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论圣餐礼
正如我们讨论圣洗礼一样,现在,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圣餐礼,把其分为三点:它是什么,有什么益处,谁当领受。这一切都是根据基督设立圣晚餐时所说的话为基础的。凡是愿做基督徒,愿领圣餐的人,都应该熟悉基督关于圣餐的话。因为我们不鼓励那些不知为何前来或不知要寻找什么的人来盲目地领取圣餐。
基督的话是这样的: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这杯是我立新约的血,为你们流出来的,使罪得赦。每逢喝的时候,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133]
我们不愿在此与那些诽谤和亵渎这圣礼的人争辩。我们所要学习、讨论的,首先是(如圣洗礼一样)探求这圣餐礼的最重要之处:神的道和仪式或命令。因为主的晚餐不是人的想像,没有人的策划和计谋,乃是我们的主基督亲自设立的。因此,犹如主祷文、十诫、信经一般,不管你是否遵守、祷告或相信,都不影响它们的本质和价值。同样的,即使我们使用不当,这至尊的圣礼并不受任何损失,而是长存不变的。你难道以为神会依据我们的行为和信仰而改变他的规定吗?难道我们还不清楚,即使我们处理、使用不当,世上的根并没有改变,仍如神始创和制定的那样。这是我们必须时时谨记不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驳斥那些狂热之徒的胡言乱语,这些人全然忽视神的道和命令,认为圣礼只是人为的表演罢了。
那么,这圣坛上的圣礼到底是什么呢?答:这是主基督的真身宝血,存在饼和酒之内、之下,我们基督徒服从基督的话,奉命而吃。正如圣洗礼中的水一样,这圣餐礼中的饼和酒,并不是那摆在桌上的食物,而是包含了神的道,且与神的道结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说:“道使这些物质从寻常的物质中分别出来,使它们不仅仅是酒和饼,而是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因为,“道临在原质中而成为圣礼。”圣奥古斯丁这话说得得体正确,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圣道使原物质成为圣礼,不然就还只是原物质。要知道,基督的话不是某个王侯或皇帝的话,而是至高者的话语和命令。因此,所有受造之物都当屈膝,承认他所说的,并以极其恭敬、敬畏、谦卑的心予以接受、服从。
由于这道,你的良心、信念得以坚固、增强,因此,当千百个魔鬼和狂热之徒冲到你面前问“饼和酒怎么能是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呢?”的时候,你便可以从容答道:“我知道所有的灵和聪明人加在一起,远不如至高者的一个小指头智慧。现在,基督在这里说‘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喝这个,这是我立新约的血’等等,我们就用神子的话语作为根基,看谁敢指责基督,并篡改他所亲自设立的。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你若将道从圣餐中除去,或认为圣餐中本没有道,那么,你所得的不过是普通的饼和酒而已。相反,若其中保存着道,像本来应该的样,那么,如神子所亲述,是基督真正的身体和血了。因为基督口中所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从不说谎,也不欺骗。”
其实,现在困扰人们的种种问题,本来是不难解答的。例如,一位不好的牧师施行的圣礼是否有效等。我们的回答是:即使恶人领受或分发圣餐,其所领受的、分发的仍然是真圣餐,即基督的身体和血。因为圣礼所根据的不是人的圣洁与否,而是植根于神的道中。这正如地上没有哪个圣徒,天上没有哪个使者能将饼和酒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一样;尽管有时人们将圣餐礼误用了,但是其本质是不会变化的。因为构成圣礼的道,不因人的不配或不信而成为虚假。请看:基督并没有说“你们若是相信或配得,就来领受我的身体和血”,而是说“你们拿着吃和喝,这是我的身体和血”。还有,他说“你们当如此行”,即行我现在所做、所设立、所给你们、吩咐你们领受的。意思是说,不管你配或不配,因为神的道和话与饼和酒连在一起,你就在这圣礼中领受了基督的身体和血。这是你要切记不忘的。因为圣餐礼的根基正是建立在这些话上,而我们抵抗、防御各种异端,亦有赖于此了。
我们已将第一点,即有关圣餐礼之本质简略地叙述过了。现在,我们要继续观察它的效力和功用,即这圣礼设置的真正原因。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从这圣礼中,我们当寻找和将获得的是些什么。最简单明了的话就是主基督亲自说的:“这是我的身体和血,为你们舍的,为你们流出来的,使罪得赦。”简言之,我们领圣餐,是为了领取一份珍宝,在其中以及藉着这珍宝,获得罪的赦免。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神将他的话语和道放在圣礼中,为了要赐给我们这大珍宝!基督亲自吩咐我来吃来喝,为的是使这圣礼成为我自己的,能使我得福分,像是给我一个保证和记号似的。确实,圣餐礼是基督为我而设,用来抵御罪、死亡和种种不幸。
