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中国时间本体框架
中国时间本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时间本体,第二部分是中国时间扩展本体[27],如图3.1所示。本节使用一阶谓词演算作为时间本体的表示语言。时间本体与本体表示语言是无关的,即独立于本体表示语言。
图3.1 中国时间本体框架
基础时间本体(Base Time Ontology)由如下部分所构成,包括时间系统(Time System)、计时系统(Timing System)、公历计时系统以及计时本体(Timing Ontology)。(1)时间系统:在时间的拓扑层次构建时间拓扑元素、时间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拓扑元素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时间拓扑元素包括时间点、时间段。(2)计时系统:在时间的度量和表示层次构建概念模型。该概念模型可为各种计算时间方法和表示时间方法提供通用的形式化模型。计时系统包括公历计时系统。(3)计时本体:在时间的语义层次构建时间实体的概念类别和属性、时间实体概念类别的关系以及关于这些类别术语、属性术语和关系术语的解释和应用所满足的形式化公理。
计时系统的实例是指基于不同历法的时间单位(例如年、月、日)所构建的时间计算方法。例如,公历计时系统、伊斯兰历计时系统、佛历计时系统、农历计时系统(也称中国传统计时系统)、日本历计时系统、伊朗历计时系统、印度历计时系统和希伯来历计时系统等。公历计时系统包括公历日历中的时间点、时间段的公理以及基于公历的时间实体表示。
中国扩展时间本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中国传统计时系统,包括在中国传统日历中时间点、时间段的公理以及基于中国传统历法的时间实体的表示。(2)中国特色的时间实体表示和转换,即中国农历时间实体(包括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时辰)表示和转换。(3)公历计时系统中的时间实体与中国传统计时系统中的时间实体之间的转换,(4)基于不同历法的计时系统中时间实体的表示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