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字上下功夫
徐州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徐州始终把拥军优属工作与国防教育紧密结合,用完善的拥军优属制度,确保国防教育不断取得让献身国防的人倍感荣耀的社会效应。
扩大宣教,筑牢思想。用好用活特色教育资源,投资1亿多元建成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在全国率先建设双拥展览馆,改造提升王杰纪念馆等22处红色教育场馆,高标准打造了全国一流的国防教育基地。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国防教育专题节目,广泛宣传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任务,深入报道全市涌现的庄印芳、倪振娥、曹迎军、夏爱民等拥军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热爱国防、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分层实施, 重抓落实。领导带头。定期举办国防知识讲座和“国防日”活动,激发领导干部抓国防教育、履行国防职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走访慰问部队制度,始终坚持到部队战备训练一线看望慰问官兵。抓好学生。规定全市中小学校要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筑牢“强大国防,人人有责”的思想;驻徐高校则要大力构建网络教育阵地,加强网上宣传,增强青年学生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进入社区。注重在重大纪念日、征兵时期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使群众在思想上树牢“要想致富奔小康,就得有人来扛枪”的拥军理念。
做实做细,重在效益。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积极协调解决好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后院、后路、后代”问题,切实帮助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献身国防事业。积极稳妥做好安置工作,实行“量化积分、公开选岗”的军转干部安置办法,在我市机构编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接收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在4800人左右,平均每年指令性安置随军家属100多人,安置数量居全省前列。持续提高优抚对象待遇,坚持优抚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近4年来共向2万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4.98亿元,投入4600多万元落实残疾军人基本医疗保障,特别是徐州市创设的“情暖军属基金”,专门为生活困难的现役军人家庭提供救助,获得部队官兵的强烈反响。
(执笔:钟毅亭 齐 飞 侯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