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不死
曹操的败兵逃回许都,报告了蔡阳被杀的经过。曹操对荀彧说:“怎么办呢?再发兵去吗?”荀彧还没回答到底要不要再去进攻汝南,有人进来报告,说:“北方的乌桓司马阎柔派使者来了。”曹操出去见过使者,赞扬了阎柔和鲜于辅。他表奏阎柔为乌桓校尉,鲜于辅为右度辽将军,镇守幽州。阎柔和鲜于辅在袁绍的后方,他们能够归附朝廷,这对袁绍大为不利,对曹操倒是个有力的支援。
曹操送走了北方的使者,又跟荀彧商议进攻汝南的事,荀彧说:“就是再派另一个将军去,恐怕也无济于事,除非明公亲自出马。可是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北边的防守,抵住袁绍那一头,您哪儿能离开这儿到南边去呢?听说孙策又往西打黄祖去了,这倒是个好机会。广陵太守陈登正在孙策的背后,要是他能想办法去打孙策的后路,即使不能消灭他,至少能叫他不再向西扩展。”曹操正怕江东的势力越来越大,听了荀彧叫陈登牵制孙策的计划,完全同意。
广陵太守陈登就设法去拉拢严白虎的余党,联合起来,攻击孙策的后面。孙策没想到严白虎还有余党,更没想到陈登敢跟他作对。他立刻回过头来,赶到丹徒(丹徒县,前汉属会稽郡,后汉分属吴郡,今江苏镇江)去对付陈登。在孙策看来,陈登无所谓,严白虎可真叫他头疼。
严白虎虽说是吴人,其实是东南方好些部族的首领。这些占领山区的几个部族总称山越,都是百越的后人。严白虎跟占领乌程(今浙江湖州一带)的邹佗、钱铜和占领嘉兴(今浙江嘉兴一带)的王晟(shèng)等,各人带领一万多人或者几千人分别割据地盘,一向不受朝廷管束。孙策统治江东,可管不了他们。他用全力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消灭了,只有严白虎带着一部分人马退到余杭(今浙江杭州一带)。孙策派朱治为吴郡太守的时候,原来的吴郡太守许贡被朱治所逼,投奔到严白虎门下。后来孙策再一次攻打严白虎,杀了许贡。
许贡有三个门客,决心要替许贡报仇。他们打扮成猎人的模样,走到哪儿就跟哪儿的老百姓混在一起。这会儿陈登派人把印绶送给严白虎的余党,叫他们攻击孙策的后路,孙策就赶到丹徒,把他们打败。他不但要消灭陈登和严白虎的余党,而且还打算趁着曹操跟袁绍在官渡对峙着的机会,去偷袭许都。因为粮草还没运到,只好暂缓进攻。
孙策性情好动,又喜欢打猎,就在这等待粮草的一点空隙期间,带着几名骑兵到邻近的山上打猎去了。他们正在山腰上玩,突然瞧见一只梅花鹿在前面跑。孙策鞭着自己的快马飞似的赶了上去。鹿跑得多么快呀,孙策的快马虽没赶上那只鹿,可把随从的骑兵远远地抛在后面了。那只鹿也真行,它跑了一会儿,东一拐、西一转,蹿到树林子里再也见不到了。孙策还不死心,拉住马头,向树林子里东张西望。他没见到鹿,可瞧见三个人拿着弓箭迎面过来。孙策吆喝一声,问:“你们是谁?在这儿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是韩当的部下,在这儿打猎。”说着又过来了。孙策还想再问,猛地一箭飞来,正中面颊。他忍住了痛,拔出那支箭来,“嘣”的一声,对面一个人倒了。另外两个人大声嚷着说:“我们是许贡的手下人,特来替主人报仇!”说着一箭接着一箭地连连射来,孙策拿弓拨开。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候,随从的骑兵赶到,把那两个人当场戳死,保护着孙策赶紧回营。
孙策的伤势很重,医官尽心给他治疗,对他说:“必须静养,不宜动怒。过了一百天,才能无事。”过了三五天,伤口逐渐好转。孙策回到会稽,治疗了二十来天。急性子的“小霸王”没法儿再静养下去。他召集将士和宾客在城门楼上开个会议。正在谈话的时候,忽然听到城下乱哄哄的,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往下一看,有不少人围着一个道人跪拜,不由得生了气。
