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宛城
骠骑将军张济跟李傕、郭汜分手以后,本来还在弘农。因为军队里缺乏粮食,士兵挨饿受冻,简直活不下去了,他就带着家小和侄儿张绣,率领全部人马逃荒似的到南阳来抢粮食。关中的军队到了荆州地界,马上进攻穰城(穰ráng,穰城属南阳郡,今河南邓州)。在战斗中,张济中了乱箭,死了。他的侄儿张绣很有能耐,统领原来的军队,打了胜仗,占领了穰城和宛城。张绣进了宛城,得到了当地的粮食,势力更大了。
张绣占领宛城后,首先派人到华阴去请同乡人贾诩。贾诩投在段煨的门下,早就觉得段煨尽管在外表上对他十分客气,可就是不重用他。贾诩跟张绣原来有交情,正想找张绣去,使者一到,二话没说,马上就动身,到了宛城,做了张绣的谋士。他第一件事是劝张绣去归附刘表,好歹有个依靠,不至于太孤单。张绣就请他去见刘表。
那时候,刘表正忙于结交名士,兴办学校,研究经学,提倡礼乐,自己要名副其实地做个名士学者。有不少人说他爱护百姓,尊重名流。因此,关西、兖州、豫州的所谓名士学者投靠他的就有一千多人。可是在这么乱糟糟的年代里,诸侯割据州郡,农民流亡,到处发生饿死人的惨事,刘表不想办法去反对割据,自己也占领着一个地盘,光拿提倡礼乐作为幌子,这对于没有饭吃的老百姓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别看贾诩不过是张绣的一个谋士,他见了刘表,谈了谈天下大势,就没把刘表看在眼里。贾诩回来对张绣说:“天下太平,刘表可以凑合着做个三公,天下大乱,他就看不清局势。看他外表,文雅得很,追究他的内心,猜忌重重。这种人到了紧要关头,就会疑惑不决,没有主意了。他尽管把我们当作上宾,也愿意帮助我们的军队,可我断定他不能成大事。”
贾诩联络了刘表,张绣有了依靠,胆儿更大了。他就在淯水(淯yù;今白河,发源于河南南召,汇入汉江)一带招兵买马,打算向许都进攻,劫走汉献帝。
这些情况都让曹昂和曹安民打听明白了。他们就一五一十地向曹操说了一遍。曹操眉头一皱,知道张绣是个祸根,就打算发兵去征伐。可是他又怕吕布从东边钻空子进来。按了葫芦瓢起来,怎么能顾到两头呢?谋士荀彧献计,说:“吕布有勇无谋,唯利是图。只要主公升他官职,加他封赏,叫他跟刘备和好,他至少暂时不会不依的。”曹操完全同意荀彧的办法,一面派人到徐州去安顿吕布这一头,还叫刘备把军队驻扎下来,暂时不要行动,一面叫夏侯惇为先锋,亲自率领大军往南去征讨张绣。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大军到了淯水,就在那边驻扎下来,声势十分浩大。
张绣一听到曹操亲自来了,就怕自己力量不够,打算请刘表发兵接应。谋士贾诩对他说:“曹操拿天子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到了这儿,兵力强大,咱们跟他死拼,必然吃亏。不如派使者去求和,还可保全实力。我看刘表无能为力,咱们干脆归附曹操得了。”张绣完全信任贾诩,请他到曹操营里去接头。
贾诩见了曹操,把张绣愿意归顺的话说了。曹操向他三言两语地问了几句,见他对答如流,就知道贾诩是个人才。他说:“我见了先生,真是相见恨晚。不知道先生能不能跟我一同回到朝廷里去?像先生这样的人才,皇上必然重用。”贾诩说:“我从前跟着李傕,得罪了天下。后来皇上往东来了,我就退到华阴,隐居了。最近才投奔了张绣,难得他真诚相待,我不忍离开他。承蒙主公一番厚意,将来再找报答的机会吧!”曹操不便再劝他,很痛快地答应他讲和。
贾诩回去向张绣报告,张绣亲自到曹操营里当面投诚。曹操很客气地招待他,接着就跟着张绣带了一部分兵马进了宛城,把大军驻扎在城外。为了互相结交,曹操跟张绣一连几天彼此请客喝酒。特别是张绣,为了讨曹操的好,还把曹操的几个主要的将军也一起请了。
