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生产工具本身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相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是活跃的、革命的因素
2.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 )
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诸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C.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特别是人和物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
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
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的过程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过程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统一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过程
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巩固 D.上层建筑的完善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政治和经济的矛盾 B.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
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7.肯定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肯定阶级斗争是阶级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A.是矛盾的 B.是完全一致的
C.一致又不一致 D.没有任何联系
8.决定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是( )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
D.我国社会现存的一切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办法是( )
A.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方面或环节
C.提高公有化程度
D.逐步增加分配中的按需分配成分
E.正确协调和处理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
D.上层建筑不对经济基础起作用
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制约的平等关系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有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能力
C.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应的
D.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
E.经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始终
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5.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特点是( )
A.它是主动的、自觉的
B.它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C.它是对不适合于生产力的旧体制的根本变革
D.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否定
E.它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6.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
A.革命的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B.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C.解放生产力
D.实行社会改革
E.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的政权更替
7.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
A.科学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的生产力
B.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
C.科学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D.科学中包含着生产力
E.科学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
8.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指出了( )
A.任何社会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
B.任何社会都是抽象的“一般社会”
C.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D.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E.社会发展是一个社会人为过程
三、辨析题
1.上层建筑总是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所以上层建筑始终是先进的、正确的。
2.社会形态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3.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四、分析题
试用学过的哲学原理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为什么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在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可以说是外有压力、内有困难,考验不断。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也考验了我们战胜经济领域风险的能力;同年,我国又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是自然界对我们的又一次严峻考验;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分裂势力气焰嚣张;“法轮功”邪教扰国害民。进入新世纪,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美国“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一系列国际突发事件。党中央冷静分析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妥善地应对和处理了这些突发事件,表现出不平凡的政治胆略和政治智慧,也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例如,单从经济建设来说,1997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8%,2001年达到95933亿元,跃居世界第六位。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财税、金融、流通、社会保障、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从沿海到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98亿元,在世界排名第六位。实际利用外资已连续九年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212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7%和3.8%。市场繁荣,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第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