他正想问问将士和宾客,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尊敬那个道人,万没想到他们也争先恐后地下楼去迎拜他了。掌管宾客的官员冒了火儿,先是叫他们别走,后来吆喝着不准客人下去。可是吆喝只管吆喝,将士和宾客一下子走了三分之二。孙策怒气冲冲地对左右说:“快把这妖道拿来!”左右的劝孙策别生气,好言好语地告诉他,说:“这位道人叫于吉。他待老百姓好,给穷人治病,地方上都管他叫于神仙。”孙策跟起义的农民是对立的,他一想:原来是黄巾张角的余党,更加火儿了。他说:“你们也信他,不听我的命令吗?快把他抓来!”说着,他叫卫士们把于吉送到将军府去。
那些信道的人一见于吉被武士们带走了,马上发动一班妇女去央告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孙策回到府中,于吉也带到了。孙策责备他,说:“大胆妖道,竟敢在我这里迷惑众人,该当何罪!”于吉很庄严地回答他,说:“我只是给人治病,没杀过人。治病犯什么法啊?”孙策不理他,吩咐手下人把他下了监狱。吴太夫人对孙策说:“于先生给人治病,也能给将士们治病,不可杀他。”将士们也连名请求释放于吉。
孙策对他母亲说:“妖道迷惑众人,连将士们都离开我下楼去拜他。我还不如于吉,气人不气人?这种人非除了不可!”张昭也替于吉分辩,说:“于道人在江东数十年,没听说犯过法,不可杀害他。”孙策还是把他下了监狱,准备再拷问他有关黄巾张角的余党。哪知道监狱官也相信于吉,还知道他有一百多卷治病的书叫《太平青领道》,对他特别尊敬,私底下给他去了刑具,自己还像弟子那样伺候着他。孙策知道了于吉在监狱里还要讲他的《太平青领道》,迷惑众人,他就断定于吉准是张角的一党。他立刻下了命令,把他杀了,还把他的人头挂在街头示众。
有不少老百姓聚在街头,议论纷纷地说:“于神仙并没死,他只是把身子分开罢了。”他们就在人头底下点起香烛来。有些将士同情于吉,趁着夜里,把他的尸首偷偷地埋了。第二天,满城都说:“于神仙的尸首和人头都不见了。”有的甚至说:“于吉不死,他云游天下去了。”
孙策害着病,可他还要追究偷葬于吉尸首的人。吴太夫人流着眼泪对他说:“你何苦呢?大夫叫你静静休养,可是你天天发脾气,你还不知道自己瘦成什么样了哪!”孙策因为害怕于吉,才把他杀了。他杀于吉为的是让将士们、宾客们和老百姓看看:“到底谁强?是于吉还是我孙策?”他做梦也没想到大伙儿还是相信于吉,连他的人头,还有不少人去跪拜、祭祀!于吉已经被砍了头了,人们还说他没死,只是分身罢了。他越想越可怕。他自己也不信,天不怕,地不怕,杀人不眨眼的英雄好汉,难道会怕个道人?可是他一闭上眼睛,就瞧见于吉很严厉地看着他。在他的耳朵里只有一个声音,说:“治病犯什么法啊?”这会儿他听他母亲说自己消瘦了,简直不能相信。他躺在床上,只觉得脸盘鼓起来了。他要了一面铜镜,拿来照照自己。不照还可,一照万事全休,只见镜子里迷迷糊糊地出现了一个影子。他害怕于吉,想的又是于吉,这会儿迷迷糊糊地见到的影子,不是于吉还有谁呀!他叫了一声“啊哟!”镜子掉在地下,箭创裂了口子,昏过去了。急得吴太夫人和乔夫人慌作一团。
等到孙策缓醒过来,他立刻召张昭他们进来,对他们说:“目前天下到处乱糟糟的。我们这儿有吴越之众,三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之固,大有可为。请诸公好好地辅助我兄弟。”他就叫孙权把印绶带在身上,对孙权说:“率领江东的人马出阵交战,跟天下争个高低,你不如我;提拔人才,任用贤能,使各人尽心保卫江东,那我就比不上你。兄弟,你可千万别忘了父兄创办事业的艰难,你要好自为之。”孙权只是流着眼泪,连连点头。当天晚上,孙策死了,死的时候(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才二十六岁。