为此,我们称之为“灵粮”是有理由的,因为它滋养、坚固新人。我们虽然藉着圣洗礼而成为新人,但是人性中仍难免残留着老躯壳,而魔鬼以及这俗世的试探、引诱又是那么多,以致我们常常灰心疲倦、跌倒软弱。因此,神将这圣餐礼给我们,作为我们每日的灵粮,以坚固我们的信心,使我们能战胜魔鬼和自身的种种软弱。要知道,基督徒的新生命是要日日增长、促进的。自然,这新生命也要经历许多磨炼。况且,魔鬼是个暴怒的仇敌,一见有人反对他、攻击旧人,而且靠他的法力不能战胜时,便用尽伎俩,不断地在暗处使用阴谋诡计。不到我们精疲力竭,他是不会罢休的。因此,当我们因软弱而要弃绝信仰时,当我们心灰意懒得连手脚都抬不起时,当我们暴躁、无耐性时,当我们的信悲伤哭泣时,我们就会从神所赐的圣餐礼中得到新的力量,新的营养。
然而,我们那些聪明的灵又在卖弄了,他们喊叫着说:“饼和酒怎么能赦免罪而又增强信心呢?”不知他们是否知道,我们说的,不是饼和酒本身,而是那有着基督身体和宝血的、与神的话语联合的饼和酒。这才是真正的宝物,才是能使我们的罪赦免的大珍宝。此珍宝藉着这几个字传给我们:“为你们舍的,为你们流出来的。”这其中包括了两方面:一、基督的身体和血;二、是属于你们的珍宝和礼物。因为我们知道:基督的身体绝对不会是徒然无用的、不结果实的,而且,不论这珍宝本身多么伟大,必须藏在道里面传给我们,否则,我们是不能且不知如何寻找它的。
故此,若有人说,基督的身体和血不是在圣餐中为我们舍了、流了,所以我们在圣餐礼中也不能获得罪的赦免等等,就显得荒唐可笑,没有意义了。因为虽然基督的圣工是在十字架上成就,赎罪也是在那里获得,但是,若要传给我们,就非藉着道不可。试想,若不是藉着宣讲,用口传扬,我们又如何知道发生了什么,或得到了什么样的恩赐呢?我们若不是持守、相信《圣经》、福音,又如何知道罪得赦免呢?现在,全部福音和信经中“我信圣而公之教会,罪得赦免等”,都已经藉着道而放入这个圣礼中,摆在我们面前了。

埃及军队被红海淹没。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将这珍宝从圣礼中剔除呢?那些反对派们还不是必须承认,如“为你舍、为你流”的话正是我们在福音内各处可听到的话语。因此,当他们说,这些在圣礼中的话毫无价值的时候,就是片面的、错误的,正如,若有人说在圣礼之外的神的道和全部福音是无用的一样荒唐可笑。
以上,我们讨论了圣餐礼的本质和功用,现在我们要讨论圣餐礼的效果和我们可以从中领受的益处。谁能从中享受益处呢?简言之,如我们在圣洗礼和其他的地方所说的,就是那些相信这些话、相信这些赐予的人必然获益。因为这些话的对象不是木石,而是听道的人。基督对人说“拿着吃”等,他既然应许要赦罪,我们就非凭信心来领取不可了。基督曾亲自在他的话语内要求这样的信心。他说“为你们舍的,为你们流出来的”,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我吩咐你们吃喝,是为了你们可以把这圣礼占为己有、享受它。”所以,凡是愿意听这话,相信这是真的,就得着了;反之,谁若不相信,就什么也得不着,因为他不领情,不肯享受这份白白赐予、使人得救的礼物。确实,宝物已经打开,放在每个人的门前、桌上,你的责任是将之据为己有,并且确实相信,这就是这些话所要赐给你的。
这份确信便是基督徒领取圣餐礼的准备。因为这份宝物藏于话语之中,我们除了用心领悟,并用心将其占有外,别无他法。真的,手怎能握得住这份永福呢?另外的,如禁食、祷告等,当然可以作为外表的预备,就像训练小孩子,端正己身,使我们的身体对基督的身体宝血有一个合适的恭敬的态度。但是,在圣礼之中,同着圣礼所赐的那珍宝,是我们不能以身体抓住,而只能靠心的领会、信念的挚诚方可获得的。
至此,我们已将圣餐礼的基本意义讲明了。若要再说些什么,只有等其他的机会了。
然而,在对这圣礼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讨论后,请允许我鼓励、劝诫所有的基督徒们,在每日的生活中分享这大珍宝,不致使它被人忽视或丢弃。我的意思是说,那些愿做基督徒的,应预备自己常常领受这份至尊的圣礼。因为我们看到有许多人对这圣礼带有一种懒洋洋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例如有很多来听道的人,认为现今我们已把教宗的胡言[134]废弃,就得以逃脱他的束缚和号令,于是有人两三年不来领一次圣餐,好像他们是多么坚强的基督徒,不需要领圣餐似的。另外有些人不领圣餐,是因为我们曾教导,若不是因饥渴所迫,就不要领圣餐。于是信徒们就害怕起来,能避开就避开了。还有些人借口这是关于个人的“自由权利”的问题,并非必须要领,只要他们相信,便足够了。如此一来,大多数信徒都变得粗野,最终导致他们对神的圣礼和圣道的藐视、放弃。
不过,我们所说的还是对的:为了避免在教宗之后,重新设立抹杀灵魂的、人为的仪式,我们不当随意地催促、强迫人领圣餐。同时,我们也要教导人们,若是太久不来领,或是抛弃圣餐礼的人是不能被称为基督徒的。因为基督设立圣餐礼,不是要人观看,而是要信徒吃、喝,并要纪念他。
