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里回到梨子寨的年轻

第三章 从城里回到梨子寨的年轻

施俊与怀孕的新婚妻子雪琴。互联网覆盖全村,夫妻二人商量着做微商,利用网络平台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到大山外。居杨摄影

梨子寨坐落在半山坡上,依山而建的木屋错落有致。寨子里上岁数的老人都习惯住在木屋里,冬暖夏凉,透气通风。寨子里的老木屋年代太久了,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屋里的立柱和横梁已经被岁月打磨得乌黑发亮。每年秋收过后,门边梁上挂满了苗家土特产:一串串红红的辣椒、一捆捆黄黄的苞谷、一簇簇连着荚的黄豆、一条条油黑发亮的腊肉……

让口袋鼓起来,让日子好起来,是苗家人世世代代的梦想。他们曾梦想祖先蚩尤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奔向光明。族人们甚至希冀借助于神秘而庄严的仪式——椎牛、椎猪、接龙、上刀梯、还傩愿祭祀祖先,让自己摆脱苦日子,迎来甜日子。然而,一次又一次,当希望的小火苗刚刚燃起时,却很快被现实的连绵苦雨浇灭了。

十八洞村村民看到外面的变化,开始跃跃欲试,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进城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老人和孩子。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识几个字,又不会讲普通话的苗汉子,只能靠卖力气赚钱。拼命赚的那点血汗钱,哪够修大房子、买家用电器、娶老婆生娃过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像一把燃烧的火炬,又重新点燃了苗家人心中的那团希望之火。

2018年8月12日,小两口亲密地说着话,施俊忍不住亲了一下雪琴。居杨摄影

2018年8月15日,施俊(右二)和母亲石庆英(右一)、妻子张雪琴(右三)、奶奶隆得玉(左二)、二姐施晓霞(左一)在家门口。除了82岁的奶奶,施家7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从2018年开始,全家人陆续回乡创业。居杨摄影

冬日里,施俊一家在吃晚饭。施俊说,外出打工时总盼着过春节吃团圆饭,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而且一家人天天都能在一起。居杨摄影

被点燃的希望之火,燃烧在秀美壮丽的腊尔山顶上,奔涌在白浪翻滚的沱江激流中,叮咚作响在苗家女的衣裙银铃间,高高耸起在苗汉子的蓝色头帕里。

“习总书记来咱苗寨啦,十八洞村有喜事啦!”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天南地北。一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听到消息后,迈着急匆匆的脚步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2018年8月12日,记者背着相机在梨子寨“扫街”,被眼前的温馨一幕吸引住了:站在门外的英俊小伙,正在亲吻门里的美丽姑娘。记者举起相机按动快门,记录下了这甜蜜幸福的一对……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23岁的帅哥是本村人,叫施俊,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人长得帅气俊朗;22岁的美女张雪琴是吉首市河溪镇马鞍村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会说话,笑起来脸颊上还有两个甜甜的酒窝。两人都曾在宁波打工,2018年6月在村里办完喜宴后,小两口就留了下来。

施俊80多岁的奶奶身子骨很硬朗,她手脚麻利地把刚刚摘下的红辣椒编起来,一扎一扎捆好,悬挂在横梁上,准备吃一个冬天。母亲做好了早饭,施俊端来一大碗肉丝面,先让奶奶吃。

施俊的女儿施语瑶在温暖的篝火旁进入梦乡。居杨摄影

看着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奶奶的脸上乐开了花,嘴里还喃喃地说:“多好啰!一家人在一起就好啰!”

前些年,施俊一家有5口人陆续外出打工,先是施俊的父母,再是两个姐姐和施俊,空空荡荡的大木屋里只有奶奶一个人留守。平日里,孤单单的奶奶总是坐在门口,望着路口过往的行人,总想找人说说话、解解闷。奶奶最怕下雨天,每每听到淅淅沥沥的雨滴声,就想到了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常常一个人偷偷抹泪。

施俊的父母和两个姐姐长期在浙江打工,3年前他高考落榜后也去了宁波,在宁波市移动分公司当销售员,一个月下来收入有七八千块。他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挣些钱,买车买房,变身城里人。辛辛苦苦打拼两年多,他用赚到的钱买了一辆车。直到遇见张雪琴,施俊的想法变了。

