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古籍
《大明会典》,《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礼学馆延聘顾问官绅、纂修人员名单》,《申报》,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九月十九日第四版。
《孔子家语校注》,高尚举、张滨郑、张燕校注,中华书局,2021年版。
《孔子家语通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齐鲁书社,2013年版。
《钦定礼记义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清朝续文献通考》,重印《万有文库》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方向东点校,中华书局,2021年版。
《宋文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续通典》,重印《万有文库》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敖继公《仪礼集说》,孙宝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版。
蔡孔炘《经学提要》,北京出版社《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道光五年刻本,第四辑,第10册,2000年版。
曹元弼《复礼堂文集》,民国六年刻本。
曹元弼《礼经校释》,《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曹元弼《礼经学》,宣统元年刻本。
曹元忠《笺经室遗集》,民国三十年吴县王氏学礼斋刊本。
曹元忠《礼议》,民国五年丙辰刘氏求恕斋刊本。
车垓《内外服制通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陈澔《礼记集说》,儒藏本(精华编第55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立《白虎通疏证》,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
陈庆镛《籀经堂类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64年版。
陈寿祺《鲁诗遗说考》,《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中华书局,2014年版。
陈祥道《礼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宋刊元修本。
陈作霖《可园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收入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
程瑶田《程瑶田全集》,陈冠明等校点,黄山书社,2008年版。
褚寅亮《仪礼管见》,清乾隆刻本。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何文光点校,中华书局,2008年版。
定县汉墓竹简整理组,《〈儒家者言〉释文》,《文物》,1981年第8期。
杜佑《通典》,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2003年版。
段玉裁《经韵楼集》,钟敬华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范家相《家语证伪》,《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方苞《仪礼析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方东树《汉学商兑》,漆永祥汇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方中履《古今释疑》,康熙十八年杨霖刻本。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
封文权辑《张泽诗征续编》,民国三十一年封氏篑进斋刻本。
龚端礼《五服图解》,《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杭世骏《续礼记集说》,《续修四库全书》第101—10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郝敬《仪礼节解》,《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胡广《性理大全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胡培翚《仪礼正义》,段熙仲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黄榦《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
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黄式三、黄以周《黄式三黄以周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黄以周《儆季文钞》,光绪二十年江苏南菁讲舍刻本。
黄以周《礼书通故》,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黄中松《诗疑辨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吉城《吉城日记》,吉家林整理,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
姜兆锡《礼记章义》,清雍正十年寅清楼刻本。
姜兆锡《仪礼经传》,《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焦以恕《仪礼汇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金榜《礼笺》,《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孔贞运辑《皇明诏制》,《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李如圭《仪礼集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凌曙《礼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凌廷堪《凌廷堪全集》,纪健生校点,黄山书社,2009年版。
刘榛《虚直堂文集》,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年版。
毛奇龄《大小宗通绎》,《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毛奇龄《丧礼吾说篇》,康熙二十五年萧山书留草堂《西河合集》本。
毛奇龄《四书改错》,嘉庆十六年金孝柏学圃刻本。
毛奇龄《四书索解》,康熙二十五年萧山书留草堂《西河合集》本。
毛奇龄《四书剩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1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毛奇龄《经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9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顾廷龙校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版。
欧阳修《诗本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皮锡瑞《经学通论》,吴仰湘点校,中华书局,2018年版。
秦蕙田《五礼通考》,方向东、王锷点校,中华书局,2020年版。
任启运《礼记章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阮元《研经室一集》,道光扬州阮氏文选楼刻本。
邵宝《学史》,《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邵懿辰《礼经通论》,《皇清经解续编》本。
沈括《梦溪笔谈》,金良年点校,中华书局,2015年版。
沈彤《仪礼小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盛世佐《仪礼集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司马光《书仪》,《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司马迁《史记》,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9年版。
苏洵《嘉祐集》,上海图书馆藏宋刊本。
