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体力劳动者
很多家长都会不经意地对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和他一样扫大街,和他一样刷盘子。”
体力劳动者工作的确很辛苦,但他们靠劳动吃饭,并不卑贱。有些家长教孩子要重视、讨好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对自己有用的人,不必在意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但如果你这样功利地教孩子的话,那么你怎么知道孩子某一天遇到的那个对自己很有用的人就不是讨厌他这种看不起底层人民的人呢?
早年一个年轻人在一家高级餐厅打工。餐厅里来了一对身份尊贵的常客,年轻人为他们端去了咖啡。但由于是第一天上班,年轻人非常紧张,一不小心把咖啡杯碰洒了,咖啡洒在客人白色的西服上。老板见状忙上前道歉,说一定要开除这个年轻人,并帮客人去洗衣服。然而那位先生却对年轻人说:“没事,谁都会有第一次。”继而转头对老板说:“如果今天你把他解雇了,我就再也不来你们店了。好了,我现在回家换衣服,一会儿再来。”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用最平等的心对待所有人。
我家的孩子用你管?!
我在微信里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标题是《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文章里讲到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的孩子没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不当面说,但会远远地避开,这就是中国人的礼貌。
的确,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就不错了,哪有工夫管别人家的孩子,实在看不下去说了一句,可能还会被人家回敬一句:“我家的孩子用你管!”这句话的背后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孩子是我们家庭的私有财富,并不是社会的财富。
但是在德国却不是这样的,一个德国人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放着两根鱼竿,他会上前去问:“怎么有两根钓竿?”因为德国规定一个人钓鱼只能用一根钓竿。当被告知另一个孩子去洗手间了,他会继续问:“有执照吗?”因为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孩子们出示执照后,又被问:“带尺子了吗?”因为德国规定钓鱼要带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问话的人和孩子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多管闲事”的他认为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德国人在全球可以得到普遍的尊重,除了他们严谨的个性外,还有全民族对教育的重视。德国人爱看书、守时、注重家庭、遵守规则、爱国、尊重生命,这些都和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
孩子是全社会的未来,教育是全民族的事情,这个观点应该逐渐被国人接纳。
当我们看到路边的孩子做得不好时是可以教育他的,但需要注意这种教育不是一味地训斥、指责,而是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我们看到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常常会说一句:“这孩子真没家教!”孩子听到这话,从你的表情中就知道你讨厌他,这时他本能的反应就是也很讨厌你,而不会去考虑他哪里做得不好,所以你的这句话对这个孩子不会起到任何教育作用。
“孩子,阿姨和你一起把垃圾扔进那个垃圾箱,好吗?”
“嘘,孩子,这里不可以大声说话!”
善意地提醒、真诚地帮助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懂得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