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亭交手
小霸王孙策又往东去攻打秣陵以南和以东的地区,连着打下了海陵(今江苏泰州一带)、湖孰、江乘(湖孰和江乘均属丹阳郡,都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接着就向曲阿去打刘繇。刘繇急忙派兵遣将分头防守。他的同郡东莱黄县人太史慈前些日子由北海到了曲阿,刘繇把他留在军中。那时候,有人对刘繇说,太史慈可以做将军。刘繇晃着脑袋说:“我要是用了他,不会给别人讥笑吗?”他对太史慈说:“我知道你挺勇敢,可是年纪太轻,现在先做些侦察敌情的工作。等到你立了功,我再提拔你。”太史慈心里不乐意,可是侦察工作也很重要,他就不说了。
有一天,他带着一个骑兵到神亭岭(今江苏镇江南)去侦察,两个人正走着,突然遇到了小霸王孙策。孙策带着程普、黄盖、韩当、周泰等人也到岭上来侦察。太史慈并不认识孙策,他瞧见那个领队的是个小伙子,看样子不是个平常的军官,就大声问了一句:“谁是孙策?”孙策反问一句:“你是什么人?”
“我,东莱太史慈,特地来捉‘小霸王’!”
孙策笑了笑,说:“哦,我就是!请吧!你们两个一起来!我用不着帮手。我要是怕你们两个,就不是孙伯符!”太史慈说:“你们都来,我也不怕!”两个小伙子就一枪来、一枪去地交上手了。程普等人看孙策和太史慈决斗,暗暗地喝彩。
太史慈打算把孙策引到岭下去,就一面对打,一面往后退。后来干脆快马加鞭,跑了。孙策紧紧跟上。到了平地,太史慈回过马来再打。孙策一枪刺去,太史慈闪过,左手抓住了孙策的枪,右手一枪扎过去,也给孙策抓住了。两个人抓住了两支枪,彼此使劲地拉扯,全都滚下马来。长枪没法使,只好空手对空手,互相揪着。孙策手快,把太史慈脊梁上背着的短戟抽去。就在这一眨巴眼的工夫,太史慈摘了孙策的头盔。短戟刺头盔,头盔砸短戟,又打了一会儿。刘繇接应的军队到了,孙策着了慌,恰巧程普、黄盖率兵也赶到了。孙策和太史慈各放开手,天也黑了,双方都收兵回去。
太史慈见了刘繇,正想报告他跟孙策交手的情况,才开个头,就被刘繇狠狠地骂了一顿,还说以后不准出去交战。太史慈听了,心灰意懒,别的将士也都觉得不对劲。这么一来,刘繇连着打了败仗,扔了曲阿,逃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又从丹徒逃到芜湖(今安徽芜湖一带),躲在山里。太史慈退到泾县,守在那儿。
孙策进了曲阿,出榜安民,又通告邻近的各郡县:凡是刘繇的部下来投降的,不咎既往;人民愿意从军的,全家都免役免勤;不愿意从军的,听便,官府不得强迫。这个通告出去才十几天,就得到了新兵两万多名,马一千多匹,孙策的名望传遍了江东。
孙策进兵泾县,他跟周瑜定了计策要活捉太史慈。太史慈尽管那么勇,尽管还有一些兵马,可是他怎么敌得过孙策和周瑜呢?他打得筋疲力尽,中了埋伏,被捉送到孙策的大营里来了。孙策见了,亲自替他松了绑,把自己的袍子脱下来给他披上,诚诚恳恳地对他说:“我知道子义(太史慈字子义)是个大丈夫。刘繇是个蠢材,不能重用你,他怎么能不打败仗?”太史慈见孙策这么待他,就痛快地归附了。
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乐着说:“咱们在神亭交手,我要是被你逮住,你害不害我?”太史慈笑着说:“那可说不定。”两个人都大笑起来。孙策因为泾县以西还有不少城邑没收过来,就向太史慈讨主意。太史慈说:“刘繇连着打了败仗,士兵的意志都有些动摇,至少还有一万多的散兵没有归宿。要是抓住时机,我能够出去替将军安抚他们,我相信,他们是会来归顺的。可是我自己说这种话,很不合适。”孙策跪得端端正正地(古人席地而坐,跪着不是下跪的意思)对他说:“这正是我心里的话,非常合适!”他就派太史慈去招收刘繇的散兵。
孙策手下的人都说:“太史慈这一去啊,准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孙策对他们说:“子义是讲信义的,我信得过他。再说,他离开了我们,去帮谁呀?”孙策给太史慈送行,握住他的手,说:“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太史慈说:“至多六十天。”果然,不到两个月,他把泾县以西六个县都收下了,还收集了一万多名士兵。大伙儿都夸他俩称得上是知心朋友。
孙策渡过浙江,打败了跟他作对的军队和当地的“强人”,收留了会稽太守王朗,就自己做了会稽太守。从这时起,孙策就跟袁术肩膀一般平,不再是他的属下听他的使唤了。
袁术听说孙策占领江东,自己做了会稽太守,当时就打算发兵。部将纪灵拦住他,说:“要是现在就跟孙策翻了脸,以后咱们一有行动,就得担心后方了。不如先取徐州,然后再去征伐江东。”袁术说:“吕布、刘备联在一起,咱们进攻徐州,也不容易呀。”纪灵说他有个计策,叫吕布帮他夹攻刘备。这么一来,刘备就够受了。
刘备占领徐州已经一年多了。除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像亲弟兄一样的心腹以外,他又重用了东海人糜竺、下邳人陈登、北海人孙乾。刘备的兵马虽然不多,好在大伙儿同心协力,还能守住徐州。谁知道袁术从寿春发兵来夺徐州,就又引起了一场大战。
袁术到了寿春,自称为扬州伯。他常说刘家的气数早已完了,就打算自己做皇帝。以前听说孙坚得到了传国的玉玺,早想把玉玺弄到手。孙坚死了以后,孙策陪着他母亲把灵柩运到曲阿去安葬。袁术趁火打劫夺到了“传国之宝”,从此他更想做皇帝了。他把这个意思向他的部下稍微透露了一点,没想到就有好多人起来反对。他只好暂时不再提了。他认为徐州接近扬州,要是兼并了徐州,地面广了,人口多了,到那时候他择个日子登基,别人就不至于再反对了。因此,他拜纪灵为大将,率领大军去夺徐州。
国学知识链接
传国玉玺
相传,秦始皇攻破赵国后得和氏璧,他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制成玉玺,上面刻着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也就是上面故事中提到的传国玉玺。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抢,使传国玉玺几易其主,最终杳无踪影,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