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遂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遂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遂宁海关建成开关,保税仓库封关运营,检验检疫机构健全,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进展积极,企业进出口通关便捷。同时,遂宁建有国家级开发区等各类专业园区14个,将为各大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遂宁市政府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四川证监局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境内有7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3位。全市5个县区呈现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市(县、区)之间形成了30分钟区域经济圈,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遂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圣莲岛上远眺河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致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成都、重庆两个中国西部特大城市腹心,总面积5 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和国家级技术开发区、河东新区两个独立核算园区。遂宁有着1 66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曲艺之乡、书法之乡,也是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目前正逐步成为成渝经济区极具投资价值、潜力巨大的城市。“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总体取向,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和六大兴市计划,着力做牢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实民生、做美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各县(区)、园区比较优势,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体情况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遂宁地处成渝腹心,以遂宁为中心,128公里半径、90分钟交通圈内,覆盖了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及20多个地级市、100多个县城,覆盖人口近1.2亿,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二是交通物流便捷。境内通车高速公路6条、铁路4条,遂宁机场将于2018年投入运营,是辐射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遂宁也是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集装箱货运3天内可到达国内主要城市和港口码头。三是资源要素充足。全市工业园区供电均实现双回路保障。境内磨溪天然气田是我国最大的单个、单层整装气藏,探明储量4 403亿立方米,将优先保障遂宁企业用气。全市拥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29所,每年可提供6万余名技术工人。四是政务环境一流。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市长调度制,设立重大项目VIP室,专人全程代办行政审批手续。遂宁海关建成开关,保税仓库封关运营,检验检疫机构健全,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进展积极,企业进出口通关便捷。同时,遂宁建有国家级开发区等各类专业园区14个,将为各大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五是政策环境优越。出台了《加强投资促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工商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优惠政策。设立了5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池、3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创新推出“信用贷”“供应贷”“助保贷”等金融产品。遂宁市政府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四川证监局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境内有7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3位。 目前,拟赴境内外主板上市的3家,赴创业板上市的2家,新三板挂牌的17家。

全市2014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8.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8%,人均GDP达到24 691元,是2010年的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5 ∶ 51.8 ∶ 26.7调整为17.2 ∶ 55.5 :2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68亿元,年均增长16.5%,投资率居全省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7亿元,年均增长22.3%,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 790元,比2010年增加9 0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482元,比2010年增加4 092元,政府分别位于全省第6位,第10位,城乡居民收入比2.4 ∶ 1,收入差距优于全省16个市州。城镇化进程有效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4.61%,提高6.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国、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3%、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居全省第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居全省第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7%、居全省第2位。全市5个县区呈现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突出规划引领

根据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规划部署,按照国省发改委关于创新编制市县“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启动了市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26个重大前期课题研究,梳理了“十三五”重大项目,各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提出了纳入国家“7631446”重大战略工程包和国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规划《纲要》和12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注重“多规合一”和规划衔接,重点衔接成都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和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确保用规划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修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一核两带三片”的市域城镇发展结构和“一城两区五组团”的开放型组团式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各县区的城市总体规划也在陆续开展修编工作。

(二)创优发展环境

全面打造县域快捷交通网络,建成高速公路网络“1环6线”296公里、形成绕城高速环线76公里,形成了高速公路县(区)域全覆盖。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 800.7公里,公路密度达165.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四,全市乡镇百分之百实现等级公路连接。建成铁路网络“3向7线”237公里,铁路密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市(县、区)之间形成了30分钟区域经济圈,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全面推进三仙湖水库、毗河供水一期、群英水库、祥凤寨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打鼓滩电站投产发电,柳树电航工程即将建成发挥综合效益。以举办省“十二运会”和2014绿色经济遂宁会议为动力,统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古镇改造、生活配套设施、新农村建设,西南第一个城市过江隧道通车、机场迁建有序推进、万达广场建设迅速。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天然林、湿地、水源保护、世界荷花博览园、东西山森林公园、9大湿地公园、17处郊野公园、72公里环湖绿道等城市景观系统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公园绿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提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 目标,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实施再造一个观音湖工程,打造中国西部水都,成功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试点等18张城市名片。各县(区)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要求,遵循区域经济梯度发展规律,以各县(区)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为基点,突出整合、集聚和提升效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县域主导产业,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射洪县重点发展锂电产业,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14户,天齐锂业成功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江苏银河锂业,全县形成“一区六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大英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增强产业龙头企业关联配套,实施工业品牌创建工程,五大主题旅游景区建设全面推进。在蓬溪县重点发展机电产业和现代农业,之江高新材料公司获得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安居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年净化天然气110亿立方米。在船山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积极推动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突出项目攻坚

