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礼仪学习的三部曲
2025年09月26日
孩子礼仪学习的三部曲
有的家长反馈说:“孩子课上学会的礼仪,在家坚持了三天,然后又打回原形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不要着急,学习礼仪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知道与不知道。我曾经问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学礼仪呀?”他回答:“我不想因为无知而让别人觉得我无礼。”有些礼数你不说,孩子不知道,比如,吃饭不能吧唧嘴,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男生不能打女生,女生坐着的时候要把双腿并上。你告诉他,他就知道了。
第二个阶段是需要的时候能“装”一下。有的家长说孩子学完礼仪后特别会装,觉得不是他的本性流露。那我告诉你,装是因为他心里有,他才装得出来;如果心里没有,什么都不知道,想装都装不出来。
第三个阶段就是装成了习惯。一开始孩子会在老师或者他认为重要的人面前表现得很有礼貌,但时间长了,他装习惯了,平日里他也会这么彬彬有礼地说话,因为做多了变成了习惯。
总之,我认为儿童礼仪要符合时代背景、中国特色,要找到当下中国教育中最痛的点,给予弥补,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那么,这个痛点是什么呢?就是太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对生活意义的认识。
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对这个世界有悲悯之心,如何在遇到困难甚至灾难时有良好的应对机制,如何成为一个不给社会添麻烦的有为少年。
学习礼仪固然很重要,但我们更需要有个性、有天赋、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孩子,而不是被规矩所束缚的、只记得规条的孩子。礼仪学习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分寸感和进退感,知道什么场合做什么事,知道做任何事之前要想一下他人的感受,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出孩子最美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尊重别人的习惯和努力赢得别人尊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