不能重复使用的部分。主要由前部液氧箱、后部液氢箱以及连接前后两箱的箱间段组成。外储箱负责为航天飞机的3台主发动机提供燃料。外储箱发射后约8. 5分钟,燃料耗尽,外部燃料箱便被坠入到大洋中。

( 2)一对固体火箭助推器。

这对火箭助推器中装有助推燃料,平行安装在外部燃料箱的两侧,为航天飞机垂直起飞和飞出大气层进入轨道,提供额外推力。在发射后的头2分钟内,与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一同工作,到达一定高度后,与航天飞机分离,前锥段里降落伞系统启动,使其降落在大西洋上,可回收重复使用。

( 3)轨道器。

轨道器是整个系统中唯一可以载人的、真正在地球轨道上飞行的部件,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很像一架大型的三角翼飞机。它的全长37. 24米,起落架放下时高17. 27米,三角形后掠机翼的最大翼展23. 97米,不带有效载荷时质量68吨,飞行结束后,携带有效载荷着陆的轨道器质量可达87吨。它所经历的飞行过程及其环境比现代飞机要恶劣得多,它既要有适于在大气层中作高超音速、超音速、亚音速和水平着陆的气动外形,又要有承受载人大气层时高温气动加热的防热系统。因此,它是整个航天飞机系统中,设计最困难,结构最复杂,遇到的问题最多的部分。

轨道器由前、中、尾三段机身组成。前段结构可分为头锥和乘员舱两部分,头锥处于航天飞机的最前端,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和防热系统,前段的核心部分是处于正常气压下的乘员舱。这个乘员舱又可分为三层:最上层是驾驶台,有4个座位,中层是生活舱,下层是仪器设备舱。乘员舱为航天员提供宽敞的空间,航天员在舱内可穿普通地面服装工作和生活。一般情况下舱内可容纳4~7人,紧急情况下也可容纳10人。

航天飞机的中段主要是有效载荷舱。这是一个长18米,直径4. 5米,容积300立方米的大型货舱,一次可携带质量达29吨多的有效载荷,舱内可以装载各种卫星、空间实验室、大型天文望远镜和各种深空探测器等。为了在轨道上施放所携带的有效载荷或回收轨道上运行的有效载荷,舱内设有一或二个自动操作的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装置。机械手是一根很细的长杆,在地面上它几乎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但是在失重条件下的宇宙空间,却可以迅速而灵活地载卸10吨多的有效载荷。航天飞机中段机身除了提供货舱结构之外,也是前、后段机身的承载结构。

航天飞机的后段比较复杂,主要装有3台主发动机,尾段还装有2台轨道机动发动机和反作用控制系统。在主发动机熄火后,轨道机动发动机为航天飞机提供进入轨道、进行变轨机动和对接机动飞行以及返回时脱离轨道所需要的推力。反作用控制系统用来保持航天飞机的飞行稳定和姿态变换。除了动力装置系统之外,尾段还有升降副翼、襟翼、垂直尾翼、方向舵和减速板等气动控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