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

小霸王

孙策自从他父亲孙坚被黄祖的士兵在岘山(岘xiàn)射死以后,跟着他母亲吴太夫人和兄弟孙权、孙翊(yì)、孙匡,还有一个小妹妹,住在江都。别看孙策那时候才十七岁,他虚心结交英雄豪杰,一心要替他父亲报仇。他首先得到了广陵人张纮(hóng)的帮助,把母亲、兄弟和妹妹托付给他,自己到寿春去见袁术,向他哭诉着说:“先父从长沙到了南阳,归附将军,结了同盟,共同征讨董卓。不幸中途受害,没能完成志愿。我想起先父过去忠心耿耿地追随将军,今天我应当继承先父的遗志,听将军的指挥。如果将军能把先父的兵马让我带领,使我能够报仇雪恨,同时也替将军消灭敌人,我将一辈子忘不了将军的大恩大德!”

袁术听了,愣了一下,见他这么英俊,暗暗赞叹,可却不愿意给他兵马。他说:“我已经让你舅父做了丹阳太守,你的堂哥哥也做了丹阳都尉。丹阳是出精兵的地方,你不妨到那边托他们帮你招募一些。”

孙策到了丹阳,招募了几百名壮丁,有了这几百人的队伍总算有个起头。谁知道半路上碰到了泾县(今安徽泾县一带)的黄巾军祖郎。孙策被祖郎杀了一阵,人马死伤一大半,自己也差点丧了命。他只好再去恳求袁术,袁术才把原来孙坚的士兵拨给他一千多名。孙坚原来的兵马不止这一点,孙策怎么能满意呢?袁术可有补偿他的办法,任命他为怀义校尉,还答应他一有机会让他做九江太守。孙策谢过了袁术。打这儿起,他自己有了一支军队,他父亲部下的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都归他带领。

袁术老叹息着说:“要是我有个像孙郎那样的儿子,我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话虽如此,他可不能重用孙策。九江太守要换人,袁术不用孙策,而是用了丹阳人陈纪去接任。后来袁术打算进攻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征粮三万斛。陆康不给。袁术就派孙策去打陆康,很不好意思地赔了个不是,说:“上回我错用了陈纪,这回陆康又叫我不称心,你这次若能把庐江打下来,我就叫你做庐江太守。”

孙策带领着自己名下的将士打到庐江去。他居然马到成功,轰走了陆康,占领了整个庐江城,马上向袁术报告胜利的消息。这会儿袁术总该让孙策做庐江太守了吧。可他还是叫孙策回师,另外派了自己的亲信刘勋去做庐江太守。这当然叫孙策很失望,可是孙策再一想,自己年纪轻轻,刚露了面,兵力不足,只能听从袁术的。这时候,侍御史刘繇(刘岱的兄弟)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带着不少人马来上任。他轰走了丹阳太守吴景和丹阳都尉孙贲(bēn),把曲阿作为治理扬州的城邑。

吴景和孙贲退到历阳(属九江郡,今安徽和县一带),派人向袁术求救。袁术另外派个部下为扬州刺史,吩咐吴景和孙贲反攻刘繇。刘繇早就防到了,他已经派部将樊能、于麋屯兵横江,派张英屯兵当利口(横江和当利口都在今安徽和县一带)。吴景和孙贲的兵马打了一年多,也没能把这两个地方打下来。

孙策原来指望他舅舅和他堂哥哥给他帮助,现在他们自顾不暇,怎么不叫人急死。他向几个将军老前辈讨主意,大家认为袁术不给人马,有了主意也没用。丹阳人朱治本来是孙坚的校尉,这时候跟着孙策。他暗地里劝孙策想办法去夺取江东。孙策听了他的话,向袁术献计,说:“先父以前在江东很有点名望,老百姓到今天还没忘了他。我愿意帮助舅舅去打刘繇,打下了横江,我到本乡去招兵,至少可以招募三万壮士。有了这支军队,准能帮助将军平定天下。请将军吩咐,我就去。”

