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电视节目也产生并迅速发展。1958年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诞生,首档少儿电视节目《两个笨狗熊》也面向少年儿童播出了。但真正让全国小朋友熟悉并喜爱的还是中央电视台于1981年开始播出的《七巧板》节目。 《七巧板》中的董浩叔叔、鞠萍姐姐也迅速成为全国小观众们喜爱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经过改版创新后的全新少儿节目《大风车》于1995年与广大少年儿童见面,节目也变成了板块划分明确、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少儿节目。90年代,伴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全国各地电视台也纷纷制作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少儿节目。为了适应电视事业的发展,迎合少年儿童的收视需要,中央电视台199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7套尝试制作大量少儿节目,并于2003年底正式建立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每天播出的少儿节目总时长近20小时。随着中国的发展,少儿电视也从最初的单一栏目,发展到今天的频道化、专业化,全国各个省级电视台几乎都创办了少儿专业频道,还有以教育为基础的教育频道。 《七巧板》《大风车》《小神龙俱乐部》《成长在线》《饭没了秀》《智慧树》……一批优秀的少儿电视节目,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少儿电视节目是指为广大少儿量身打造的,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从而容易被少儿接受和认可的电视节目,具体有以下分类。

1.低幼类

节目内容主要以幼儿教育内容为主,教小朋友唱儿歌、读唐诗、讲文明礼貌、做简单的手工等。教儿歌和唐诗类的节目主要以主持人在节目开始和结尾串联节目,节目中播放相关的视频为主。手工制作类节目中,主持人全程参与,由主持人或邀请的嘉宾教小朋友们按步骤制作手工,最后展示手工成品。节目嘉宾多以小朋友、家长幼儿园老师为主,如中央电视台的《智慧树》节目。

2.小学阶段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智力和身体都在慢慢发育,正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节目以文化常识、才艺展示、游戏竞技等内容为主。

(1)文化常识类节目

文化常识类节目通常分类、分内容在节目中介绍。如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千字文》《成语故事》等,还有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介绍各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解答等,如《作文宝典》《学习园地》,还有介绍科普知识的节目,如《科学试验站》《走进大自然》等。

(2)才艺展示类节目

才艺展示类节目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本领的平台,节目可以以展示、比赛、晚会等多种形式展现。节目中涉及方方面面的才艺,如音乐、舞蹈、朗诵、主持、表演、绘画等。

(3)游戏竞技类节目

游戏竞技类节目主要以游戏比赛和益智类玩具介绍为主。游戏比赛可以走进校园或组织一批少年儿童参与小竞技游戏的比赛,比赛项目可以是学校体育课上的简单竞技项目,也可以是游戏节目中较常出现的小游戏。通过比赛,展现出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体现出团结友爱的比赛精神。

益智玩具介绍,主要在节目中推荐一些新鲜好玩的玩具,并在节目中由主持人或小嘉宾试玩体验,也可以组织区域性比赛,增强节目的竞技性和影响力。

3.中学阶段

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知识体系完整、科目分类明晰,这一阶段的学生娱乐活动明显减少,知识的学习任务较重。面向初中、高中学生的节目主要以各科课程分析、应考技巧、心疏导为主。

(1)各科课程分析

多采用名师讲堂的形式,在节目中邀请优秀老师,针对各科、各阶段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网络上名师课堂较常见,有些名师教学视频受到了学生的追捧。

(2)心理疏导

由于学习压力大,生理、心理逐渐发育成熟,成长的问题也逐渐增多,青少年迫切需要心理疏导,了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但这些问题他们又不愿意和父母讲。节目可以采取邀请心理专家做客的形式,梳理青少年时期经常出现的心理、生理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和疏导,让青少年和家长朋友明白如何解决心理、生理各方面的问题。

(3)应考技巧

进入中学阶段,升学压力逐渐增大,中考、高考都是人生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提高学习成绩,考一所理想的学校,是摆在青少年朋友和家长朋友面前的头等大事。如何应考,如何报考,这些都是考生和家长急切关心的问题。节目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教育专家、优秀老师坐客节目或电话连线的方式,解答考试、升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4.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学生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可以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这一阶段的节目在少儿节目中占的比重较少,主要以高校推荐、热门专业推荐等内容和相关的比赛为主。比赛包括高校常见的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演讲大赛、辩论大赛等比赛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