其实,真的基督徒,必然是尊重、珍惜圣礼,他们是会鼓励、催促自己前去领取的。我们在这里帮助与劝慰的,是那些比较少见识,又比较软弱的信徒,使他们明白领受圣餐的意义和需要。其实,像信、爱、忍耐等事,光靠教导是不够的,还需日日劝勉、督促、实践才行;同样的,我们在此要不断地讲述圣餐礼的大奥妙,免得有人心灰意懒。因为我们知道、看到魔鬼常常抵抗这圣礼和基督徒的一切言行。真的,只要他能够,他是会不断兴风作浪的。
首先,基督在经文中清楚地告诉我们:“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这些话吩咐、命令凡是想做基督徒的,都要担负起享受圣礼的义务。这是基督吩咐他的门徒的,谁若是想跟从他,就要忠心遵守这圣礼,不是被人强迫,而是自觉自愿地领取,为的是要顺从主,讨他的喜欢。你可能要这样反驳我:“这里明明说‘每逢喝的时候’,那岂不表明基督不强迫任何人,而把自由选择的权利留给我们了吗?”我答:“你说的不错,不过,那里并没有说我们可以完全不领;反之,基督说‘每逢喝的时候’,恰恰包含了我们当常常做的意思。”同时,基督之所以加上这话,是想让圣礼不受拘束。例如,并不像犹太人的逾越节那样,固定在某一时刻,一年只吃一次,而且必须在第一个满月后的第十四个晚上等等。故此,基督在这里好像是说:“我为你们设立了一个特别的‘逾越节’,就是‘圣餐礼’,使你们不仅只在一年的某一个晚上享受,而是要常常地、随时随地地照每个人的需要领受,不必受地方和时间的限制。”(后来教皇将这设立颠倒,使之如犹太人的节日一般了。)
由此可见,所谓的自由享受不是指我们可以轻视圣餐。什么是轻视圣餐呢?我说,当一个人没有任何的阻拦,却长时间不想、不愿意领受圣餐,就是轻视圣餐了。你若非要有不领圣餐的自由,不如更进一步要求不做基督徒的自由,不必相信、不必祷告好了!因为,这些事都是基督所命令的啊!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基督徒,起码应该不时地想到要遵守神的命令。因为神的命令和话语会激励你反省说:“我是什么样的基督徒呢?要是真基督徒的话,我至少要有一点渴望,想做我的主希望我做的事了。”
确实,我们对圣礼所显示的冷漠态度,足以看出在教宗的制度下,我们是怎样的基督徒了:纯然是出于勉强,因为害怕人的规定而领圣礼,没有爱,更没有兴趣,并不把其当做基督的诫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既不可强迫、催促,更不可要求会众因我们的缘故而领圣礼。要知道,靠人的强迫是不能使人有信心或做善事的。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告诉、勉励会众行他们当行的,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他们自身的缘故。况且,真正激励他们的,当是基督的话语和那颗要服从神的勉励的信心。
这是第一点,特别是针对那些冷淡懈怠的人,使他们可以醒悟过来。照我自己和其他人的经验教训,我们若是躲避、轻视圣餐礼,就会一天天地冷淡下去,以致将之完全舍弃。为了避免此事,我们必须反省自己的内心和天良,并在行为态度上做一个愿与神和好的人。我们越靠近神,心里就越火热而不冷淡了。
假使你问:“如果我自认为不配领圣餐,那该怎么办呢?”答:这也是我的疑惑,是在教宗时代遗留下来的老毛病。因为在那时候,人人苦待自己,以达圣洁,甚至希望神都不能在我们身上找到毛病。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变得十分胆怯,总是惶惑不安地对自己说:“啊!我是不配的。”于是,人的本性和理智就开始将我们的不配和这份大珍宝做比较,结论是犹如比较油灯和太阳,粪土和宝石一般。理性既然看到这区别,自然不敢、不愿去领圣餐,只在那里等待有一天配领了才领,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放弃领圣餐了。真的,你若要完全地虔敬纯洁,或要等到良心全无责备时,那你就一辈子别指望领取圣餐了。
因此,我们不得不将人区别。对于那些不守规矩、厚颜无耻、就是不把圣餐礼当一回事的人,要请他们离去,因为他们不愿意被看为义,也就谈不上渴望罪的赦免了。相反地,对于那些循规蹈矩、尊重圣礼,并且愿意为善的人,即使在其他方面有很多瑕疵,也不当让他们远离圣餐礼,而是要劝他们来享受圣礼。如圣希拉里[135]所说:“除非人因犯了大罪,而失去了基督徒之名,被赶出教会,他就不该使自己不领圣餐,以免剥夺自己的生命。”因为没有人是那么完全,以致他们的血肉之躯中不含软弱。
所以,那些有怀疑的人就该学习,要知道圣礼的最高智慧和奥妙不是根据我们配得与否而定的。的确,我们受洗,不是因为我们配得、是圣洁的,我们来忏悔,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罪;相反地,我们承认我们的软弱可怜,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不配得什么的。除非是那些不求恩典赦免,也不愿改进自身的人,还有谁意识不到我以上所讲的呢?