将项目投资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用重大项目支撑县(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实施县(区)域重大项目。一是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市级领导挂联项目责任制和现场流动办公制,项目牵头领导年终要向市委、市政府就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述职。坚持每月督查,定点抽查、专项调研,对重大项目推进不力的责任单位,采取“点对点通报”和“面对面约谈”等方式,逗硬责任追究,确保市级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实行重大项目经理制度,由市级领导担任县域经济重大项目经理,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经理项目推进目标管理责任书》,统筹全市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定期召开县域经济重大项目调度会,研究解决县域经济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由市目标绩效督查室督查限时办结。对县域经济重大项目实行地图动态管理,按照定时间、定位置、定实物的“三定”原则,对县域经济重大项目逐月照相,并坚持每月督查、季度抽查、半年交叉检查、年终逗硬考核,定期通报县域经济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三是抓好项目培育。成立项目包装工作领导小组,由朱兵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其他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目督室主任李任三任办公室主任,从各县区、市直两园区以及市级相关部门抽派专人到集中办公,围绕国家“7+6+3+1+4+4+6”重点投资领域(七大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三大发展战略、重大装备走出去、四大专项债、追加四大工程包、六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结合我市大力发展八大成长型产业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培育,研究提出一批有利于基础设施完善、绿色产业提升等方面的储备项目。四是深化项目服务。认真落实“五个一律”和“五个再砍掉一批”的要求,清理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时效。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创业项目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推动前期工作。协调银行券商金融机构为项目业主提供综合服务,做好企业“新三板”挂牌,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积极开展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等创投基金申报工作,统筹解决跨区域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市场整合等重大问题,拓展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全域遂宁发展路径。

(五)加快改革开放

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印发实施《遂宁市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工作方案》(遂府办函〔2014〕 232号)和《遂宁市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工作方案》(遂府办函〔2015〕 216号),实施新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放权让利、强县活区,将能下放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我市是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市州之一。创新开展“先照后证”改革试点,相关配套改革事项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各项改革进程均走在全省前列,率先成立遂宁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立并推广撂荒耕地代耕制、土地流转合作制、土地流转寄种制等三种模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等产权改革有序开展,林权改革顺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率先在全省成立民间融资企业联合会,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建立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积极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开通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放宽城市城镇落户条件,落实结构性减税各项措施。20个绿色重点小城镇加快建设,龙凤、沱牌等11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100个幸福美丽新村试点全面启动。加快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市,创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市,各县(区)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2011~2014年累计到位市外资金1 5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遂宁海关开关,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运营,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0.45亿美元,居全省第8位。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同城化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加快与成都同城化发展的实施方案》(遂府办函〔2014〕7号),成南高速扩容改造、遂宁至中江、大英至三台高速等项目即将开工,成都城市群在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市场一体、民生互惠等方面同城化进程加快。

三、探索创新发展绿色经济

遂宁是典型的西部丘陵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口密度大、产业基础弱、发展水平低。如果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路子,我们不仅不能实现后发赶超,而且还会把良好的生态优势丧失殆尽。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发挥好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在省政协的关心帮助下,遂宁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发展、生态持续改善、人民富裕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绿色发展路子。“十一五”时期,我们把绿色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积极探索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发展遂宁模式,确立了绿色发展战略体系和理论体系。“十二五”期间,先后编制了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等相关规划;制定了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和幸福指数、生态文明指数、绿色城镇指数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实施了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绿色建筑等一揽子行动计划;建立了两年一届持续举办的“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制度,基本形成加快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市委确立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取向,明确了“六大兴市计划”的发展路径,将绿色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012年,成功承办“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 2014年又成功承办以“绿色经济·生态农业”为主题的“2014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得到了中央、省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基础。我们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努力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研究制定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办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生态环境损害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狠抓节能降耗减排,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评价,2013年以来,婉拒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大项目70余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山体、江河、湖泊、湿地、森林等良好自然生态本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联合嘉陵江流域广安等5市共同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即将获批,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将获得国家更大支持。

二是狠抓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实施工业技改扩能工程,推广绿色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工业园区企业间产品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利用,2011年至2014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9.3%,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2.7%。加快促进废金属粉煤灰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及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大力推广“猪—沼—果”“畜—沼—菜”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沼气发电技术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农村沼气化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是纵深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推进环境质量新改善、美丽乡村新面貌、城镇品质新提升、设施建设新突破、文明卫生新风尚,成功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18张城市名片。深入开展“多城联创”活动,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城市品牌。全市地表水和饮用水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今年4月,被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正式确定为西南地区唯一的海绵城市试点市。

