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骂街
曹操分兵守住官渡,再派使者分别到穰城和荆州去招抚张绣和刘表。
张绣跟曹操本来不和,听了使者劝他归顺朝廷的一番话,一时拿不定主意。恰巧袁绍也派使者来招抚张绣,另有书信写给贾诩,表示愿意跟他们结交。张绣有意去归附袁绍。贾诩指着袁绍使者的鼻子,对他说:“劳驾你去对袁本初说: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能容天下国士呢?”袁绍的使者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张绣可着了慌了。他对贾诩说:“您怎么这么拒绝袁氏?那咱们去依附谁呢?”贾诩说:“不如去投奔曹公。”张绣皱着眉头说:“袁氏强,曹氏弱,曹氏又跟我有仇,怎么能去归附他呢?”贾诩很有把握地说:“正因为这样,所以应当去投奔他。您想,曹公奉着天子号令天下,名正言顺。这是应当去投奔他的第一点。袁绍强大,我以少数人马去投奔他,他绝不重视我们。曹公兵力弱,得到我们的人马做他的帮手,一定喜欢。这是应当去投奔他的第二点。做大事、立大业的人不记私仇,我们去投奔他好让四海的人都知道曹公对人多么宽宏大量。这是应当去投奔他的第三点。他既然派使者来,就表明他绝不计较过去。请将军别再怀疑,趁早去投奔他,错不了。”
张绣非常信任贾诩,就在那年(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一月,率领部属投降了曹操。曹操见了张绣和贾诩,十分高兴。他亲亲热热地握住张绣的手,就这么亲热地握着,没说什么话。完了,他又握住贾诩的手,说:“您使我让天下人知道我多么重视信义。”当时带着他们去朝见汉献帝,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封列侯,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接着大摆酒席,欢聚一堂。曹操还替他儿子曹均做主娶了张绣的闺女,两个人做了儿女亲家。从此,张绣就死心塌地地愿意替曹操卖命了。
那个派到荆州去的使者回来报告,说刘表还要看看风头,目前还不肯跟曹操合作。曹操知道刘表做事犹豫不决,也不致来侵犯许都,就暂时把他搁在一边。凑巧孔融推荐他的朋友祢衡(祢mí)给曹操,弄得大伙儿别别扭扭的。末了,曹操就派祢衡去见刘表。
祢衡,字正平,平原人,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从小颇有才能,跟孔融意气相投。可他目空一切,瞧不起别人。这一派人有个特点,就是态度傲慢,说话刻薄,好挖苦人,人们管他们叫“骂世派”。孔融把祢衡引见给曹操的时候,祢衡摆出少年老成的派头,就那么大摇大摆地作个揖。曹操一见,觉得这小子狂妄自大,目无尊长,看了他一眼,让他站着。祢衡没有座位,可火儿了,他仰着脑袋叹了一口气,说:“四海这么大,可恨没有人才!”曹操说:“你到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就在这许都,也算得上人才济济,你怎么能说没有人才?”
祢衡指手画脚地说开了。他说:“大儿孔文举(孔融字文举),小儿杨德祖(弘农人杨修),勉强算是有点才名,别的人,哼,照我看来,全是一家的奴才罢了。荀彧可以派出去吊吊丧,荀攸可以叫他管管坟头,程昱可以用他看看门户,郭嘉可以叫他念念赋,张辽可以打鼓敲锣,许褚可以看牛放马,乐进可以叫他读诏书,李典可以叫他送送文件,吕虔能够磨刀,满宠能够喝酒,于禁可以派去砌墙搬木头,徐晃可以叫他杀猪宰狗,夏侯惇可以称为独眼将军,曹子孝(曹仁字子孝)可以称为要钱太守。此外,更不必提了。”众人听了,一个个都气炸了肺,他们看看祢衡,又看看曹操。曹操可没有这许多闲气,他只问了一句:“那么你呢?”