谁若渴望得到恩典和安慰,就当勉励自己领取圣餐,不为任何人所惑。他可以这样说:“不是因为我的功德,而是因为神你的道,是神你所吩咐的,并且,我渴望做神你的门徒,无论我的配得是多么的微小、不值一提。”这自然是难的,因为我们相信自身比相信基督和他的话语要多得多。人的本性之一就是只相信自己所见、所经历的,至于交托给神,相信圣恩白白赐与,是要经过艰辛的心路历程的。第一点就讲到此。
第二,这命令中还带了应许。这应许极有力地吸引、激励和督促着我们。这里充满了基督对我们的友善和大爱。基督说道:“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的血,为你们流出来的,使罪得赦。”我说过,基督的这些话不是对木石,而是对你我讲的,不然的话,他可以一言不发,不设立这圣礼。所以,我们要思索,将我们自己放入“你们”一词中,以免基督徒然对我们讲了。
在这圣礼中,基督向我们提供了从天上带来的宝藏,并且用最友善的方式邀请我们,如他在《马太福音》中所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136]当他慈爱诚恳地招呼、勉励我们去享受那至高至大的善的时候,我们却远离它、忽视它,直至心肠刚硬,不再有任何的热心和爱心去了解它为止。这实在是一种罪恶与羞耻。总之,我们决不可视圣礼为有害的事物而加以逃避;相反地,圣礼乃是纯然救人、安慰人的良药,无论在身体、灵魂上都能帮助你,赐你新的生命。因为灵魂若得医治,对身体是只有好处的。那么,为什么我们领圣餐像领毒药一般,好像吃了就会被毒死似的呢?
当然,那些从心里轻视圣礼,生活背离信仰的人,若是领了圣餐,倒是对他们有害,如领了诅咒一样。对于这种人来说,领什么都领不到良善与益处,如病人在患病期间,非要吃喝医生所禁止他们吃喝的东西一样。不过,对于那些感觉到自己的软弱,愿意获得解救而渴望得到帮助的人,就该把圣餐礼当做贵重的解毒药一般使用了。因为在这圣礼中,你得到基督亲口的赦罪,而其中所包含、所带来的,就是神的恩典和神的灵,从中,我们足以抵御魔鬼、死亡和种种不幸。
如此,你就得着了神的勉励和基督的应许。对你来说,那透不过气来的俗世的艰辛,也该驱使你前来领取圣餐。因为神看顾我们的艰辛,然后才有吩咐、邀请和应许。基督自己曾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137]换言之,就是指那些被罪所困扰,被死亡所恐吓,被肉体、魔鬼所折磨的所有担着重担的劳苦的人。你若是担着重担,自觉软弱的,就当奔来领受圣餐,好让自己得快乐、安慰、休息,并重新获得力量。你若是等到除去重担,等到纯洁配得时才来领受,那你就永远也享受不到圣餐礼了。若是如此,基督就会说:“你要是纯然正直,就不需要我,我也就不需要你了。”因此,只有那些不承认自己软弱,不承认自己有罪的人,才是那不配得的。
你若问:“我如果不觉得有重担,也不感觉到要领受圣餐的饥渴,那我又能如何帮助自己呢?”答:对于这些麻木而毫无感觉的人,我的建议是劝他们扪心自问,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血肉。若你还承认是血肉之躯,就不妨翻看圣保罗的《加拉太书》,听一听有关情欲所结的果子是些什么。圣保罗说:“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竞争、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138]
你若感不到这些事,也该相信《圣经》所说的。因为《圣经》不会骗你,而且比你自己更认识人的本性和情欲。的确,圣保罗对此有更进一步的结论:“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139]如果,圣保罗对他的肉体有那样的评论,我们就不必假装能比他更好或更圣洁了。可是,我们不感到这些事,岂不说明我们更加败坏?正如患了麻风病,虽无感觉,而病菌却已蔓延,逐渐侵蚀了。有如上述,即使你的信心被罪钉死,你至少要相信《圣经》,并从中读到你的罪恶。简言之,你越不感到罪和软弱,就越有理由去领圣餐,从而得到帮助和医治。
再有,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俗世中的人,谁都不能免俗,不信,你可以问问邻居。若你活在这世上,就不要以为没有罪恶和困苦。而且,只要你开始尝试过虔敬的生活,愿意学习、遵守福音之道,就必定有人要与你为敌,对你加害,行不义,施暴力,更提供你犯罪的机会。你若还没有经历这些事,就让《圣经》告诉你好了,因为经文到处都是关于这世界的见证!
除了肉体和俗世之外,你还必定要遭受从四面八方而来的魔鬼的袭击;你是不能将他完全踏在脚下的,因为甚至我们的主基督也无法完全避开。那么,魔鬼是什么呢?就是《圣经》里所说的:魔鬼是说谎者和凶手。[140]称之为说谎者,是因为他要将我们的心从神的道中夺走,并加以蒙蔽,使你感觉不到信的渴求,而不愿来到基督的面前。称之为凶手,是因为他不容你存活片刻。你若能看见许多刀枪利剑分分秒秒地在向你瞄准,你就会尽快,并且是心甘情愿地来领圣餐了。我们之所以如此懈怠、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就是因为我们并不相信我们都是生活在肉体之中,生活在这俗世里面,也就是生活在魔鬼的权势之下。
所以,好好地观察、施行我们所说的,好好地反省自己,并要持守《圣经》。若是仍感觉不到什么,更要向神和你的兄弟求助,好让自己得到支持和代祷。同时,非待心头的石锁解开决不罢休。如此一来,魔鬼就会现出原形,而你也会真正知道,你比其他可怜的罪人更不幸两倍,所以就更需要圣餐来抵抗那你所看不见的凶险。而且,因着神的恩赐,你便对魔鬼变得警醒,因此也就越来越渴慕圣礼,因为你明白魔鬼是要怎么样攻击你,伺机捕获、消灭你的身体、灵魂,使你的生活没有片刻的安宁。真的,你一旦不小心,魔鬼就立刻把你拉入悲惨困境之中了!
