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感言

主创感言

居 杨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法治日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

曾获第八届范长江新闻奖、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拍摄《丢丢的故事》《金三角禁种罂粟纪实》等纪实摄影作品,作品先后50余次在中国新闻奖等全国性比赛和评选中获奖。担任过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镜头评选等摄影评选的评委。

十八洞村,一次生命中弥足珍贵的相遇

能够参与“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完成十八洞村驻点调研创作任务,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

当我在四次调研中每天十多个小时扎进十八洞村的田野里,拍摄记录扶贫工程中的发展变化,为精准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命运改变而兴奋不已时;当我觉得有越来越多值得记录的内容和越来越多感人的瞬间时,我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和大山深处的这座苗寨,以及生活在苗寨里的质朴善良的人们融为一体。这让我对艺术创作的“身入”与“心入”有了更多感悟。

在十八洞村这片深厚的土地上,无论是酷暑中流下的汗水,还是冬雨里感受的寒冷;无论是收获好照片的喜悦,还是探索调研方向的思虑;无论是村民们忙碌耕种的身影,还是被篝火映红的黝黑脸庞;无论是夕阳中望不到尽头的连绵山脉,还是月光下古老苗寨宁静的青石板路……所有的遇见都弥足珍贵,融化在记忆中,成为我生命里一首首深刻而温暖的诗。

居 杨

2019年12月11日

刘 枫

《新疆日报》高级记者,首席记者。

荣获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职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采写的两件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80余件优秀作品获国内各类奖项。发表新闻、文学作品约800余万字,出版发行个人专著4部。

感恩所有这些被采访过的人

在新疆从业40年,一直奔波于大漠戈壁、高原牧场。两年来,我先后4次来到湘西苗岭山寨十八洞村,参与“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先后采访了近200人次,笔记写了满满两大本,10多万字。

目睹十八洞村人与贫困不懈地搏斗抗争,他们那份努力与坚守,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个灵魂对生命的尊重,看清了亲情、爱情、毅力、信心、责任——这些温暖我们生命的东西。

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从十八洞村人经历的艰难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对他们怀着感情、带着爱,我确认自己的胸怀间收获了一个从未如此深切领略过的世界。我为之感动。在采写《十八洞村脱贫记》时,在记录脱贫攻坚战的点点滴滴中,我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我一直认为,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把这种感动传递给受众。

我要感恩所有这些接受采访的人:爱照镜子,热情地拉我进屋里坐的石爬专大姐;带我上“花果山”,请我品尝蜂蜜茶的“甜蜜夫妻”;与我促膝谈心,成为一生挚友的村委会主任隆吉龙;扎根十八洞村,将毕生精力献给山区教育的乡村教师施贵海;回乡创业,开办“幸福人家”农家乐的苗汉子杨超文;飞针走线,绣出美满幸福生活的“苗戴雅”石顺莲;把美丽梦想画在图画里的孩子们……

十八洞村人带给我的感动太多太多,他们让我更加坚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而且,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美好就存在于他们当中。我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人内心都有阳光,我走进他们,阳光也就照耀了我。”采访前,我们素不相识;采访后,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我要感恩十八洞村人,在漫长的脱贫攻坚道路上,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与贫困抗争。在与他们交谈,挖掘他们的故事时,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形容我内心的感受,但我确信一点:在这些跨越千百年流传在苗歌里、烙印在苗绣里、跃动在苗鼓里的“心灵独语”中,我终于懂得了十八洞村的男女老少,他们无论欢乐还是痛苦,无论是爆发还是沉默,所有这些情感的律动,在他们的心中击奏出的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彻底摆脱贫困,奔向美好生活!

在《十八洞村脱贫记》的创作中,我追求完美的表达方式,有时会因一句话的表达不能让自己满意,而一整天都写不下去。我总觉得要讲好十八洞村人的故事,一定有一种最贴切的表达方式。我力求文字朴实,有诗意,蕴美感,干净而内敛。“十分”意味,“八分”表达,剩下的“两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言:“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也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

最让我欣慰的是,有幸参加这样重大的项目,并与3位优秀的老师合作,感受到“德”之魅力,让我受益匪浅。

刘 枫

2019年12月16日

宋刚明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人文摄影家。

2007年获第七届艺术类中国摄影金像奖,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特别贡献奖,2014年其理论评论集《影觞》获第十届理论评论中国摄影金像奖。2018年担任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2019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之眼”国际摄影大赛评委。

罕见的记录

以举国之力扶贫,在世界范围内,实属罕见。以国家项目,记录扶贫中的点点滴滴,规模之大,介入之深,实为有史以来仅有。作为一名摄影师,有幸参与这样的项目,能够长时间地以客观、平实、文献式的手法,深入见证中国贫困山村的变迁,记录变迁过程中的冲突与化解、艰难与奋起,实在是人生之幸。这一切,注定要成为摄影史上至为重要的一刻。

宋刚明

2019年12月8日

王国庆

编剧,导演,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

作品有纪录片《大桥下》《裸婚》《江桥梦》《源味中国》《灯》等,曾获亚洲纪录片大会卓越华人故事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中国故事”选择奖等。创作有电影文学剧本《灌汤小笼包》《十二夜》《生之响》等。

记录并快乐着

作为一名体制外的新文艺工作者,能参与这样一个重要的项目,我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文化的泱泱大国,在通往文明与复兴的路上,能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举全国之力开展“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在十八洞村驻点调研的日子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此过程中显露出什么样的冲突与问题,在大家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的努力之下,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我们感动于苗家人的热情好客,他们的勤劳与善良、质朴与勇敢,以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农人智慧与农人精神,是我国广大农人的缩影。这些美好的品质是推动我们这个伟大国度走向振兴的巨大潜能。

王国庆

201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