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院本

杂剧院本

涵虚子所记杂剧名家,凡五百馀本,通行人间者不及百种。然更不止此,今教坊杂剧约有千本,然率多俚浅,其可阅者十之三耳。元人未灭南宋时,以此取士子优劣,每出一题任人填曲,如宋宣和画学,出唐诗一句,恣其渲染,选其得画外趣者登高第,于是宋画元曲,千古无匹。元曲有一题而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总只四折。盖才情有限,北调又无多,且登场虽数人,而唱曲只一人,作者与扮者力限俱尽现矣。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戏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馀折,几倍杂剧。然《西厢》到底描写情感,予观北剧,尽有高出其上者,世人未曾遍观,逐队吠声,诧为绝唱,真井蛙之见耳。

本朝能杂剧者不数人,自周宪王以至关中康、王诸公,稍称当行,其后则山东冯、李亦近之。然如《小尼下山》、《园林午梦》、《皮匠参禅》等剧,俱太单薄,仅可供笑谑,亦教坊耍乐院本之类耳。

杂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特命词之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至若《诌梅香》、《倩女离魂》,《墙头马上》等曲,非不轻俊,然不出房帷窠白,以《西厢》例之可也。他如《千里送荆娘》、《元夜闹东京》之属,则近粗莽;《华光显圣》、《目连入冥》、《大圣收魔》之属,则太妖诞;以至《三星下界》、《天官赐福》种种吉庆传奇,皆系供奉御前,呼嵩献寿,但宜教坊及钟鼓司肄习之,并勋戚贵珰辈赞赏之耳。若所谓院本者,本北宋徽宗时五花爨弄之遗,有散说,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汎,初与杂剧本一种,至元世始分为两,迨本朝则院本不传久矣。今尚称院本,犹沿宋金之旧也。金章宗时,董解元《西厢》尚是院本模范,在元末已无人能按谱唱演者,况后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