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

 A.思想和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认识和实践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地理环境是(  )

 A.划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C.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因素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决定社会基本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  )

 A.政治制度     B.社会的精神文明

 C.人们的生活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一定的社会道德  B.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

 C.国家政权     D.法律的设施及完善

5.政体是指(  )

 A.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  B.政权的构成形式

 C.它是划分不同类型国家的依据

 D.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政体

6.国家的起源是(  )

 A.它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

 B.是大家约定的一种社会组织

 C.是上帝特意安排的一种社会组织

 D.是圣人创造的一种社会组织

7.国家的发展趋势是(  )

 A.国家要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B.无产阶级最终要取得统治地位

 C.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政权真正为劳动者服务

8.文明是指(  )

 A.标志人类进步和开化程度的范畴

 B.是物质文明   C.是政治文明   D.是精神文明

二、多项选择题

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地理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B.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D.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E、地理环境影响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和经济发展的方向

2.“劳动创造了人”,基本根据在于(  )

 A.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

 B.劳动创造生产工具使猿手变成人手

 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3.人口的数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

 A.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B.两者是成正比例的

 C.两者是成反比例的

 D.人口数量适度则促进社会发展

 E.人口数量过度则阻碍社会发展

4.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有(  )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

 C.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D.劳动者

 E.产品的分配形式

5.生产关系的内涵包括(  )

 A.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劳动对象   D.产品的分配形式   E.劳动资料

6.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特征的生产关系有(  )

 A.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B.奴隶社会生产关系

 C.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E.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7.文化的功能有(  )

 A.信息功能   B.教化、培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直接的物质生产功能  E.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

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这“四有”是指(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

三、辨析题

1.生产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政治结构。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绝对一致的。

四、分析题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这段话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