袁术知道孙策一定为了两次没让他做太守,心里怨恨。可是刘繇占据着曲阿,孙策已经没有力量去跟他对敌了,再说还有会稽太守王朗帮着刘繇。有这两路大军挡住去路,这小子,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还想到江东去!袁术这么一琢磨,就答应了,还任命他为折冲校尉,兼任殄寇将军(殄tiǎn)。名头多么威风,可是给他多少人马呢?将士儿郎一共一千挂点儿零,马几十匹。要是这一点人马全军覆没了,那只能怪孙策没有能耐,怎么也不能怨袁术没让他去。

孙策带着这一千多些士兵和几十匹马走了。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几个将军都跟了去,还有两个谋士朱治、吕范也去。不光是他们,连袁术的门客中愿意跟着孙郎去的也有几百个人。袁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种书呆子去就去吧。说也奇怪,沿路有不少壮士,听说孙坚的儿子来了,都来投军。这一千多人的队伍,到了历阳已经扩大到五六千人了。

历阳是吴景的根据地。张纮早就把孙策的母亲和兄弟、妹妹从曲阿送到历阳了。孙策见过了母亲和兄弟、妹妹,马上写信给好朋友周瑜请他发兵相助。周瑜是舒城人(舒城,今安徽舒城一带),表字公瑾,岁数跟孙策一般大,就是小两个月。周瑜对待孙策像自己的亲哥哥一样。他一知道孙策到了历阳,就去跟他叔叔丹阳太守周尚相商,借了一些兵马和粮食黑天白日地赶到历阳。孙策见了他,高兴地说:“公瑾来了,一定能成功!”

孙策率领军队直冲当利口,轰走了张英,跟吴景、孙贲的军队合在一起,进攻横江,打败了樊能和于麋。他一路打去,谁也抵挡不住。官吏扔了城池,躲到深山里去了;老百姓听到孙郎这么厉害,吓得掉了魂儿。等到孙策的兵马真的到了,队伍整齐,士兵规矩,鸡也不飞,狗也没上房,牛羊菜蔬一概不受侵犯,人们这才欢天喜地地抬着牛肉和黄酒,争先恐后地慰劳军队来了。

孙策渡过江去,打了一阵,夺下了牛渚营(牛渚,今安徽马鞍山一带,临长江),把刘繇堆积在那儿的粮草和兵器全都拿过来,这下子声势就更大了。孙策占领了牛渚营,接着往东进攻秣陵(秣mò,秣陵也叫金陵、建业,今江苏南京)。他打败了守在那儿的两个将军,进了城。正在出榜安民,忽然后面的牛渚营守将的“飞马报”到,说刘繇的部将樊能、于麋等人联合起来反攻牛渚营,打算截断孙策的退路。孙策派人守住秣陵,自己急忙回去。到了牛渚,扎了营,摆下阵势,就跟于麋打起来。两个人一来二去地对打了一阵,孙策逃了,于麋不放,追上去,一枪扎他的后心,孙策往左一闪,拨开了于麋的枪,两匹马蹭了一下。孙策眼快手快,力气又大,斜过身去,右胳膊往后一转,把于麋拦腰挟住,腿朝前、头在后,活活地抓过去了。背后的樊能挺着长枪赶来,孙策当作没瞧见,只管挟着于麋往自己的阵里跑。士兵们大声地嚷着:“背后有人暗算!”孙策回过头去,冲着樊能瞪着眼睛大喝一声,简直是半空中打个响雷,吓得樊能掉下马来,摔破了脑袋。孙策跑到营门,一撒手,扔下于麋,于麋可已经给夹死了。这一仗,孙策喝死了一个将军,夹死了一个将军。大伙儿都说他的力气比得上楚霸王项羽。为这个,人们管他叫“小霸王”。

国学知识链接

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长相俊美、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周瑜少时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208年,周瑜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病逝,年仅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