有一天,曹操带着大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两三个亲随,都穿着便服,随便溜达溜达,看看市容。街上虽然不算热闹,也还有一些来往的人。没想到迎面来了一辆便车,里面坐着一个女人,长得特别漂亮。曹操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车都过去了,那女人回过头来有意无意地瞧了曹操一眼。曹安民在这种地方非常细心,他看在眼里,偷偷地吩咐一个手下人去打听那个美人是谁家的娘子。曹昂没注意到这些,他只想着这么一个城,为什么铺子这么少。
到了晚上,曹安民一个人伺候着他叔叔。叔侄俩随便聊聊,就聊到白天见到的那个美人头上去了。曹安民好像献宝似的说:“我都打听明白了。她是张绣的婶子,张济的续弦夫人。”曹操听了,一愣。他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偏偏这么不凑巧?”曹安民说:“那有什么呢?张济已经死了。寡妇再嫁,天下通行。难道做侄儿的能干预婶娘的事?”也是曹操一时马虎,就让曹安民去办这件事。这么着,曹操就把张济的妻子接过去了。
张绣投降了曹操,总觉得好像比别人矮了一截,抬不起头来。一听到曹操派手下人把他的婶子抢了去,认为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就冒了火儿。他跟贾诩商议要报这个仇,贾诩劝他不可太鲁莽。
那女人倒也喜欢曹操,就怕张绣出来干涉,老是提心吊胆的。她劝曹操早点回许都去,免得发生意外。曹操叫她放心,一则他相信张绣,二则他有典韦守卫营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倒是为了另一件事决定不下:他又想重用张绣,又想把张绣的关中兵重新改编一下。他打算就在这几天内把这件事办好。这会儿他派人去探听张绣,看他到底怎么样。
曹操手下的人探听到了两件事:一件是,张绣为了他婶子的事确实不大高兴;另一件是,张绣部下有个大力士叫胡车儿。曹操一听到大力士,就像觅宝的人听到哪儿有宝,非弄到手不可,就叫手下的人去跟胡车儿结交,还送了他很多金钱。胡车儿非常感激,偷偷地到曹营里去拜谢。他出来的时候,典韦留着他,说了几句仰慕的话。胡车儿挺痛快地说:“我能在这儿投到一个英明的主人,没说的,就是把我的骨头磨成面儿,我也是甘心的。”典韦嘱咐他一有机会就把张绣刺死。胡车儿拍拍胸脯把这件事承担下来了。两个人就这么一来二去地做了知心朋友。胡车儿希望将来能像典韦那样伺候曹操。
典韦最喜欢喝酒,胡车儿也是海量。有一天,两个人就在典韦的帐篷里喝起酒来。一喝就是半天,好像成心要比一比谁的酒量大似的。胡车儿究竟不是典韦的对手,他又是个糊涂虫,天黑了,他可醉成个泥人了,典韦就把他留下,派几个士兵伺候着他。
那天晚上,典韦摘下头盔,卸了铠甲,把他八十斤重的双戟搁在床边。自己也早醉了,一躺下就打起呼噜来了。大约到了三更时分,忽然听到天塌似的叫喊的声音,典韦一骨碌起来,光着脊梁往营门口一瞧,哟!前面全是火把,无数的刀枪杀向营门,他来不及穿铠甲,只好去拿双戟,准备打出去,可是双戟不见了!急得他没办法,只好空手出去,挡住营门,从别人手里夺了一支长戟,带着十几个卫兵拼死抵抗,每一个人顶得上十个。营门口进攻的敌人不能冲到营里来,可是有不少人从旁边打进来,累得典韦既要杀退前面,又得对付两旁。他一戟掠过去,就砸毁了十几支长枪。三面扎来的长枪像芦苇那么多,十几个卫兵都死了,典韦上上下下伤了十多处。进攻的士兵越逼越近,长枪、长戟都使不上来,典韦随手抓起两个小兵当大锤使,又打伤了八九个人。可是自己受了重伤,眼看支持不了啦。他睁大了眼睛,看见胡车儿正使着自己的双戟过来。典韦大骂一声,倒下了。