苏辙《诗集传》,《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孙希旦《礼记集解》,沈啸宸、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
孙星衍《问字堂集》,《丛书集成新编》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8年版。
孙雄《旧京文存》,民国二十年北平刻本。
孙诒让《墨子閒诂》,孙启治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版。
孙诒让《周礼正义》,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孙志祖《家语疏证》,《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唐文治《茹经先生自订年谱正续篇》,载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9辑,第90册,台湾文海出版社,1986年版。
汪绂《参读礼志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汪琬《汪琬全集笺校》,李圣华笺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充《论衡》,《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版。
王夫之《礼记章句》,《船山全书》第四册,岳麓书社,2010年版。
王念孙《读书杂志》,虞万里主编《高邮二王著作集》,徐炜君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王溥编《唐会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王棠《燕在阁知新录》,《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吴格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先谦《庄子集解》,沈啸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鲍正鹄、徐鹏标点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王引之《经传释词》,虞万里主编《高邮二王著作集》,李花蕾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卫湜《礼记集说》,《通志堂经解》本。
魏了翁《仪礼要义》,《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魏征《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版。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李彦章校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吴浩《十三经义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夏炯《夏仲子集》,咸丰五年当涂陈氏铅印本。
夏炘《述朱质疑》,咸丰壬子景紫山房版。
夏炘《学礼管释》,《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夏言《夏桂洲先生文集》卷十一,明崇祯十一年吴氏刻本。
徐灏《通介堂经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徐乾学《读礼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徐世昌《清儒学案》,沈芝盈等点校,中华书局,2008年版。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刘琳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刁小龙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杨晨《三国会要》,《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杨复《杨复再修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叶纯芳、桥本秀美编辑,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11年版。
杨复《仪礼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姚鼐《惜抱轩笔记》,清同治五年省心阁刻《惜抱轩全集》本。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五十年武英殿刻本。
俞樾《茶香室经说》,《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臧庸《拜经文集》,《皇清经解》本。
张成孙《端虚勉一居文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钞本。
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版。
张尔耆《夬斋日记·课儿录》,上海市图书馆藏同治二年稿本。
张锡恭《读胡氏〈仪礼正义〉》《读焦循〈孟子正义〉》,南菁书院光绪十二年九月经学课艺稿本。
张锡恭《读魏鹤山文集》,光绪十三年古月古学课艺稿本。
张锡恭《读张皋文〈仪礼图〉》,南菁书院光绪十九年提四月经学课艺稿本。
张锡恭《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讲义》,光绪十三年提五月经学课艺稿本。
张锡恭《礼乐皆东赋》,光绪二十年五月下旬份古学课艺稿本。
张锡恭《茹荼轩日记》,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分藏稿本。
张锡恭《茹荼轩文集》,封氏篑进斋民国十二年刻本。
张锡恭《茹荼轩续集》,载严昌堉辑《云间两征君集》,1949年铅印本。
张锡恭《丧服郑氏学》,吴飞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
张锡恭《丧礼郑氏学》,复旦大学图书馆藏钞本。
张锡恭《张伊卿行述》,上海图书馆藏光绪十五年稿本。
张允垂《传砚堂诗存》,光绪戊戌刻本。
张载《张子全书(增订本)》,林乐昌编校,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张之洞《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赵佑《读春秋存稿》,乾隆四十六年刻清献堂全编本。
郑居中《政和五礼新仪》,《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郑玄《驳五经异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版。
郑珍《仪礼私笺》,《郑珍全集》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朱寿朋《东华续录》(光绪朝),载王先谦、朱寿朋《东华录 东华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宣统元年上海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2007年版。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二十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朱熹《家礼》,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朱熹《诗集传》,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朱熹《朱子语类》,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十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庄有可《周官指掌》,光绪七年正觉楼丛书本。
二、中文研究文献
埃文思-普里查德《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褚建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曹学群《马王堆汉墓〈丧服图〉简论》,《湖南考古学辑刊》,1994年总第6辑。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常建华《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陈壁生《经学的瓦解:从“以经为纲”到“以史为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陈壁生《经史之间的郑玄》,《哲学研究》,2020年第1期。
