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迈出改革步伐 全面深化国防教育

积极迈出改革步伐 全面深化国防教育

淮安市国防教育委员会

近年来,国防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这对提升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淮安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依据《国防教育法》,在“思想认识、机构建设、组织实施、检查考评和制度保障”上积极迈开改革步伐,形成了“教育机制合力、教育平台合办、教育内容合时、教育形式合适”的全新工作格局,为推进军地“全面融合、同步提升、互促共赢”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主要做法有四点:

一、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上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淮安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高度重视,通过常委扩大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等各种会议形式,系统组织学习,引导各级党委班子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上来,强化“为政一方、心系国防”的责任意识;引导各条战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深化国防教育改革”上来,强化变“教育观念”为“建设理念”的改革意识;引导各行各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上来,强化“融合发展、教育先行”的科学意识。通过学习,目前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责任意识”“改革意识”“科学意识”浓厚,全市国防教育和融合发展多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时期淮安精神注入了强劲的正能量。

二、健全机制,在机构建设上扎实推进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积极担当,主动站位,迅速建立健全了全市上下各级国防教育领导和工作机构。一是优化了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组成。完善组建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军分区和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为成员单位的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二是根据苏发〔2011〕20号文件精神,参照省里在省委宣传部成立国防教育处的做法,在市委宣传部迅速成立了国防教育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与军分区实行了军地网上合署办公。三是发出通知,要求8个县、区委宣传部均要成立国防教育科,乡(镇、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都要明确专人负责国防教育工作。通过督办,到2014年上半年为止,8个县区全部挂牌到位,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以及各类学校也都明确了专人负责国防教育工作。目前,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国防教育的组织合力。军地合署办公以来,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开展国防教育“进班子、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实施意见》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国防教育宣传月、宣传周和国防法规讲座、国防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有力地激励了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国防教育,形成了全民国防教育全民重视、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

三、整合资源,在教育平台上深度融合

工作中,我们加强资源整合,着力将国防教育融入到“五个平台”中。一是从市委宣传部辖下的可及可用平台载体开始。把国防教育列入市委中心组和市管党委中心组(党组)年度学习计划,列入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划,列入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冬训计划,列入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由宣传部有关职能处室拿出具体实施计划,抓好落实。二是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辐射作用。着力打造了驻军部队军史荣誉室、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等一批重点国防教育基地,并推动县、区、乡(镇、街道)国防教育中心和村“青年民兵之家”的建设,形成了三级完整的国防教育阵地,辐射社会各界,强化全民国防观念。三是加大新兴媒体的宣传力度。积极发挥淮安新闻网、淮安视听网、淮水安澜主流网站和政府机关局域网的作用,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信息平台开展网上国防教育。四是融入到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中。借助机关讲坛、市民讲坛,邀请军事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国防知识讲座;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组织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国防教育活动。五是在双拥共建中加强拥军优属。国防教育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两个”成效。一看“是否激励最优秀的人才献身国防”,二看“曾经献身国防的人是否倍感荣耀”。在这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拥军优属的保障制度,有效地引导和激励了全社会自觉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和建设国防。

四、严密组织,在工作流程上盯着落实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个系统过程,涉及到如何组织实施、把握重点、创新方法、齐抓共管、普及全民、实施保障等诸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不能把“发文当落实、把开始当结果、把计划当成果”,而要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检查督办、评估反馈、跟踪问效、总结提高”上下功夫,形成全闭合的工作“回路”,从而实现国防教育真正走向基层末端,深入全民心灵。在这方面,我市严格按照这一工作流程,一个一个环节盯紧抓落实。一是加强教育规划。将国防教育纳入全民素质的整体布局,制定了统一的教育规划。二是加强组织实施。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教育各个领域,在渗透结合中抓落实,潜移默化中见成效。三是加强检查督办。将国防教育检查和考评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党政机关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不能落实的,实行严格问责制。四是加强评估反馈。年底组织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环节的工作,对各地各部门开展教育情况进行集中评估,并现场进行反馈,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要求。五是加强跟踪问效。组建国防教育“跟踪问效团”,确保每项教育活动全程置于“群众眼皮底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六是注重总结提高。着力在提升思想境界、提升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奋力推动全市国防教育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