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建全民国防教育格局

多措并举构建全民国防教育格局

镇江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建立工作机制。即落实“四有”工作机制:有领导机构、有工作职责、有经费投入、有活动载体。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下发了《镇江市国防教育实施意见》《镇江市党政领导国防教育工作职责》《市委常委、副市长部队联系点制度》。市人大制定了《国防教育法》 执法检查和专题视察制度。市财政局把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市教育系统把国防教育列为大中小学校必修课。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国防教育中打头阵、当先锋。市国教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国防教育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大媒体宣传。在《镇江日报》、镇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镇江电台开辟专题和专栏,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加大爱国拥军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征兵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标语、漫画等形式, 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新时期拥政爱军、拥军优属活动的重大意义等。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利用市级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宣传爱军拥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先后有8名党政领导被评为“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闻人物”。

融入宣教活动。坚持围绕国庆、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与国防有关的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唱红歌、看红片、游红地、访红军等系列活动。坚持“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后,开展 “军事日”“宣传周”活动,组织防空警报试鸣、“爱中华、强国防、奔小康”国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歌咏活动等大规模的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热情。坚持开展“热爱国防十佳好公民”等评比表彰活动,丰富国防教育形式,提高国防教育亲和力和感染力,营造全民关心国防的浓厚氛围。

发挥基地作用。镇江现有红色文化遗产10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2个。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遗址、基地教育载体作用,镇江市不断加强基地硬件建设。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了多次扩建和修缮;新建了扬中渡江文化园和“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再现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同人民的鱼水深情。与此同时,积极发挥基地“软件”作用。坚持每年举办“镇江百校学生茅山红色夏令营”等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国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欣赏红色文艺表演、参加国防主题讲座,将国防观念根植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

(执笔:曾文兵 张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