愿这些话成为劝勉,不仅是讲给成年人的,更是讲给少年人的,为的是使他们得以在基督的话语和基督教教义的真义中成长。我们这样教导,或许可以帮助孩童们比较容易将十诫、信经和主祷文铭刻在心里,使少年人喜悦诚恳地领受,并从小就加以实践,且成为习惯。因为年纪越大,改变的机会就越小。还有,我们若不训练我们的后人来继承我们的工作和职务,让他们能成功地教养儿女,便不能使这些和其他的教训永远保留。因此,每位家长都应知道,由于神的吩咐和诫命,他有责任要将这些事教导儿女,并尽量督促他们学习。当他们领洗,加入教会后,也要来分享圣礼,参加团契,服侍会众,做些有用的事。因为在团契中,我们是要彼此帮助、相爱、互祷,共同与魔鬼争战。
下面是认罪劝文。
附录:认罪劝文
说到认罪,我们从来都主张要出于自愿。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挣脱了教皇的专制,又从他加在教会身上的不可忍受的重担中解放了出来,就要十分小心我们的教导。我们都知道,教宗时代强迫每个人必须认罪,否则就有大祸临头的那种压制人的法律已经被废除了。那时,你必须逐项列举你所犯的罪,而良心也被这些认不完的罪所困扰,以致在认罪时,没有一个人能足够地怀着纯洁的心忏悔。更不幸的是没有人教导或知道认罪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怎样做才能使人得安慰等等。反之,教宗的爪牙们将其弄成异常恐怖痛苦的事,以致虽然必须要做,但是人人对其恨之入骨。然而我们现在已经蒙恩,得以摆脱下面三件事了:不必因强制而去认罪;不必因恐惧而去认罪;认罪时不必逐条将罪数清。此外,我们还知道了认罪可以用来帮助人,使良心得以坚固和慰藉。
如今每个人都已知道这些。不幸的是,人们学得“太好了”,以致随其所欲行事,利用、曲解自由,认为不必再渴望去认罪了。在他们看来,我们既然得了福音,又从中领受了所有温和、仁慈的事,难到还需要认罪吗?这些人真是蠢啊,他们真是不配来听福音或是享受福音的一小部分,反而该留在教宗制度下,服从它、任它驱使、忍受烦琐的禁食、祷告,甚至比从前受更多的制约。因为不信福音、不按福音为人、不做任何基督徒该做的事的人,不应享受福音的各种利益。试想,你若只要享受福音的利益,既不出力,也不做什么,那怎么能行呢?对于这类人,我们真不愿意传道给他们,也不愿意与他们分享我们自由的任何部分,而该让教皇和类似的人将他们带回,再度管辖他们,像专制的暴君那样对待他们。因为这样自以为是、无法无天的贱民,配得的只有如刽子手一样的统治者。但是对于任何愿意听道的百姓,我们就必须时常地向他们传福音,劝勉、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失落了从福音而来的种种珍宝和安慰。所以,我们也要对认罪的问题稍加讨论,以教育、劝勉朴实的百姓们。
第一,除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认罪外,还有两种认罪方式,是所有基督徒所共有的,就是独自向神或邻居认罪,求他们的赦免和宽恕。这两种方式也包含在主祷文里,就是“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一句。真的,全篇主祷文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认罪。我们的祷告岂不是承认自己有缺陷、没有行当行的,并祈求恩典和良心的平安吗?这样的认罪应该是在我们有生之年不断地发生的,因为基督徒生活的本质,就是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并祈求恩典。
同样的,另外一种认罪方式,即人与人之间的彼此认罪,也包括在主祷文里。在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祈求神的赦免之前,要彼此认罪饶恕。因为我们既然彼此欠债,所以就可当着大家的面认罪,谁都不必不好意思。格言说得好:“一人正直,大家就都为此有光。”况且,我们都没有行我们对神和邻居当行的。另外,除了所述的认罪形式外,还有一种特别的认罪,就是你若激怒了别人,便当道歉,求人宽恕。如此,我们在主祷文中有两种赦罪方式:我们亏欠了神,当祈求神的赦免;我们亏欠了邻居,当求他们的宽恕;如此的,我们欠神的和人的债就都得了赦免。还有,我们首先应饶恕别人,与人主动和好。
除了这项公开的、日常的、必要的认罪外,便是秘密的认罪,是私下在一位兄弟面前坦白的。我们之所以需要这项认罪方式,就是由于我们有的时候受到特别的困扰,叫我们良心不安,而自己又无法解决,加上因信心不强,不愿公开地认罪,于是单向一位兄弟诉说,求取忠告、安慰和力量。至于在何时、何地、多久举行一次,那是可以随自己的意思的。这种认罪不像其他的两种,不包含在诫命[141]之内,倒是要随每个人的需要而定。但是,这习惯的由来是根据基督的吩咐,因为他将赦罪之权柄交在教会手里,命令教会宣赦我们的罪。[142]所以,当我们感到内心有罪,渴望安慰时,就可以在此中找到避难所,因为神的道告诉我们,他藉着人释放、赦免我们的罪责。