陈封雄《一个村庄之死亡礼俗》,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位论文,1940年。
陈鸿森《“高宗谅阴”考》,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第94册,2019年12月。
陈鸿森《汉唐经学研究》,中西书局,2021年版。
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来《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陈荣捷《朱子门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赟《王船山对〈礼运〉大同与小康的理解》,《船山学刊》,2015年第4期。
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魏晋南北朝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翟学伟《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丁鼎《“三年之丧”源流考论》,《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
丁鼎、王明华《“三年之丧”为武王创制说平议》,《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丁鼎、王明华《“丧无二杖”说献疑》,《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
丁鼎《〈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丁凌华《五服制度与传统法律》,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杜瑛《国内“差序格局”研究的文献综述》,《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杜正胜《从五服论传统的族群结构及其伦理》,载李岩编《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台湾中华书局,1992年版。
范志军《汉代帛画和画像石中所见丧服图与行丧图》,《文博》,2006年第3期。
范志军、贾雪岚《马王堆汉墓〈丧服图〉再认识》,《中原文物》,2006年第3期。
方述鑫《“三年之丧”起源新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徐志诚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冯茜《论程瑶田的丧服学》,《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总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华喆《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
甘怀真《汉唐间的丧服礼与政治秩序》,收入《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古朗士《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吴晓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顾洪《试论“三年之丧”起源》,《齐鲁学刊》,1989年第3期。
顾涛《论“六经皆礼”说及其延伸路径》,《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2期。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郭伟川《古“儒”新说——胡适之、傅斯年二先生论说考证》,收入氏著《中国历史若干重要学术问题考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郭伟川《〈周礼〉制度渊源与成书年代新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版。
韩岚、张涅《黄式三〈论语后案〉以“礼”为本的思想及其意义》,《孔子研究》,2009年第2期。
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何丹《“三年之丧”与“周公制礼”》,《兰台世界》,2014年第18期。
胡春丽《毛奇龄年谱(下)》,载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8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胡适《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黄海啸《礼理之辩与黄式三、以周父子对清代礼学的总结》,《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金玲《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再研究:以服叙问题为中心》,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康大鹏《〈礼运〉出于荀子后学考:附论荀派在〈易传〉传承中的作用》,《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7年第1期。
康有为《康有为全集》,姜义华、张荣华编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白凤《东夷杂考》,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洪君《周代三年之丧考》,《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李静《论北宋的平民化宗法思潮》,《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李霖《从〈大雅·思齐〉看郑玄解〈诗〉的原则》,载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15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李学勤《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及其研究》,《齐鲁学刊》,2002年第4期。
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华书局,2010年版。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林存阳《黄式三、以周父子“礼学即理学”思想析论》,《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林庆彰《顾颉刚的学术渊源》,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版。
林素英《丧服制度的文化意义》,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版。
卢梅《〈礼运〉篇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吕友仁《礼记全译·孝经全译》(上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梅珍生《晚周礼的文质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宁镇疆《〈孔子家语〉新证》,中西书局,2017年版。
潘光旦《〈家庭、私产与国家的起源〉译注》,收入潘乃穆、潘乃和编《潘光旦文集》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庞朴《话说“五至三无”》,《文史哲》,2004年第1期。
逄振镐《东夷文化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版。
彭林编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钱穆《驳胡适之说儒》,收入《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乔秀岩《义疏学衰亡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乔秀岩、叶纯芳《学术史读书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版。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任铭善《礼记目录后案》,齐鲁书社,1982年版。
商瑈《南菁书院与张锡恭的礼学》,《经学研究论坛》(台湾清云科技大学),2012年11月第1期。
