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实验中的几个“为什么”
2025年08月11日
制氧实验中的几个“为什么”
初中化学,不少同学对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都存在一些疑问。确实,寻求这些疑问的答案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做好实验,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具指导意义。华荣麟老师总结为:
①装有反应物的试管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为防止药品里的湿润水,受热汽化后在试管口冷凝成水,又倒流到试管的加热部分而使试管破裂。
②药品为什么要斜铺于试管底部?
答:增加反应物受热面积,且使气体易从固体中逸出。
③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须按图11所示进行?
图11
答:集气瓶口应向上,是因为氧气比空气重,再盖一硬纸,目的是稳定气流;导管插至接近瓶口则有利于排尽瓶内空气。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为什么不需伸入集气瓶底而只要放在瓶口附近?
答:排水集气法中,导管伸入瓶内长些或短些并不影响气体收集,但两者比较,后者便于观察和操作。
⑤实验中为什么不宜过早收集气体?
答:开始逸出的只是试管内的空气,过早收集所得氧气不纯。
⑥加热KMnO4制取氧气,为什么宜用较长的试管?
答:所用试管较长,加热时可使火焰离试管内的棉花团较远,避免棉花可能因氧化而发生燃烧或爆炸。
⑦结束实验时,为什么必须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熄灭酒精火焰?
答:为防止试管内气压减小时,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还有,导管在试管内的部分,为什么不能过长?加热时又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先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固定在药品所在部位加热?请同学们自己作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