祢衡说:“我吗?上能辅助君王,下能安抚百姓。我不像那些庸人只会吃饭、奉承,奉承、吃饭。”曹操也像开玩笑似的说:“你就在我门下做个鼓吏,行不行?’他说:“什么行不行?我什么都能干。”
第二天,曹操大摆酒席,招待宾客,就叫祢衡打鼓。按照当时的规矩,鼓吏有鼓吏的服装,可祢衡就穿着便衣进去,见了大鼓就准备打起来了。左右侍卫拦住他,问:“鼓吏为什么不换衣服?”祢衡也不回答,就在大众面前,脱去衣衫,光着上身站着。曹操见了他这个样子,知道他这是成心怄气。他向孔融瞟了一眼,却不说话。孔融叫他下去,他才慢吞吞地换了服装,使劲地打了三通鼓,走了。宾客们说:“天下狂生也有的是,像他这样的真少见。”有的说:“看曹公怎么办他。”
孔融出去,责备祢衡,说:“说话也得有个分寸,不讲礼貌也得有个限度。曹公有心要试试你,你就该好好地干。打鼓并不丢人,自古以来做大将的也常亲自打鼓哪。你听我说,向曹公赔个错,别辜负了我推荐你的一片好心。”祢衡点点头,同意了。孔融就再去见曹操,说祢衡原来有些疯疯癫癫的毛病,现在已经清醒了,他说要来赔罪,请您包涵。曹操只觉得祢衡这个狂生实在狂得厉害,自己叫他打鼓,对这种一点没有修养的青年,也未免太过分些。这么一想,他就心平气和地等着祢衡。万没想到等了半天,就没见祢衡进来。原来他在门外跟管门的吵闹起来,大喊大叫地正在骂街。
荀彧、荀攸对曹操说:“祢衡太无理了。他目无尊长,污蔑大臣,应当办罪。”曹操说:“杀了他比杀只鸡还容易。可是这个人有点虚名,要是把他杀了,人家不谅解,不说他狂妄,倒说我不能容人。”他们点点头,接着说:“难道就让他胡闹不成?”曹操说:“我想叫他去办一件事,叫他到荆州去。刘表自以为款待天下名士,人们也都说他宽和出了名。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像我这样容忍这个狂生。”他们都佩服曹操的大量和机智。
曹操派祢衡为使者带着书信去招抚刘表。祢衡去了。刘表听说祢衡是个北方才子,就把他当作上等宾客接待。他不愿意投降曹操,可是想把祢衡收在自己的门下。祢衡愿意留在荆州。他很感激刘表这么优待他,满口赞颂刘表。可是对于刘表的左右,老是连损带挖苦地批评得一钱不值。他们就在刘表跟前说他坏话,说什么“祢正平说了:刘将军的好心眼没说的,西伯(周文王)也不过如此。可惜他没有决断,不能成大事。”这句话恰恰击中了刘表的要害,可并不是祢衡说的。刘表听了,很不舒服。可是他也像曹操一样不愿意承担容忍不了名士的恶名。他知道江夏太守(江夏,就是武昌)黄祖是个急性子,就派祢衡到他那边去,让他去碰碰钉子。
黄祖也因为听说祢衡是个名士,把他留下,请他掌管文牍。黄祖的长子黄射(yè)喜爱文墨,跟祢衡做了文字之交。黄射托他写了一篇《鹦鹉赋》,大为欣赏,从此,把他当作老师看待。祢衡有了知己朋友,可是并不满意自己的地位。他的狂妄自大的脾气没改,还是不把别人搁在眼里。后来在宴会当中,跟黄祖吵闹起来,当着宾客把黄祖骂了一顿。黄祖吆喝一声,吩咐军士拿鞭子打他。祢衡骂得更凶。黄祖动了火儿,把他一刀杀死。祢衡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这位做过曹操的使者、刘表的使者、黄祖的文牍的才子,临死还不知道自己为谁而死,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而死。
曹操派使者去招抚张绣和刘表是件大事。张绣一归附,不但南面没有后顾之忧,而且也得到了一个抵抗袁绍的有力助手。刘表存心观望,就让他观望吧。
其实像刘表那样存心观望的人还真不少,关中诸将就是这样。上次曹操已经派侍中钟繇为特使去安抚马腾、韩遂,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许都来了。这次又派河东人卫觊(jì)去镇抚关中。卫觊到了关中,亲眼看到流亡到四方的农民有不少又回到关中本乡来了。关中诸将大多把他们招收到自己的军队里作为新兵。卫觊了解了这些情况,就写信给荀彧,说:“关中土地本来肥沃,因为遭了灾荒,人民四处流亡,流亡到荆州的就有十万多家。现在他们听说本土安宁,都希望回来。可是回到本乡,自己不能过生活。诸将互相抢着招收他们。郡县贫弱,不能跟武将争人口。这么一来,武将越来越强。一旦发生变动,后患将不堪设想。怎么办呢?我就想起食盐来了。盐是国家的大宝,应当像从前一样,规定一定的价钱,由官家公卖(变乱以来,公卖的章程无形中都废了)。官家把所得到的盈利用来购买耕牛和农具,供给回乡的农民使用。凡是勤于耕种、节约粮食的有赏。这样,关中就能积存粮食。四方流民一听到这种办法,必然会争先恐后地回来。朝廷再叫司隶校尉留在关中治理百姓。这么着,诸将势力就会逐渐削弱,官吏和百姓越来越兴盛。这是国家的根本利益,请您仔细斟酌。”
荀彧向曹操报告,曹操完全同意,开始在关中设置盐官,再派大臣去监督盐官。特派使者钟繇原来是司隶校尉,治理洛阳的,现在为了招抚关中,暂时治理弘农。关中从此服从朝廷。西面那一头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
曹操安抚了南面和西面之后,正想专心致志地去对付袁绍,哪儿知道袁绍又派使者到荆州去联络刘表,约他一同进攻许都。曹操得再想办法去拆散他们的联盟才是。
国学知识链接
西伯
西伯指的是周文王姬昌,姬昌是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在位50年,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为武王灭商打下基础。据传,《周易》为其所作。此外,周文王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