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家庭中的仪式化氛围
2025年09月26日
营造家庭中的仪式化氛围
教孩子进门和出门时要和父母、家人打招呼:“妈妈我走了”“爸爸我回来了”,即便只有保姆在家,也要打招呼,因为人和人是平等的。我见过一个小男孩,智商非常高,但是有一个毛病,和人说话从不打称呼,而是敲着桌子说“哎,哎,你听我说”,要不就是“你把凳子给我搬过来”。后来一问,家里没有别人,就是妈妈和保姆带两个孩子,妈妈对保姆的说话方式就是后来孩子对别人的说话方式。
如果可以的话,在出门前和回来后最好可以与家人拥抱,长时间的身体接触的确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就有和父母拥抱的习惯,青春期叛逆了,最多他不拥抱你了,但他依旧会打招呼,因为他的底线高。但那些小时候就不和家人打招呼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连理都不理你。不过,拥抱不是我们中国的礼节,如果觉得别扭,也不必强求。
过年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给老人拜年,领压岁钱时要深深地鞠躬。每年最好拍一张全家福,爸爸妈妈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要送鲜花或礼物、写卡片,有可能的话,每年全家人一起旅行一次。
仪式可以让人记住生命中很多温馨、美好的时刻,为他们日后独自面对生活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学会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情调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