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餐会和鸡尾酒会礼仪

冷餐会和鸡尾酒会礼仪

参加冷餐会或鸡尾酒会可以不准时到达,迟到5 ~10 分钟是允许的,一般时间是下午五六点钟到晚上8 点钟。

鸡尾酒会以酒为主,冷餐会以餐为主。

冷餐会和鸡尾酒会一般不设座椅,目的是促使大家多走动以增进交流。所以,参加这样的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而应当去和更多人交谈。

有时候服务生拿着托盘在场内走动,你可以在他的托盘中拿取食物、酒水,也可以选择自己去吧台拿酒水。有的食物用牙签串着,需要你用手拿,所以小纸巾必不可少,随时擦自己的手指和嘴。

用左手拿酒杯,随时准备伸出干净的右手去和别人握手。

用完的酒杯和纸巾应当在服务生经过时递给他们,不要扔在地上。

小贴士:英式下午茶的礼仪

1.喝下午茶的最正统时间是下午4 点(就是俗称的Low Tea)。

2.在维多利亚时代,喝下午茶时男士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

3.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不得已才请女佣协助,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

4.一般来讲,下午茶的专用茶为祁门红茶、大吉岭与伯爵茶、锡兰红茶。若喝奶茶,则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5.正统的英式下午茶配的点心是用三层点心瓷盘装盛,自上而下,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斯康,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开始吃。斯康的吃法是先涂果酱,再涂奶油,吃完一口再涂下一口。

6.点心食用礼仪。由淡而重,由咸而甜。茶点的食用顺序应该遵从味道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法则。先尝尝带点咸味的三明治,让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饮几口芬芳四溢的红茶。接下来是涂抹了果酱或奶油的英式松饼,让些许的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发,最后才由甜腻厚实的水果塔带你领略下午茶的高潮。

7.严谨的态度。这是一种绅士与淑女风范的礼仪,最重要的是,当时因茶几乎仰赖中国的输入,英国人对茶品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与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过程中难免流露出严谨的态度。甚至为了防止茶叶被偷,还有一种上了锁的茶柜,每当下午茶时间,才委由女佣取钥匙开柜取茶。

8.品赏精致的茶器。

9.下午茶必备茶具。

茶杯、茶壶、多层点心盘架、点心盘、糖罐、奶盅瓶

七英寸个人点心盘、放茶渣的小碗、茶匙、托盘、滤茶器

摇铃、蕾丝桌布、果酱及奶油盘、餐具、茶渣碗、瓷器热水壶

墙上的咖啡

2013年8月,《读者》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为《墙上的咖啡》。文中记述了2013年的一天,女记者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客人,坐在她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

客人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女记者新奇不已,因为她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那位客人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但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女记者感到新奇和不解。几天后,女记者又去了这家咖啡店。当她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此人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着墙面,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女记者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敬让女记者感动得热泪盈眶。

咖啡既不是社会的基本需要,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对于美好的东西,很多人愿意享受却可能无力支付。咖啡厅的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降低自己的尊严讨要一杯免费的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就好。

(备注:人们提前买了咖啡,让付不起账的人同样可以享受温暖。据说这开始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现已传遍全世界。)

面馆的一号套餐

和《墙上的咖啡》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国家的河南。

2020年12月27日,河南省新乡市一家山西刀削面馆,进出的顾客都会在门口张望一番,店门上贴着的一个告示引人注目:“人在外难免遇到困难,本店可为您免费提供一碗面,不求回报,只希望您在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帮助别人。只要您小声告诉店员要1号套餐就行了,找地方坐下,吃完走人。”

店主李晓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出门在外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就是想帮助一下有困难的人。1号套餐就是一碗平时卖8元的鸡丁刀削面,确实有需要的也可以加一份凉菜,店里提供的粥也可以随便喝。

从2018年开业以来,1号套餐帮助了不少有困难的人。让李晓颖记忆深刻是一位老人在她面前沉默很久,询问他是不是需要1号套餐,对方点点头,脸涨得通红。那次,李晓颖不仅给他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还特意加了一个鸡腿。对方临走时说:“好人会有好报的。”