正如我所说的,你要知道认罪是由两件事组成。第一是我们的言行:我哀叹自己的罪,渴望安慰,使良心得到恢复。然后是神所做的事:藉着人口所传的道,赦免我的罪。这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是认罪之所以使人得到安慰的根源。过去,我们之关心自己的行为,心中所关切的,只是如何才能无差错地认罪罢了。至于第二点,虽然它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却既不重视,也不宣扬,好像认罪只是一件善功,用来使神满意似的。而且,我们竟然被教导说,若是认罪不完善,没有将细节供出来,宣赦就无效,而我们的罪也不得赦。如此,教宗便将人们带入绝境,大家都害怕自己的认罪有遗漏,而供出一切又是不可能的,于是,人的良心永无宁日,也不相信自己的罪已被赦了。如此一来,珍贵的赦罪礼,不仅对我们无用,而且成了沉重的包袱,使人的身体、灵魂受到伤害和败坏。
因此,我们当留心将这两件事分清楚。对于自己的所为要看轻些;要重视、尊崇神的道。我们认罪,不是要在神面前立大功,或是使神得什么好处似的;相反地,乃是要从神那里支取、领受益处。你不必前来说你有多么善良或邪恶。你若是基督徒,我原来就知道;你若不是,我更清楚。你所应忏悔的,就是你的苦情悲哀,希望获得神的帮助,使你能获得喜悦的心和良知。
再者,谁也不敢用规则来强迫你;相反地,谁若是基督徒,或是愿意做基督徒的,就在此处得到忠诚的指导,可以去领取这份珍宝。你若不是基督徒,或不稀罕这安慰,那我们只好把你交给教宗的告解礼了。我们之所以取消教宗的种种暴虐、条规和强制政策,就是因为我们实在是不需要它。我们的教训,如我曾说,就是若有谁认罪并非出于自愿,或是为了告解而认罪,可以让他不去就算了。还有,若有人因自己的功劳而认罪,即相信认得丝毫不漏,也大可不必认罪。我们鼓励你们去认罪,是要将自己的难处说出,不是要对神做善事,而是去听听神想对你说些什么。我说,宣赦中所讲的道,是你要重视,并认知为珍宝的;确实,你要尽最大的尊敬和感谢来接受这一份莫大的财富。
若我们能将这一切解释明白,又清楚自己属灵上的困难,我们就有了认罪的渴望,那么就不需要谁来强迫我们认罪了。其实,每个人的良知就有足够的驱动力,使自己的心忐忑不安,以致像一个穷困可怜的乞丐,见了珍宝就喜欢得不行,非要得到了才安心。真的,若是乞丐听到哪里布施钱财、衣物,他就不需要监守官的鞭打、强迫,而是自动地尽快跑去,以免得不到礼物。试想,若有人将邀请、布施改成命令,叫所有的乞丐必须跑到某个地方,却不说明跑去的原因,也不说明要去寻找或领受什么,那他们怎么会不厌烦呢?以他们所想的,只是大家要怎样地嘲笑他们贫穷和可怜罢了。若是这样,大家就不会在这事上得到多少快乐和安慰;反之,却是要更敌视这项规定了。
同样的,教宗的传道们对这份佳美而丰富的布施、这份无法形容的珍宝闭口不提,只是将人一群群赶去认罪,惟一的目的,只是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是如何肮脏不洁罢了。既然如此,谁还愿意去认罪?相反,我们并不认为人们该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来藐视自己,看看自己有多么肮脏。而是这样劝说:“你若贫困可怜,就请使用这良药吧!”谁若真感到自己的可怜和困乏,是会十分渴望,以致快乐地跑去认罪的。然而对那些就是不理会的人,就随他们去吧!可是,他们当知道,我们是不以他们为基督徒的。
故此,我们教导你,认罪是何等奇妙、宝贵、使人得安慰的事;而且,我们面对各种软弱,有着各种的需要,就更是不能轻视这份贵重的礼物。你若真是基督徒,就不需要我或是教皇的命令,而是督促自己,并请求我分享这认罪礼的权利。但是,你若就是藐视这事,我就只好得出结论:你不是基督徒,也不该来领圣餐。因为你藐视的是基督徒所不当藐视的。若是这样,你想得罪的赦免,也是很难了。因为你所做的,实在是轻视福音的标志。

摩西捧着法板下山。
总之,我们不赞成任何的强制。不过,若有人就是藐视我们所传、所劝的,那我们就与其无关,而且他也分享不到福音了。你若是基督徒,就必高兴地跑来认罪,甚至从百里外跑来也不为苦;同时,你不是受强迫的,乃是要强迫我们行认罪礼给你。在此,应将勉强倒转过来,我们不勉强人,倒叫人强迫我们行认罪礼,我们也就因此而快乐,如有人强迫我们传福音、行圣餐礼一样。
所以,当我督促你去认罪,无非是督促你做基督徒。我若能在此事上说服你,也就说服你参加认罪礼了。因为真正想做基督徒的,必是喜欢脱离罪恶、使良心得到快乐的人,必早已感到饥渴了。他们犹如被追逐的鹿,跑得又热又渴,看见溪水就奔上去饮用。故此,《诗篇》中说:“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143]就是说,如同鹿切慕溪水,我也是急需神的道、圣餐、解罪等。看哪,这才是将认罪礼讲得正确,只有如此,大家才会甘心乐意地前来认罪。至于那些跟随教皇的,或是藐视这份礼物而自甘堕落的,就任凭他们去折磨自己吧。我们却要举起双手,赞美感谢神,因为我们得着了如此的认识和大恩典!
