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的准确运用
新闻中的语感重音是读好新闻的关键,有些学生拿到新闻稿件之后就试着朗读了,这样是错误的。要先找准新闻中的重点内容,标记重点词,才能在读的时候将新闻重点读出来,读出新闻语感。新闻播音员有时可以做到不做标记直接播读,那是因为新闻播音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快速找到重点内容播读。学习新闻,首先要学习如何找出新闻中的重点内容和重点词。新闻的六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必须重点加重,当新闻稿件中出现新闻主题内容、会议内容、重点人物、时间、地点等词时,一定要用语感重音重点突出强调。
(一)六要素之时间
1.年份
(1)具体年份
具体年份如“1998年” “2008年”和“2018年”,突出后两位,重点突出最后一位。
(2)年份跨度
新闻当中,会有一些规划,工作计划、岗位任期,这些新闻中会有年份跨度,有可能出现未来的年份。有一些回顾历史事件的新闻内容中,也会出现早前的年份,所以新闻播报当中,出现的年份不仅只有新闻当年的日期,我们要学会年份的播报方法。两个年份同时出现时,个位不同,突出个位;个位相同,突出十位;个位和十位均相同时,突出前两位。如2020年至2021年,突出两个年份中的个位“0”和“1”,有同学会有疑惑, “0”在数字中不是代表没有吗?在数学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但是在纪年中的“0”代表的却是整整一年,所以同样要突出。如2009年至2019年,突出十位的“0”和“1”。如1921年至2021年,突出“19”和“20”。
“过去5年” “未来5年” “今后5年” “5年内完成”,就要在突出年份的同时,将“未来” “今后” “内”划为重点进行突出。
2.月份和日期
(1)月份
新闻中只出现月份时,重点突出月份的个位数,当月份与日期同时出现时,只突出日期。有些新闻会以季节或季度的形式出现。当以季节出现时,如“春季” “秋天”只要突出“春”和“秋”即可。如“第一季度” “四个季度”,只要突出“一”和“四”等具体数值就可以了。
(2)日期
“5号” “15号” “25号”, 日期是重点,日通常读成号,这样较容易识别,现在有很多播音员,也读成日, “15日”和“25日”重点强调后面的数字。当数值个位为“0”时,重点强调十位数。如“30日”,重点强调“3”。在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时,也常用这种方法突出数字。当月份与日期同时出现时,只突出日期。
3.具体时间
“前天上午” “今天下午” “昨天中午” “明天晚上”重点要突出哪天,“上午”还是“下午”。所以重点是“前” “今” “昨” “明” “上” “下”“中” “晚”。具体时间时,如“上午10点”,时间的突出方式与数字相同,重点突出个位。
(二)六要素之人物
人物在新闻中出现时,通常都是有其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即其社会身份、职务等。这时要将该人物的名字和社会属性都予以突出。人名均为语感重音,人名的最重一个字较前面的字稍重。例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要突出“主席习近平”,由于重音少而精的原则,国家作为次重音。当部门和职务较长时,可以只突出部门的属性,即什么部门什么职务。当该人物是副职时,如“副局长” “副司长”,主重音只突出“副”,具体职位变为次重音。外国人名通常较长,分为姓和名两个部分,中间用圆点隔开,圆点前为名,圆点后为姓,不能见有标点就做简短停顿,由于字数较多,读的时候要速度稍快一点,连起来读,通常根据习惯,姓为语感重音,读的要重一些。但少数人名,根据习惯,也会将名字作为语感重音。
(三)六要素之地点
1.国家名称
国家名称在新闻当中是要作为语感重音突出的,当国家名称在新闻中按照惯例用单字表示时,如美国、英国,只要突出“美”和“英”即可。当国家名称为一个整体时,如俄罗斯,则内容都是主重音,都要加重处理。如果有些国家名称中体现了它的政体,名称较长时,也要进行主次语感重音的区分。有些国家名字后面有共和国,我们就可以将共和国变为次重音或非重音,如土尔其共和国语感重音为“土尔其”。
2.城市名称
当出现某某省某某市时,只要突出相应的是什么省、什么市。市的名称为主语感重音,省的名称为次语感重音。例如云南省昆明市, “昆明”为主语感重音,“云南”为次语感重音。自治州和自治区这些地区名称在新闻中出现时,只要突出具体的内容就可以了。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只要将“延边朝鲜”作为主语感重音进行突出即可。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只要将“香港”作为主语感重音进行突出即可。
3.具体地点
具体地点可能是一幢大楼,或者具体到某一间会客厅,这时,只要根据新闻的地点内容,将具体的地点名称突出即可。如万达广场,人们习惯将广场突出,在新闻当中“万达”是语感重音。如昆明饭店突出“昆明”。
4.场馆名称
当国家重要领导人会面时,通常每个国家都有专属的会见场所。如中国的会见场所通常会安排在人民大会堂;美国的会见场所通常安排在白宫。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突出地点了,只要突出具体在哪个厅就可以了。如“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主持仪式,欢迎土尔其共和国总统阿卜杜拉·居尔访华”。这里地点语感重音是“北大厅”中的“北大”。
(四)重要数据
当新闻中有数据出现时,要用语感重音进行强调。
1.常规数值
当数据是常规数值时,数字通常根据单位进行划分重点,当数值是个位或十位时,只突出个位数。两个两位数值进行比较,当个位数值相同时,突出十位。当数值是百位或千位或万位及以上数值时,要在突出个位的基础上,再突出如“百” “千” “万” “亿”等最大单位的单位名称和个位数值。当最大单位数也出现“百” “千”等单位时,同样要突出该单位值中的最高位和个位数值。如19684352元,语感重音为“1” “9” “8” “万” “2”。数据后面出现“多” “余” “左右”等起限定作用的词时,也要相应突出。
2.分数
分数分为分母和分子,分子为主语感重音,读的较重,分母为次语感重音,读的较轻。
3.百分比数据
当出现百分比时,要将“百分之”作为次语感重音,数字作为主语感重音。
4.对比数据
对比数据通常突出后一位,如11∶9,重点突出“9”;当两个数据有相同数值时,重点突出不同的部分,如31∶21,重点突出“3”和“2”。
5.特殊数值
新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数据,如代表型号、代表车辆号码等数值,这时,数值的每一位都要重读,最后一位数值要读稍长稍重。
(五)重点引用内容
如引号,书名号中的内容也需要重点突出。如果是词或短语都突出,若内容较长,则按一般加重规律将其中内容用语感重音突出。
非重点词轻读、快读,与重点词形成轻重快慢的鲜明对比。非重点内容连读快读时,也要依据词语和内容进行连读。
(六)程度副词突出副词修饰的内容
当新闻中出现程度副词时,如“重大……” “非常……” “比较……”“很……” “更……”,重点突出程度副词后面要修饰的内容,如重大改革,要重点突出“改革”。
(七)遇顿号不停反连
遇到顿号时,证明这部分的内容是并列的信息,依据多连少停的原则,要连读,不能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