孙权倒在床前哭个没完。张昭劝他,说:“请别再哭了。继承父兄的事业要紧。”他就叫孙权换了衣服,扶他上马,到军营里去巡视一趟。巡视回来,张昭率领僚属向朝廷上个奏章,对各属城发出通告嘱咐文武百官安心供职。
周瑜在巴丘得到了讣闻,连夜带着兵马奔丧。孙权留他在吴中,跟张昭一同管理江东大事。这时候,孙权年轻,虽然在江东已经有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这几个郡,可是就在这些郡里,还有一些属地没能完全听从指挥,有些人还要看看风色,再决定怎么办。可是张昭和周瑜认为可以跟孙权共成大事,一心一意地帮着他。这就大大有助于安定人心。
张昭他们现在只担心许都这方面了。万一曹操趁着江东有丧事,发兵打过来,怎么办呢?的确,曹操一听到孙策死了,曾经打算去征伐。侍御史张纮(就是替东吴进贡土特产、被曹操留在许都做了侍御史的那个人)劝告他,说:“别人家有丧事就打过去,恐怕给人议论。万一赢不了,反倒结了冤仇。我说还不如对他们笼络一下好。”曹操一想,是个好主意,就表奏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让张纮回到江东去做会稽都尉,嘱咐他辅助孙权,劝他一心归顺朝廷。
张纮带着诏书回到东吴。吴太夫人因为孙权年轻,正需要像张纮那样的人帮助他,就留住张纮,托他跟张昭、周瑜共同办事。周瑜又推荐临淮东城人鲁肃给孙权,对他说:“子敬(鲁肃字子敬)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他准能帮助将军建立功业。”孙权跟鲁肃一谈,挺对劲。两个人把床桌拼在一起,面对面地喝酒谈心。孙权说:“汉室衰落,四方扰乱,我想继承父兄的事业,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不知道该怎么办?”鲁肃说:“从前高帝想伺候义帝而不可得,就因为有项羽从中作乱。今天的曹操正像从前的项羽一样,将军怎么能做齐桓、晋文呢?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汉室不能再兴起来,曹操可也除不了。替将军打算,还是守住江东,注视天下的变动。北方多事,顾不到这边来。将军正可利用这个时机,剿灭黄祖,进讨刘表,把整个长江地区都统管起来,然后再取天下,这是高帝的事业啊,难道仅仅做个齐桓、晋文就完了吗?”孙权说:“这我哪儿做得到?我只想在一个地区尽力而为,希望能辅助汉室就是了。”
孙权跟鲁肃这么亲密,张昭可说话了。他说:“鲁肃年轻轻的,粗里粗气,懂得什么?”可是孙权更加尊敬鲁肃。他正像孙策所说的,很注意搜罗人才,提拔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很有见识的琅琊人(琅琊,今山东临沂一带)叫诸葛瑾,避乱江东,就把他请来做谋士。
除了张昭、张纮、周瑜、鲁肃、诸葛瑾这些人之外,还有汝南人吕蒙、会稽人骆统、下蔡人周泰、寿春人蒋钦、余姚人董袭、庐江人陈武、东莱人太史慈等,他们都跟着孙策好几年了。此外,还有孙坚的旧将,程普、韩当、黄盖等人。真是人才济济,大伙儿帮着孙权在江东建立基业。
曹操听了张纮的话笼络孙权,固然有利于江东,给孙权一个建立基业的机会,但也把南方这头安抚住了,曹操才得以专心致志地去对付北方,那要比进攻江东重要得多了。
国学知识链接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出生于士族家庭,见朝廷昏庸,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肃投奔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规划,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