[1]Justus Jonas and John Agricola:犹士都约·拿斯与约翰·阿其克拉。
[2]在当时,有很多为牧师与传道预备好的关于如何传道的小册子。
[3]在中世纪的教皇时代,规定神甫、修士需日祷七次,教改后已告废止。
[4]路德在此处指信仰的教义,如十诫,主祷文等,并非指他本人的问答。
[5]此书为路德于1522年所著。
[6]参看《诗篇》1:2。
[7]天主教会中,焚香表示尊敬神和抵挡邪恶;蘸圣水和划十字亦表示驱除凶恶。
[8]德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路德在此强调,神的道是不能和传说相比较的。
[9]参看《罗马书》1:16。
[10]参看《申命记》6:7—8。
[11]参看《以弗所书》6:11,16。
[12]指信仰方面的问题。
[13]指父子、君臣、牧师、会众等等的关系和责任。
[14]指判断个人人品和举止的能力。
[15]指国家、教会有关的法则。
[16]此处可见路德的幽默。
[17]此篇简短的序言,是路德根据他在1528年5月18日的讲章写下的。
[18]从1523年开始,在认罪忏悔时,即以加问《小问答》中的要点。
[19]包括《十诫》、《信经》、《主祷文》。1525年,在威丁堡论《问答》的教训中,加上了《圣洗礼》和《主的晚餐》两部。
[20]参看《出埃及记》20:2—17,《申命记》5:6—21。
[21]有的古卷中没有最后一句。参看《马太福音》6:9—13,《路加福音》11:2—4。
[22]参看《马太福音》28:19,《马可福音》16:16。
[23]参看《马太福音》28:19。
[24]参看《马可福音》16:16。
[25]参看《哥林多前书》11:23—25。
[26]它们是:《十诫》、《信条》、《主祷文》、《圣洗礼》、《圣餐礼》。
[27]参看《马太福音》6:24。
[28]亚泼罗尼:约在主后248或249年殉道,牙齿被人拔取,是当时的保护使徒之一。
[29]劳伦斯:罗马殉道士,于主后258年在马上被烧死,是当时的保护使徒之一。
[30]塞巴斯蒂昂:约在主后288年殉道,据说曾防止了罗马的瘟疫,是当时的保护使徒之一。
[31]罗锲:于主后1327年去世,曾忠心地看护意大利的瘟疫受难者。
[32]以上皆古希腊的神祇。
[33]罗马神中掌管生育者。
[34]当时,一般的偶像是用苹果木雕刻而成的。这儿泛指假神。
[35]据路德的看法,Gott(神)源于Gut(善)一词。
[36]参看《撒母尔记上》15:11,31:2,《撒母尔记下》4:7。
[37]参看《撒母尔记上》18至《撒母尔记下》2。
[38]路德此处是指那些称教改运动为异端,并扬言要将其交给魔鬼诅咒的人及罗马教会而言。
[39]参看《加拉太书》1:20,《哥林多后书》1:23。
[40]《马太福音》5:33—37。
[41]参看路德《小问答》的第五部分。
[42]圣尼古拉(Nikolaus)是每拉(Myra)的主教,约在主后350年殉道,是天主教的儿童保护圣徒。
[43]卡都西安(Karthaeuserorden)修道院,以其严格著称。
[44]这所修道院的修士,被称苦修士之极端。
[45]参看《创世记》2:3。
[46]参看《马太福音》12:1,《马可福音》2:23,《路加福音》6:1,13:10,14:1,《约翰福音》5:9,7:22,9:14。
[47]参看《马太福音》12,《马可福音》3。
[48]参看《哥罗西书》2:16。
[49]路德时代,各个教会以收集圣徒的遗骨、遗物等为虔敬的标志。路德在此强调神的道才是真正的圣物。
[50]指修士、修女,自以为比“属世阶级”圣洁,因而配受赞美和敬拜。
[51]当时,在天主教的弥撒中,也有读《福音书》一项;凡不能参加全部弥撒的,可以只听听读《福音书》。
[52]指自定的善行,如:静默无声、不吃肉、彻夜不眠祷告、过度禁食等等。
[53]路德看诫命的轻重,是根据其排列的顺序,因此,第四诫在第二块法板中最为重要。
[54]参见《以弗所书》6:2—3。
[55]伸腿,即死亡。路德在此处用当时农民的言语来使他的文章易懂、生动。
[56]参见《诗篇》109:13。
[57]指那些能发号施令的人。
[58]此处指神的恩赐。参见《诗篇》109:13。
[59]参看《哥林多前书》4:15。
[60]参看《哥林多前书》4:13。
[61]参看《提摩太前书》5:17。
[62]自教改运动成功以后,许多教会将牧师的收入削减,牧师不再如以往那样安枕无忧。所谓的大腹便便之辈,参看给牧师的序言。
[63]属世的权威是指管理世上事物的人;属灵的权威是指关心人灵魂的教牧人员。路德将中世纪的教会观念改革,因为属灵的权威不再有管理世俗的权柄。
[64]随后不久,大约在主后1530年,路德写了“关于孩子上学的重要性”的演讲,再次督促父母重视儿女的教育与教养问题。
[65]参看《申命记》21:18—20。
[66]在古教会福音讲题中,《马太福音》5:20—26是三一主日后第六个主日的讲文,在中世纪教会中亦然。路德有十六个讲题专门讲论此诫。
[67]参看《马太福音》25:42—43。
[68]参看《马太福音》5:46—47。
[69]天主教的伦理学将诫命和劝勉加以分别。在修道院中,修士们要自动追求福音的劝勉,以达完全,好像诫命不济事一样。路德在此指出,这样的修士只是因此逃避诫命,不顾责任,以劝勉一词作掩饰罢了。