由于典韦这么挡住营门,曹操才有工夫溜出后营,跨上马往淯水那边逃去。大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还有那个女人,都在后面跟着。张绣的兵马紧紧地追着。曹安民和那个女人死在乱军之中。曹操的胳膊中了一箭,他的马受了重伤,倒了。曹昂跳下马来,扶起他父亲,请他骑上。曹操跨上曹昂的马直跑。曹昂慢了一步,被乱箭射死了。
驻扎在城外的军队从睡梦中醒来,慌慌张张地跟张绣的军队打了一阵,乱哄哄地打了败仗,还败得很惨。曹操渡过淯水,一直到了舞阴(今河南泌阳一带),才停下来,各队兵马各走各的道,陆续来找曹操。其中有个将军,叫于禁,他也带着士兵,一边抵抗,一边后退,虽然有死伤,队伍仍然很整齐。他们把追兵远远地抛在后面,也往舞阴那边退去。他们还没见到曹操,在道上碰到了一批难民,有的受了伤,有的撕破了衣服,拼命地逃跑。于禁问了问,才知道青州兵抄小道到了乡下,沿路把老百姓抢了。于禁听了,挂了火儿。他对自己的士兵们说:“青州兵也是曹公的兵,怎么可以抢劫老百姓呢?”他就出去干涉,青州兵不听劝告,两路兵马就自己打起来。青州兵打败,逃了。
青州兵逃到舞阴,见了曹操,趴在地下哭诉着说;“于禁造反,赶着杀青州兵。”曹操听了,大吃一惊。没一会儿,夏侯惇、李典、乐进率兵到了。他们也都说于禁造反,打击自己人,应该马上去镇压。曹操半信半疑,还拿不定主意。于禁的兵马也到了。他瞧见曹操的将士们乱哄哄的围在一起,就先扎了营寨,叫士兵们守住阵营。他刚把军队布置好,张绣的兵马又追上来了。于禁首先出去抵抗,队伍非常整齐,又把敌人打回去。别的部队看见了,都出来反攻,张绣的兵马打了败仗,退到穰城去了。
到了这时候,于禁才去拜见曹操。曹操怒气冲冲地问他为什么杀青州兵。于禁说:“青州兵沿路抢劫,大失民望。为了安抚老百姓,我才把他们镇压了。”曹操觉得于禁回答得有理,可是他还不敢全信,就又问:“你已经到了这儿,为什么不来见我,反倒扎了营寨好像跟我对敌似的?这是什么道理?你说!”于禁说:“后有追兵,随时可到。要是不先作准备,怎么能出去对敌呢?有人说我造反,主公这么英明,哪儿能轻易相信?我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
曹操站起来,向他拱了拱手,说:“淯水这一仗,连我都慌了。将军在匆忙之中能够整顿队伍,扎住营寨,任劳任怨,反败为胜,就是古时候最出名的将军也不过如此。”他就记下于禁的功劳,以后封他为益寿亭侯。
曹操在宛城打了败仗,回到许都,亲自祭祀典韦,痛哭了一场。他打算整顿兵马,非报宛城的仇不可。
国学知识链接
曹操痛失典韦
典韦身形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转投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典韦曾三救曹操。在他死后,连“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亲自哭而奠之,叹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甚至一年之后,曹操行军经由故地,仍不禁放声大哭,“且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并亲自拈香哭拜,祭毕方祭侄及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