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靠自己

健康长寿靠自己

人的寿命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长寿的,子女长寿的可能性要大些。然而,不注意自身保健,即使是“长寿世家”的后代也不一定高寿。事实证明,人的天年并非天生命定,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看自身。正如孙思邈所说:“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与长寿学家卡尔逊博士强调指出:“我们都可活100年,只要我们愿意让它活下去。”

长寿之法古今中外已总结无数。专家们通过对长寿地区和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健康长寿靠自己,其共同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规律:大多数长寿者起居定时,饮食有节,讲究卫生,不抽烟,不饮酒或少饮酒。

(2)合理饮食:我国长寿老人的饮食基本特点是,低热量、低盐、低饱和脂肪酸,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纤维素,杂细混合,素多荤少,定时定量,营养适度。此外,通过对百岁老人的检测,证实微量元素与长寿有密切关系,在长寿者的头发中具有富硒、富锰、低镉的特征。这是因为当地生产的粮食中含有较丰富的硒、锰等微量元素,常年食用能起到预防冠心病和肿瘤疾病的作用。而粮食中这些微量元素之所以含量较多,与当地的土壤成分有密切关系。

(3)坚持活动:生命在于运动,长寿者中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者占90%,不少人在百岁之后仍闲不住,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现代研究证明,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不在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是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要素,是延缓衰老的良方。

(4)适宜环境:有利于长寿的环境特点为安静,气温、气压较低,日照充足,树林茂密,空气中负离子较多,公害较少。

(5)情绪乐观:调查发现,长寿者中大多数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待人谦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经常处于情绪舒畅愉快的状态中,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保护大脑,促进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延缓重要脏器的衰老过程。我国长寿谚语:“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所以,我们应切记“欢笑使人少,烦恼催人老”,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

(6)防病保健:健康长寿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欲想延年益寿,则要注意防病保健。专家认为,青少年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时期。我国元代养生家王img33主张从小就开始注意养生防老。他著的《泰定养生主论》论述了幼、壮、老的依序养生法。最近,医学科学家们也认识到这一点。如提出“预防冠心病的最佳期”时指出,冠心病的严重合并症虽然多见于中老年人,而铸成冠心病的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即可以始于青年时代,甚至在儿童或婴儿时期就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因而,冠心病的预防建树于中年未免过晚,必须起步于青少年。只有青少年时通过保持低水平的血胆固醇才能获得更健康的体质和更长的寿命,因为血胆固醇含量的高低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寿命长短之间有密切关系。统计学专家认为,30~39岁的男性,血胆固醇的含量保持在180毫克以下,有90%的人能再活30年以上;而胆固醇的含量在260毫克以上的只有65%的人可以再活30年以上。在40~47岁年龄组血胆固醇的高低与寿命长短的关系就不很明显了。48岁以上年龄组则没有这种利害关系了。研究表明,青少年是增长体重和胆固醇升高的时期,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时期,为了健康长寿,不可吃高胆固醇膳食,注意防病保健。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做不可磨灭的贡献。

21世纪,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方式将进一步做到“四级扩大,五级保健”。四扩大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从单纯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五保健是: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国家卫生保健和国际卫生保健。只有具备“社会化的医学”,才能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1世纪,人们不仅需要医疗服务,还需要与高质量生活相适应的服务,如心理咨询、行为咨询、健康教育、营养咨询、劳动保护和家庭护理等。

21世纪,我国人民更加重视寓医于食、未病先防。如食疗滋补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方法,作为药治的必要辅助措施。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趋势。

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动员全社会进行全民健康,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在延长寿命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达到“寿而康”。21世纪人们活得更好!

人类的生命和疾病过程,还存在着大量的秘密,全人类正在探索这些秘密。21世纪的医学将会有更多惊人的成就,让我们利用现代医学之先进,领悟自我保健之真谛,掌握健康长寿之法宝,留住我们的青春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祝愿有幸降生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健康长寿,都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出来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