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省重国防 战略推进育学生

文化大省重国防 战略推进育学生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作为省国动委、省国教委、省双拥办的成员单位,作为江苏教育行政的顶层主管部门,自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严格按照《国防教育法》法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始终坚持走“居安思危抓国防、放眼国防育学生”的国防教育思路,在战略推进、战略设计、战略落实上扎实迈步,为江苏实现教育强省、人才兴省、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夯实了根基,注入了强劲的正能量。

一、紧跟中央要求,切实加强国防教育的战略推进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国防教育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出台了中发〔2011〕8号等各类文件,强调要把加强学校国防教育作为着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的战略目标。对此,作为主抓江苏学校国防教育的主管部门,我们紧跟中央和上级要求,在加强全省学校国防教育上实施了三个战略步骤。一是推进法规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是推进国防教育的根本依据。对此,我们依据《江苏省国防教育条例》,先后制定下发了《江苏省学校国防教育实施意见》《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2002—2010)》等30多份文件。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些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了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各项工作能较好地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军地各方的充分肯定。二是推进自身机构建设。机构建设是推进国防教育的组织保证。对此,厅党组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就成立了以分管厅长为组长的厅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以体卫处为牵头单位的学校国防教育及学生军训机构,并派出专人参与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和省学生军训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工作。多年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厅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积极发挥主管机构的领导功能,对全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系统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定期进行考核,有力地推动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以来,厅先后4次在全国有关会议上介绍经验,教育部简报以“江苏省以学生军事训练为载体切实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工作”为题,对江苏的做法进行专题报道。三是推进各级组织建设。在加强自身机构建设的同时,厅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积极指导各市(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依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建立了各级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工作机构。目前,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所有高校均建立武装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中小学均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政教主任具体抓国防教育工作。

二、紧贴学生特点,切实加强国防教育的战略设计

根据《国防教育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对应的国防教育教材体系、训练体系和实践体系。对此,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宏观设计。一是针对中小学学生特点,重抓国防兴趣教育。编发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版《军训和国防教育读本》。规定各级要积极创办少年军校,对青少年要广泛进行国防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素质教育,培育青少年从小筑牢爱党、爱国、爱军、爱团、爱队的思想;规定高中阶段学校军事训练,要进行为期7—14天的军事训练。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科技等方面内容的理论教育。二是针对大中等院校学生特点,重抓国防军事教育。编发了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军事课程教材体系。要求全省大中等院校要自觉站在国防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重视学校国防教育,切实把国防教育内容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程,赋予学分。目前,各类大中等院校均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制订严格的军事课考核办法,军事技能训练不少于14个训练日,军事理论教学不少于24—36学时,考核成绩直接进入学生学籍管理。三是针对学生成长特点,重抓基地实践教育。向全省各类学校下发了军训基地建设标准,按照“试点先行、滚动发展、逐步推开”的思路,先后命名南京、无锡和苏州的三家基地为省学生军训基地。通过省级军训基地的引领,带动市、县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军训基地。通过军训基地试点,探索了一条以电化式教学、滚动式组训、模拟式体验、竞赛式考核的基地化训练的国防教育实践路子。

三、紧盯“江苏率先”,切实加强国防教育的战略落实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号召,江苏“两个率先”不仅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也要体现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各个方面都要努力走在全国的前列。为践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发展理念,多年来,在加强学校国防教育上,我们主要建立和完善了四个落实机制。一是落实“军地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我省驻军单位多、军事院校多、军事科研单位多的优势,借足军政教员、军训场地、军事设施资源,持续推动各类学校大力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区域协作原则,强化了各类军地协同教学、协同管理、协同保障等机制。目前,全省各类学校与驻苏部队、军事院校均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帮训帮教对子,军地联训联教联管联保的有效机制也初步建立。二是落实“队伍培训机制”。一抓领导干部。每年都要选派有关院校领导干部赴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学院参加培训,提升国防素养。二抓专职人员。先后组织6期、600余人次的校武装部长和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培训,连续12年举办12期全省学校军事教师培训班,受训人员履行国防教育职责能力均得到全面提升。三抓交叉培训。每年都要选送部分高校武装部长和专武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和帮扶工作,帮助基层学校提升国防教育水平。同时,各类培训中,均安排邀请了军事专家作军事、国防和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以增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国防素养,为提升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水平注入正能量。三是落实“示范引领机制”。从2003年开始,我省便建立了普通高校军事课程评价体系。先后在江南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本科、高职(专)、民办高校军事课程建设现场推进会,有力地示范引领了全省各类高校加强国防军事教育。同时,按照国家赋予的任务,又分别在清江中学、扬州画川高级中学确立了“高中国防班试点”,着力提高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水平。从去年开始,我们又在全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评比活动,在每个市评出3家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14年上半年在淮安召开推进会,在全省教育系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示范效应。四是落实“考核评估机制”。从2005年开始,我们便组织骨干,对全省13个市部分学校进行重点抽查,逐步摸清了普教阶段学校国防教育的基本情况,并跟进制订了中小学加强国防教育的相关考评办法。同时,还组织力量用了7年时间,分别对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了两轮军事课检查评估。通过督查与考核,及时跟进制订了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民办院校加强军事教育的考评体系。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建立和完善加强全省学校国防教育的考评体系。

同志们!这些年来,江苏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已基本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江苏模式”,各项工作在全国有声有色。2011年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网络知识竞赛,我省参赛总人数第一。2014年8月,在由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主办的全国首届军事训练营竞赛活动中,江苏代表队荣获实弹射击、战场救护两项第一,捕俘拳、识图用图两项第二,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全面展示了我省多年来开展学校国防教育的丰硕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教育行政主管功能,再接再厉,不断创新,为全面推动江苏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