奶奶隆得玉麻利地将红辣椒编成串,准备晾起来。居杨摄影

施俊和雪琴筹划着做微商,销售土特产。居杨摄影

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将十八洞村营业点开在了施俊家。居杨摄影

雪琴在孩子熟睡后查看网店信息。居杨摄影

其实,雪琴和施俊是高中同学,曾在吉首市一中同窗共读,只是毕业后两人没怎么联系。2017年“五一”小长假,雪琴在同学群里发了一张在横店旅游的照片。施俊觉得奇怪,难道雪琴也在宁波?他立刻打电话过去。果然,雪琴在宁波一家电池厂工作。缘分啊!施俊喜出望外,心跳加速,他压根没想到在这里能遇上自己暗恋过的同桌女生。他那个兴奋啊,迫不及待地驾车一路飞奔过去。接上雪琴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往宁波赶。两人聊了一路,施俊的心也跟着激动了一路。

雪琴上班的工厂离城里远,平日里她的快递就让施俊帮着代收。施俊每次就以送包裹为借口,乐颠颠地去找雪琴,还不忘捎上她爱吃的水果和点心。一天,施俊约上雪琴一块儿吃饭,回去的路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施俊鼓起勇气,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那句话:“雪琴,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这……嗯……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雪琴低头轻轻地应着,又偷偷瞄了施俊一眼,两人的目光正好碰上了,雪琴的脸红得像彩霞。

有一天,听说雪琴想要用一辆共享单车,施俊二话不说,开车跑遍了宁波,最后终于找到一辆单车,给雪琴送了过去。往往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拨动姑娘的心弦。当天晚上,雪琴给施俊发了一条微信:“施俊,我想好了,答应你!”施俊抱着手机,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动得几乎一夜没合眼。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两个年轻人相恋了。

2017年国庆节,满面春风的施俊头一回领着雪琴回家,他想让奶奶看看未来的孙媳妇。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跟奶奶最亲。回家那天,施俊远远地看见奶奶孤零零地坐在门口,瞬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雪琴看出了施俊的心事,轻轻地在他耳边说:“咱们还是回来吧,以后可以多陪陪奶奶……”这句话让施俊那颗游荡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其实就在几个月前,为了方便十八洞村村民申请扶贫贷款,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湘西长行村镇银行计划在十八洞村开办一个营业点。经过实地考察后,银行租下了施俊家临街的4间房,一年租金45000元,租期5年。签合同时,行长曾征求过施俊的意见,想请他回来当湘西长行村镇银行十八洞村营业点的管理员,每个月工资4000元,外加补贴2000元。

这一次,施俊和心爱的姑娘决定留下来。

2018年春节,施俊和雪琴在村里订了婚,6月9日举行了婚礼。婚后,小两口和奶奶一起住,一边照顾奶奶,一边为村民办理借款贷款业务。奶奶每天看着围在自己身边打转的孙子和孙媳妇,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没多久,奶奶得知孙媳妇有喜了,到了冬天就能抱上重孙子,更开心了,半夜里都能从梦中笑醒来。

施俊一家人在家门口摆起卖腊肉的摊位。居杨摄影

中午,来农家乐吃饭的客人们快到了,母亲石庆英在摆放餐桌。居杨摄影

雪琴怀孕后,在外打工的施俊母亲也风风火火地赶回了家。看到村里旅游热火了,游客络绎不绝,能做一手苗家饭的母亲干脆就在家门口搭了一个棚,开起了农家乐,每天都能开上好多桌。

2018年8月中旬,在外拼搏多年的二姐也回来了。见村里变化这么大,她也留下来不走了,在村里当了一名讲解员。施俊高兴地告诉记者,过不了多久,在浙江打工的父亲和大姐也要回来了,到那时一家人又在一起了,再也不分开。

“回来要做的事太多了。”施俊指着货架上的农产品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我们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十里香腊肉、九里香稻米、苗外婆泡菜、金兰土蜂蜜和湘西酸辣粉。村里通上电后,网络全覆盖。我还计划利用网络平台做微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十八洞村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我的事业就在这里,十八洞村也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

生活安定下来固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而分享梦想实现的快乐才是最有价值的。

母亲石庆英在梨子寨入口处摆摊卖特色小吃。居杨摄影

2019年4月7日,清明节,这天施俊家小吃摊的毛收入是2000元。居杨摄影

施俊在为中午来吃饭的客人炒菜。居杨摄影

“人在世上只能活一次,有梦想就得去实现。”施俊越说越兴奋,在一旁的雪琴也受到感染,不禁笑出了声。施俊走过去,耳朵贴在妻子的肚子上,静静地聆听了片刻后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又动了!”记者抓住时机按动相机快门,将这一家人定格在温馨的画面里。