(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发展绿色经济,核心在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针对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的客观现实,我们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加紧转”中“加快赶”。

一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现代农业。丘陵地区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合适的载体。我们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加快适度规模化发展。按照“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通过集合土地、经营主体、基础设施等要素,引导农业农村资源向园区集中,新型经营主体向园区集聚。目前,全市5个县(区)规划了总面积505.7平方公里、单个面积10万亩左右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生猪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白芷基地、四川最大的连翘基地。我们科学确立主导产业,加快专业化发展。坚持“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针对园区的不同情况确定并做强主导产业,如船山的优质经果产业,安居的葡萄产业,射洪的柑橘产业,蓬溪的食用菌产业,大英的中药材产业, 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专业园区。我们大力培育“名特优新”产品,加快品牌化发展。坚持把发展绿色农业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作为核心工作,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7个,“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达到234个,是全省首批获得“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命名的2个市州之一。 目前,正在推进遂宁农产品资源整合工作,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我们狠抓产业结合,加快融合式发展。挖掘农村地域文化资源,将农业与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创意相结合,形成互促互动的新型业态,建成船山“十里荷花仙境”、安居“七彩明珠”等一批都市近郊型、业态复合型生态农业基地,推动了农业业态转型升级。

二是以成长型产业为重点发展绿色工业。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遂宁要实现跨越发展、后发崛起,必须加快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绿色工业。近年来,全市重点培育了天然气、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与装备制造等四大成长型工业产业。突出规划引领,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按照“核心带动、集群发展、主业突出、强化优势”的发展思路,构建了“一龙头、两基地、多区块”(龙头—国家级遂宁经济开发区;两基地—安居工业集中发展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多区块就是其他园区)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培育了诸如锂电产业园、天然气产业园、江淮汽车产业园、金桥食品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化园区。强化科技支撑,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准确把握中央、省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及时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抓好一批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家、国省创新型企业79家。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有力地推动了遂宁传统优势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生态链循环再生。

三是以做大规模提升水平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是天然的绿色产业,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方向。依托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目前共引进亿元以上企业53家,建成远成现代物流结算中心、国际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等电子商务综合应用平台,被评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论坛永久会址落户物流港,遂宁被评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也首次在遂宁举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观音文化、诗酒文化、书院文化和曲艺文化,利用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建设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观音文化产业园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AAAA级景区达到8家,2014年遂宁成为全省8个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的市州之一。立足人口老龄化现状,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业。及时编制《遂宁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在中心城区规划布局大型健康医疗养老社区。 目前,我市中华养生谷等25个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除了以上三类服务业外,我们还积极抢抓省政府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商贸会展、金融等服务业,已经初步成为全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群众生活品质

绿色城镇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集聚力。

一是全域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市。坚持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注重城镇职能规模等级,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次级中心城市(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骨干、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市域城镇体系。用好自然生态本底,加强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三仙湖水库等六大骨干水利工程,特别是通过实施再造一个观音湖、凤台新区引水人城工程,形成30平方公里的观音湖水面,积极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打造“中国西部水都”。

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实施“南延北进、拥湖发展,西扩东拓、依山推进”空间发展战略,打破区划界限,强化产城融合,构建中心城区“一城两区五组团”发展框架。在城区规划建设东山西山森林公园、72公里环湖翡翠项链、9大湿地公园、17处郊野公园,打造“涪江展绿、七星映辉、卧山显翠、曲水绕城”的城市景观系统。其中以圣莲岛为依托,坚持“山水生态为根,观音文化为魂,荷花文化为核”,规划建设占地2000余亩的世界荷花博览园,是世界最大的荷花主题公园之一。特别是抓住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机遇,计划投资58.28亿元,推进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蓄集利用以及内涝防治等7大类、346个建设与改造工程,充分发挥城市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确保到2017年全面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三是积极建设农村“绿色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开展“绿色城镇建设行动”和“百村建设示范行动”,从2014年起,全市每年启动建设20个绿色重点小城镇和100个幸福美丽新村,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园区、绿色小城镇和新村聚居点融合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新模式。 目前,遂宁市龙凤镇、拦江镇、西眉镇等11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船山区、射洪县被评为省级生态县,已建成大英吊脚楼村、蓬溪狮山村等100余个新村示范片和示范点。

