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皇姑寺

毁皇姑寺

皇姑寺在京师西山,不知所始。嘉靖六年丁亥,上谕辅臣杨一清云:“前有旨下部,谓尼僧与僧道不同,而尼僧寺与僧寺道观又不同,今因桂萼奏毁尼寺已行下矣,今若皇姑寺仍留,是不去其根也。”乃旨出之后三四日,不知何人哀奏两宫,皇伯母见谕,以皇姑为孝宗所建,似不可毁。圣母亦以孝宗为言。盖小人进祸福之言,故两宫一时传谕。次日圣母又谕:“欲建一寺,即将此寺与我亦好。”盖此寺乃皇亲内宦供给布施,必有请告之者矣。按世宗此旨,已洞见宫掖隐情。既而圣谕又下辅臣杨一清等,曰:“慈训两颁,宜即顺命。但惩恶务去本,方免后患。今将此寺房留与无归尼僧暂住,止着终身,不许复引其类,其祖宗时所赐敕额追回。”此旨既下,其后因循至今,又八十年矣,尼僧之增日多,宣淫日甚,檀施亦日益不赀矣。盖其根株俱在内廷,以世宗英断,尚不能铲除,况后世乎!自丁亥后又十年,而霍文敏韬为南礼卿,首逐尼僧尽毁其庵,金陵一片地顿尔清净。霍去而尼复集,庵复兴,更倍往日矣。

是时上又下密谕阁臣曰:“朕又将有议此寺额名之意,并告卿知:夫‘顺天保明’者,明是我国朝号,此言尼僧之祖,能顺圣祖奉天开极,此惟皇天命之,何待后日!以一妖尼能保大明也哉?”又云:“皇姑者尤不好听,言我皇家之姑也。当时此寺云敕赐,不云敕建,便可见非祖宗本意也。故朕深嫉之,因与卿密知之。”观世宗屡谕,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禹鼎秦镜,且开谕辅弼,曲体两宫之意。然实录中仅载一二语,不能如此详明,不知述史者何所讳也?予今所纪,亦仅十之四五耳。

予向曾记汰尼,因及皇姑寺始末,然不如此之核,因再述世宗屡诏,以见先朝遏邪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