沈文倬《菿闇文存——宗周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考论》,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沈文倬《汉简〈服传〉考》,收入《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孙庆伟《追迹三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孙庆伟《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
唐文明《彝伦攸斁:中西古今张力中的儒家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王锷《〈礼记〉成书考》,中华书局,2007年版。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收入《观堂集林》,中华书局,2004年版。
王璇《对一个河北村庄丧葬礼俗的人类学考察》,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闻一多《姜嫄履大人迹考》,收入《闻一多全集》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吴承仕《吴承仕文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吴承仕《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者对于丧服应认识的几个根本观念》,收入陈其泰、郭伟川、周少川编《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吴飞《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邬可晶《〈孔子家语〉成书考》,中西书局,2015年版。
武内义雄《〈礼运〉考》,收入内藤虎次郎等著《先秦经籍考》(上),江侠庵编译,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徐仁甫《〈礼记·礼运篇〉的误解与错简》,《晋阳学刊》,1985年第2期。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
杨朝明《“三年之丧”应为殷代遗制说》,《史学月刊》,1995年第2期。
杨朝明《〈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
永良《〈礼记·礼运〉首段错简应当纠正》,《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张焕君《〈丧服〉用杖制度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1期。
张寿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章景明《先秦丧服制度考》,台湾中华书局,1971年版。
章太炎《孔子制礼驳议》,收入《太炎文录》卷一,民国《章氏丛书》本。
赵椿年《覃研斋师友小记》,《中和月刊》,民国三十年卷二第三期。
赵克生《明朝后妃与国家礼制兴革》,《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赵统《南菁书院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版。
郑良树《诸子著作年代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军事(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周丹丹、李若晖《历史社会学视域中经典概念及其研究范式之反思——以“差序格局”为中心》,《史学月刊》,2019年第2期。
周飞舟《慈孝一体:论差序格局的“核心层”》,《学海》,2019年第2期。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张建国、李力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三、西文文献
The Code of Canon Law, London: Collins Liturgical Publications, 1983.
Sutton, Donald S.,“Ritual, 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and Orthopraxy in China: Reconsidering James L. Watson's Ideas,”in Modern China, January 2007, vol. 33,1.
Feng, Han-Yi,“Chinese Kinship System”, i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July, 1937.
Levi-Strauss, Claude, The Elementary Structures of Kinship, Boston: Beacon Press, 1969.
Szonyi, Michael,“Making Claims about Standardization and Orthopra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ituals and Cults in the Fuzhou Region in Light of Watson's Theories,”in Modern China, January 2007, vol. 33,1.
Watson, James,“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Funerary Rites: Elementary Forms, Ritual Sequence, and the Primary of Performance,”in James Watson and Evelyn Rawski ed,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古典与文明”丛书
第一辑
义疏学衰亡史论 乔秀岩 著
文献学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
千古同文:四库总目与东亚古典学 吴国武 著
礼是郑学:汉唐间经典诠释变迁史论稿 华 喆 著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冯 茜 著
中古的佛教与孝道 陈志远 著
《奥德赛》中的歌手、英雄与诸神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
奥瑞斯提亚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希罗多德的历史方法 〔美〕唐纳德·拉泰纳 著
萨卢斯特 〔新西兰〕罗纳德·塞姆 著
古典学的历史 〔德〕维拉莫威兹 著
母权论:对古代世界母权制宗教性和法权性的探究 〔瑞士〕巴霍芬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第二辑
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 鸣 著
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美〕普 鸣 著
海妖与圣人: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 〔美〕尚冠文 杜润德 著
阅读希腊悲剧 〔英〕西蒙·戈德希尔 著
蘩与歌队: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 周轶群 著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国家权力 〔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编
学术史读书记 乔秀岩 叶纯芳 著
两汉经师传授文本征微 虞万里 著
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黄 铭 著
周孔制法:古文经学与教化 陈壁生 著
《大学》的古典学阐释 孟 琢 著
参赞化育:惠栋易学考古的大道微言 谷继明 著
“古典与文明”丛书
第三辑
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 飞 著
牺牲:子学到经学时代的神话与政治 赵丙祥 著
知其所止:中国古代思想典籍绎说 潘星辉 著
从时间来到永恒:《神曲》中的奥古斯丁传统研究 朱振宇 著
“地生人”与雅典民主 颜 荻 著
希腊人与非理性 〔爱尔兰〕E. R.多兹 著
古代创世论及其批评者 〔英〕大卫·塞德利 著
自由意志:古典思想中的起源 〔德〕迈克尔·弗雷德 著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德〕瓦尔特·伯克特 著
古代思想中的地之边界:地理、探索与虚构 〔美〕詹姆斯·罗姆 著
英雄的习性:索福克勒斯悲剧研究 〔英〕伯纳德·M. W. 诺克斯 著
悲剧与文明:解读索福克勒斯 〔美〕查尔斯·西格尔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