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上深嵌
—海门市与时俱进开创国防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 海门市以强化“为政一方、心系国防”的意识为引领,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方向,紧贴融合发展新要求,创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初步形成了深度融合的国防教育新格局。
与全民教育融合,实现教育对象全员化。围绕全民化目标,积极开展国防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明重点、多层次、全覆盖”的鲜明特点。一是“明重点”。重点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三类教育对象。二是“多层次”。全面抓好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团、农村和社区等不同对象的国防教育。与此同时,坚持主动融入,注重分类指导,使教育的内容更广阔,受教育者的范围更扩大。三是“全覆盖”。持续推动国防教育向外来务工人员和各类特殊群体延伸,减少“盲区”和“死角”,使国防教育切实进入千家万户。
与先进文化融合,促进教育形式多元化。结合百姓文化生活实际,大力推动国防教育向日常生活、文化活动延伸拓展,重点推进“四个融入”。一是融入群众文化生活。结合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将国防教育渗透融入到各类主题文艺演出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国防知识。二是融入先进典型塑造。先后推出“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拥军优属企业家潘达新,余东镇新余村拥军服务岗等先进典型,引导全市上下以典型为榜样,不断增强国防意识。三是融入媒体宣传报道。通过开办专栏、出版专刊、创办专报等,实时报道全市国防教育推进情况。与此同时,对外大力推介、提升形象,对内整合资源、大造氛围。四是融入本地特色教育。充分借驻地部队之力,大力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四甲中学、四甲中心小学等学校坚持不懈开展少年军校、电话报务训练等活动,形成了具有“海门特色”的学生国防教育。
与时代发展融合,推动教育阵地现代化。按照同步推进、功能齐全的要求,先后投入近6亿元用于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实现了“三个一流”,建成了“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一流的消防指挥中心、应急救援大队,一流的烈士陵园和国防教育馆”,有力提升了全市国防教育阵地信息化水平,增强了国防教育基地在国防教育中的凝聚力、感染力。
(执笔:赵新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