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上先行

在“四合”上先行

淮安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国防教育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淮安市坚持贴近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创新发展,形成了“教育机制合力、教育平台合办、教育内容切合、教育形式融合”的融合格局,在全市掀起了共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热潮。

教育机制合力。市委、市政府积极担当,坚持主动站位、齐抓共管,形成了国防教育的良好工作机制。去年,参照省里做法,在市委宣传部迅速成立了国防教育处,并要求8个县(区)委宣传部均要相继成立国防教育科,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都要明确专人负责国防教育工作。目前,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国防教育的组织合力。

教育平台合办。积极挖掘各类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新四军黄花塘军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新安小学旅行团、淮安国防园等一批市级重点国防教育基地。积极推动县(区)、乡(镇)国防教育中心和村“青年民兵之家”建设,形成了三级完整的教育阵地。借助机关讲坛、市民讲坛,邀请军事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国防知识讲座;依托市主流媒体、网站和政府机关局域网,开设国防教育专栏。

教育内容切合。推动国防教育进课本、进课堂。针对不同对象,编印下发国防教育读本;组织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在市委党校开设“国防形势大讲堂”;在企事业单位重点开展国防知识、国防思想、国防形势、国防技术等内容的国防教育。加强民兵光荣传统、职能使命、战斗精神教育,增强他们投身国防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育形式融合。把国防教育融入党委、政府的工作之中,形成领导决策;融入双拥工作,引导干群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融入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干群争当军民融合式发展先锋;融入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在渗透中抓落实,在潜移默化中出成效。  

(执笔:陈 暄 周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