2018年11月4日,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小两口给女儿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施语瑶。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2019年初夏。当记者再次见到施俊一家人时,雪琴怀里抱着半岁大的女儿。孩子长得像妈妈,眼睛水灵灵的,小脸粉嘟嘟的。在一旁的奶奶腰杆很直,像是在炫耀自己当上了太奶奶。施俊的父亲和两个姐姐也都回来了,祖孙四代8口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2019年5月12日,记者举起相机,随着“咔嚓”一声快门响,再次将这一家人定格在以幸福为背景的画面中。这回,全家人都在画面里,一个都不少。

施俊一家为母亲石庆英过48岁生日。居杨摄影

雪琴(左)和大姐施晓丹(右)在自家小吃摊前。居杨摄影

2019年8月6日,当记者第四次来到施俊家时,又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了:老奶奶坐在门前的小凳子上,手扶小摇篮轻轻地哼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眼睛一刻也离不开摇篮里的重孙女;施俊在厨房里忙着炒菜,母亲蹲在一旁洗菜切菜,父亲开着装满货物的小货车刚刚赶集归来。

施俊说:“2016年,我高中毕业后到吉首学了厨艺,后来又跟老妈学了几手。去年5月,我见村里旅游热了、游客多了,就学杨超文大哥开起了农家乐。我家位置好,就在村里这条旅游步道旁,游客每天都从我家门口经过,所以生意还不错。最多的时候一天开10多桌,按每人每餐40块钱算,一天的毛收入就有四五千块。粗算下来,去年光是农家乐就挣了15万元还多。”

“嘿嘿,今天中午又是8桌。”施俊在灶前忙得不可开交。“吱啦”一声,自家养的土鸡下锅了,香喷喷的辣子鸡味扑面而来。施俊抓起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一把汗,继续用力翻炒。

自从施俊一家人回村后,日子就像那炉火一样越烧越旺。雪琴和施俊的大姐经过培训后,当上了十八洞村的旅游讲解员,一个月保底工资1800元,每带一个团还能提成50元,最多的时候一天带七八个团,一个月下来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平日里,施俊的父母也闲不下来,在村口摆小摊,卖米豆腐、凉面、酸辣粉和冰凉粉等当地特色小吃,一天也有几百元收入。二姐在吉首开了一家服装店,靠双手养活自己,而且还谈了心仪的男朋友。这样一算,再加上出租房屋的租金和施俊的工资,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少说也有三四十万元,比在外打工挣的多一倍。“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挣上大钱。现在最开心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再也不用到处奔波打工,一年到头牵肠挂肚啦!”施俊父亲从摇篮里抱起小孙女,一脸满足。

夕阳染红了老屋院坝,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游客们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归途,热闹了一天的十八洞村终于静了下来。一束皎洁的月光悄悄穿过窗花,静静地在木屋里流淌,仿佛在倾听木屋里发生的绵长而不一样的故事……

2019年8月10日傍晚,送走了最后一拨食客,施俊又系上围裙,在灶台前忙开了。不一会儿,一盘盘香喷喷的菜肴摆满了桌。二姐和她的男朋友也赶来了,手里还提了一个大蛋糕。原来,今天是施俊母亲48岁生日。“老妈!祝您健康长寿,永远快乐!”施俊端起一碗苞谷烧,一口喝了下去。雪琴俏皮地给姐姐们丢了一个眼色,姐妹们七手八脚,给母亲换上新衣服、戴上花冠,接着点上了生日蜡烛,齐声祝母亲生日快乐!小语瑶也高兴地拍着小手,咿咿呀呀唱着。祝福的歌声飞出老屋,回响在苗寨里,飘荡在山谷间……

2019年5月12日,施俊一家在家门口拍下人数最齐的一张全家福。居杨摄影

这次,加上第一次上门的二姐夫,一家9口人,比半年前又多了一口。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太奶奶高兴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小语瑶也被姑姑们逗笑了,露出一颗小乳牙,可爱极了。

记者对准镜头按下快门,拍下了施俊一家人的幸福时刻,这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