(四)构建绿色人文体系,形成绿色生活理念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绿色发展的人文体系,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一是培育绿色文化。编辑出版《遂宁绿色发展典章》《绿色发展丛书》等各类体裁文集画册,全面展示、传播绿色发展成效。加强绿色发展宣传报道,营造绿色发展舆论氛围。夯实绿色文化传播基层基础,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二是倡导绿色生活。实施绿色生活行动计划,引领群众形成低碳、环保、节俭、理性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率超过80%,居民节能家电使用率达到70%。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以CNG为主要燃料,农村客运车辆采用CNG燃料达60%以上。倡导绿色出行,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公共汽车212辆、城市公共自行车数量达到3 790辆,市民以公交为主要出行方式比例达到40%以上。同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遂宁市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三是构筑绿色心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倡导“友善、包容、创新、奉献”的城市精神,建设以养心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构建“平民慈善、快乐慈善、诚信慈善”的现代慈善文化体系,“遂宁爱心亭”、资助80后农民工创业就业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遂宁市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七星城市”称号,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五)创新完善制度机制,确保绿色发展举措落到实处

着眼绿色发展真正落地见效,我们积极构建保障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等方方面面,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用制度规范促进绿色发展。

一是创新目标考核机制。探索推行绿色GDP测算体系,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各区县、部门综合绩效考核,确定了税收贡献、非税收入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工业投资强度、节能减排等反向考核指标,形成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绿色经济考核机制,确保绿色发展战略不走样、不落空。

二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成立遂宁市绿色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绿色经济研究院,加强绿色发展理论研究、实践推动、督查督办。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支持绿色发展金融产品。坚持用项目化的思路推进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初步梳理出133个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总投资750多亿元。

三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建立绿色发展专家顾问团制度,构建绿色发展智库。大力实施“产业发展领军型人才引进计划”和“遂州英才招揽行动”,聚集绿色产业人才3 000余人。加强市校合作、院企合作平台建设, 目前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等13所高校建立了“市校合作”关系,全市300余家企业与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四、未来发展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华划,结合各区域特色和基础,深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实施物流驱动和“五化”联动战略,集中力量打造国际物流空港和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着力培育遂宁开发区、河东新区两个核心增长点,统筹船山、安居区加快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激活射洪、蓬溪、大英三县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形成“2223” ( 两港两点两区三县)特色鲜明、点面互动、全域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加快建设两个经济新引擎

打造国际物流空港,建设配套成渝两大枢纽空港的出省出国出海空中走廊和对外开放口岸,建成我省继成都双流机场、成都新机场后的第三大航空货运枢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向开放重要空中桥梁和纽带。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加快形成技术服务、物流集散、制造加工的产业高地,加快构建和着力拓展综合保税、出口加工、国际陆港功能,打造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商品采购中心、加工制造中心、区域结算中心,建设中国现代物流示范区。

(二)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以“养心”文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和以观音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成成渝经济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川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产业基地。船山区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制造业,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和健康养生服务基地,全面推进统筹城乡试点工作。安居区重点发展配套成渝的国际物流航空港,加快建设西部天然气产业基地、汽摩制造产业园,培育都市农业新典范,建设城市副中心。着力推进桂回、吉祥、金桥、龙凤、西眉五个产城组团加快发展。

(三)着力打造两个核心增长点

遂宁开发区不断壮大电子产业集群,建设西部高端电子产业配套基地,推进新材料、机电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千亿园区和全国百强开发区。河东新区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优先发展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现代金融、职业教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产业,打造遂宁现代服务业高地。

(四)全力支持三个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射洪县以锂电研发制造和协作配套为重点,着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增强食品、化工、纺织等优势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力打造中国白酒之乡,大力发展以诗酒和探秘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争做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蓬溪县全域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打造西部绿色食品产业园、西部最大门业专区,全力建设中国书法城。大英县着力发展精细化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建设西部纺织基地,依托浪漫地中海、中国死海等优质旅游项目,打造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