“有困难的人,我是能看出来的。”李晓颖说,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对他们能有一点点帮助,自己心里也感到非常高兴。

一家小小的面馆,一份诚挚的温暖,如果你遇到困难,需要一碗饭果腹,可以点1号套餐。

寒冷冬日,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

2018年1月,河南省开封市气温只有零下6摄氏度。市民张华在外卖平台点了50份热粥,备注:就近送给除雪工人和外卖小哥。看到备注的商家又加送了10多份粥;接单的送餐员将订单分给了10个同事;外卖平台第二天全额退款,还额外奖励张华500元钱……这场爱心的接力让冬天不再冷。

2021年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暴发疫情时,一个署名“湖北人”的爱心人士,给一线医护人员送爱心羊汤。外卖单上备注道:“老板,石家庄天气寒冷,请为我们一线的医护人员多盛点汤。”投桃报李,湖北人民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他们没有忘记危难时刻全国人民的恩情。

饭桌上的家庭教育

每家的饭桌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除了饭桌上菜品的种类、味道外,还有就是饭桌上的氛围。

有的家庭吃饭时悄无声息,孩子刚想和爸爸妈妈说几句话,爸爸就会敲着碗厉声说道:“吃饭就吃饭,不要说话,说话不利于食物消化。”孩子也就只好默默地吃。在这样的家庭里,规则是最重要的,孩子也是循规蹈矩的。

有的家庭吃饭像打仗,大人飞速把饭做好,三下五除二把饭吃下去,然后各干各的,有时一家人还坐不到一起吃饭,各吃各的。这样的家庭,家庭成员互不关注,孩子是被放养的,虽然自由,但也往往是被父母忽视的。

有的家庭吃饭就像开审判会,父母会利用吃饭时间把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盘问一遍,重点是成绩、名次。如果不理想,审判大会就此开始,孩子眼泪拌饭,憋憋屈屈把饭吃完。其实父母也知道吃饭时批评孩子时机不对,但是只有吃饭这点时间是和孩子共享的,一会儿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呢,再说一听到那不争气的分数,就已经控制不住情绪了。我只想告诉年轻的父母们,孩子有三件事一定要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也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他们才能完成得好,那就是吃饭、睡觉、上厕所。

还有的家庭吃饭像聚会,充满温情和仪式感。无论桌上的菜品是否丰盛,总会有一两句温暖的话语伴着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他们会尽情地享受美食,并相互分享一天中所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他们的晚饭会多花一点时间,因为他们知道吃饭不仅仅是吃饭,更是一家人相互沟通和交流感情的机会。

年轻的爸爸妈妈,你会选择哪样的饭桌教育呢?

光盘行动

梁文道先生在《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一文中说得好,奢华和教养的区别在于,一个向外——心求胜,一个向内——心求安。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比较,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

这里我想说说在餐厅用餐后打包这件事。

有那么一个阶段,我们在餐厅吃完饭后,就算桌上剩下一大半,也从不打包,甚至会把打包的人看成是小气、没见过世面。我亲耳听到一个人说:“昨天我请某某吃饭,剩下的菜他居然要打包,怎么那么小家子气,跟没吃过饭似的。”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很多想打包的人也不敢打包,害怕被别人嘲笑,害怕被别人瞧不起。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对老夫妇才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那天他和夫人在一家很高档的餐厅里请我们吃饭,饭后还剩了一些水果,夫人说:“打包吧。”我捡了几块好的水果放进盒子,正当我要盖上餐盒盖的时候,夫人接过餐盒,重新打开,把我留在盘子里的两颗葡萄捡起来放进餐盒。我当时都看傻了,她微笑着说:“很好的葡萄,不要浪费。”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认为打包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吃得起那样的大餐说明生活有品质,捡得起两颗葡萄流露出的是不浪费的教养。可喜的是,自从“光盘行动”发起后,现在很少再看见饕餮大餐后的奢华浪费。珍惜粮食,从每一顿饭做起,这真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