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
第五章 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江泽民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明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全面认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掌握社会意识及其功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面对人类社会这个神奇的大千世界,人们不仅要问,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构成的?它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又如何发展?本章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回答这些充满诱惑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历史观。它作为思想史发展、特别是社会思想史发展中的最伟大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而又相对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核心的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既把人类社会看作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看作是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存在,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客观的、不依社会意识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又认为人类社会具有不同于自然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这些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国共产党在对人类社会运动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的正确主张。
【重点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涵义和构成
国家的实质和职能
社会意识的构成和一般特点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三大文明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