[70]参看《创世记》2:24。
[71]路德在此强调,神所赐的婚姻本身是完美的,人因着软弱败坏了婚姻的完美性。
[72]参看《以弗所书》5:22—25,《哥罗西书》3:18以下。
[73]当时的绞架分两种,一种是官方的“干绞”所用的刑具,比较笨重,另一种是随便吊在树上,死时容易许多,称为“绿绞”。
[74]是神对人的禁令。
[75]是神对人的嘱咐。
[76]参看《箴言》19:17。
[77]路德认为凡是不能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就应该缄默,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不受伪证之侵害。
[78]参看《马太福音》18:15。
[79]参看《马太福音》18:15。
[80]参看《马太福音》18:16。
[81]参看《马太福音》7:12。
[82]参看《哥林多前书》12:22—23。
[83]参看《雅各书》3:5。
[84]参看《申命记》24:1。
[85]参看《马可福音》6:17。
[86]参看《马可福音》6:20。
[87]参看《马太福音》5:31,19:3—9,《马可福音》10:2—12,《路加福音》16:18,《哥林多前书》7:10。
[88]路德在此是指:神藉着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以及神应许我们、允许我们向他乞求的帮助。
[89]参看《诗篇》147:11。
[90]参看《申命记》6:9,11:20。
[91]从主后400年起,教会中有传统称:每位使徒著成《信经》之中的一条,因此共十二条。
[92]参看《诗篇》51:5。
[93]参看《哥林多前书》2:11。
[94]参看《使徒行传》19:12,15。
[95]使徒信经最初从罗马传下来的时候,没有“圣徒相通”的字样。
[96]指肉身复活和永生。
[97]参看《罗马书》2:15和《十诫》第三诫命的解释。
[98]参看《马太福音》7:7,《路加福音》18:1,21:36,《罗马书》12:12等。
[99]参看《以赛亚书》1:4及以下。
[100]括号中的一段,最初版本的《大问答》里没有,是后来加上的。
[101]参看《诗篇》50:15。
[102]参看《马太福音》7:7—8。
[103]路德在此处指教皇和魔鬼。
[104]参看《马太福音》6:7,23:14。
[105]所谓福音的敌人,路德在此是指罗马教会的领袖,不支持教改运动的王侯,及自称有圣灵启示,而不尊重《圣经》字句的人。
[106]参看《马太福音》6:33。
[107]参看《马太福音》25:41。
[108]撒克森徽章的饰物是金色的田野上有五条黑色横带,上面有青色的芸香花冠。
[109]参看《路加福音》6:37。
[110]参看《马太福音》6:15。
[111]路德在此处指老我、旧我。
[112]参看《提摩太前书》3:7。
[113]参看《以弗所书》6:16。
[114]参看《约翰福音》8:44。
[115]参看《雅各书》1:6—7。
[116]参看《马太福音》28:19。
[117]参看《马可福音》16:16。
[118]所谓“新派人物”是指那些自称有圣灵的启示,于是轻看“外表之事”,如牧职、圣经、圣礼等。
[119]参看《马太福音》3:16—17。
[120]参看《马太福音》3:16。
[121]参看《马可福音》16:16。
[122]参看《提多书》3:5。
[123]参看《马太福音》15:14。
[124]参看《以赛亚书》25:8。
[125]这个标题是德文本后加上的。
[126]圣伯尔拿(1090—1153):中世纪圣徒领袖之一,对整个教会的灵性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格尔森(1363—1429):神秘主义神学家,领导教会改革;胡斯(1369—1415):因反对教会的陋习而被烧死。这些都是曾受婴儿洗的。
[127]路德的论据是:在婴儿洗礼中,若洗礼本身是蒙神所赐,则只要洗礼正当,所有的福气都不会少。既然这样,信自然就不会缺少。
[128]路德在此处所指的洗礼,是古教会和中世纪所流行的,领洗者不仅受点水礼,还要将全身浸在水中。
[129]天主教承认告解礼(包括忏悔、认罪及神父的宣赦)为一特别圣礼,路德起初并不反对。
[130]耶柔米,死于主后420年,是古教会的权威学者。
[131]第一块救生板指洗礼。
[132]参看《罗马书》3:25,《希伯来书》4:16。
[133]参看《哥林多前书》11:23—25,《马太福音》26:26—28,《马可福音》14:22—24,《路加福音》22:19以下。
[134]对于一般的信徒,礼拜天固然要守弥撒,但圣餐只能一年领一次。
[135]圣希拉里(Hilary):古教会著名学者。但是,路德在此引述的,并不是希拉里的话。
[136]参看《马太福音》11:28。
[137]参看《马太福音》9:12。
[138]参看《加拉太书》5:19—20。
[139]参看《罗马书》7:18。
[140]参看《约翰福音》8:44。
[141]路德称在神和邻人面前认罪为诫命,是因为他被包含在主祷文里。
[142]参看《马太福音》18:15—19。
[143]参看《诗篇》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