五、重点发展任务

(一)以通道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枢纽城市

一是建设次级综合交通枢纽。深化枢纽拓展,推进铁路、公路、水运和机场建设,全面建成四川和成渝经济区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连接成渝经济区,积极推进与成都经济区同城化路网建设。推进遂宁至德阳、大英至三台、成南高速公路扩容、南充至潼南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一环九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中环线、城际环线建设,建成主城区至县(区)“四大通道”,构筑“30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攻坚工程,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通东路、强西路、连南路、接北路、四面相连”的铁路建设规划,构建五向十一线“大”字形铁路枢纽,提升和扩大铁路网络覆盖。着力推进遂绵铁路、遂内铁路、遂资眉雅铁路建设,解除射洪县不通铁路的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成遂南达万铁路、成达客运专线和遂南广铁路规划建设,加快融入成都经济区城际铁路及快速轨道交通,推进与渝新欧、蓉欧出境铁路互联互通。加快遂宁机场和遂宁港建设。加快推进遂宁安居机场建设,将遂宁新机场建成成都新机场的配套机场,实现与全国10个左右的大城市通航,建设国际物流空港。有序推进涪江复航工程,加快推进遂宁港建设。加快构建综合运输枢纽。加强和完善公路运输站场、城市停车场建设,增加高铁停靠频次,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发展公路运输物流,最大限度发挥综合运输效能作用。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建设完善市场枢纽。加强与成渝地区多层次全方位交流合作,消除市场壁垒,建立开放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通,着力打造“立足遂宁、服务成渝、辐射西部、商誉全国”的消费品、生产资料、服务及人才、土地、产权交易一体化的市场枢纽。规划建设市场集聚区,努力建设六大专业市场集群,打造成渝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推动保税仓库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立足海关监管区,拓展保税物流园,全面打造保税业务体系,开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规范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提供集对外劳务合作、促进、保障、规范和管理于一体的服务。推进遂宁国开区与成都高新区签订园区合作协议,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务实合作,促进两园区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和产品配套方面的交流合作。

三是建设区域信息枢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推进与成都平原城市群信息同网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光网工程,初步形成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以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为突破点,形成服务高效、畅通有序的城市运行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加大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智慧运行管理,建设各类城市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规模化的信息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变革性技术,强化数据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流共享。加快宽带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大幅提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急通信体系,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四是建设服务区域的金融枢纽。做好各类金融机构建设培育,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形成资金洼地。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强与成渝经济区、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市的金融合作,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枢纽。引进培育一批新型金融组织和地方法人金融总部机构。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培植地方金融,开创新兴金融产业。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建成跨区域、辐射力强的银行机构。加快村镇银行建设,探索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范围,提高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强中小企业、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和金融生态达标市建设,创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遂宁模式”。(www.daowen.com)

(二)以八大成长型产业为重点,建设现代产业高地

一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不动摇,不断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集中力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重点新产品、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等为重点,着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搭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整合企业研发设施,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量检查检测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组建一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

培育壮大成长型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推进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围绕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定向培育在遂投资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融资,着力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气与盐卤资源,着力发展高端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全力推进安居天然气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天然气产业基地。立足于配套成渝,重点延伸和完善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节能照明、PCB电路板等优势产业链,加快建设以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专业化电子产业园区,快速壮大产业集群,建成成渝经济区高端电子产业配套基地。重点发展锂电材料、光电材料、建筑节能材料、轻纺新材料、高分子材料、化学新材料等,建成四川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实现产品成套化、性能高端化为突破口,以智能钻机基地、安东石油遂宁产业基地、江淮汽车西南基地为重点,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机电与装备制造基地。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粮油食品等传统产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升,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加强废旧产品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推动石油化工向高分子合成材料行业发展,促进盐化工产业与天然气化工相结合,积极开发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以白酒、啤酒、肉制品、饮料产业链为重点,推动形成以行业优势企业为带动,集食品饮料加工、商贸流通为一体,具有遂宁特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立足棉纺优势,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创建自主服装品牌,提升现有产品档次,研究开发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家用纺织产品。

突出园区发展特色。“十三五”期间,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思路,关联、集约、集聚、集群、成链发展的原则,围绕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向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延伸,以“一区多园、一园一业主”和“产城一体化”思路优化园区布局,引导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差异化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打造创新驱动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 自主集聚、分工协作、平等竞争的工业园区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的工业发展格局,建成现代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不断增强园区配套能力,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要求,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功能性建设步伐,满足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总部经济、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支持遂宁开发区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绿色可持续服务业体系的突破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研发设计、技术孵化、检验检测、商务咨询、软件外包等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医疗卫生、餐饮住宿、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满足居民生活改善和品质提升的需要。进一步丰富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会展楼宇、健康养老等特色服务业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以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为载体,加快催生“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互联网经济、物联网、移动多媒体、信息消费等新兴服务业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服务业整体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35%。

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按照“服务大成渝、打造大景区、发展大产业”的思路,以抓工业的理念抓旅游,着力抓好五大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市城区围绕“两山、两水、两寺、两岛、两镇”,以中国观音故里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打造以观音文化为核心的观音文化城旅游度假区。大英县以创建中国死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整合中国死海扩容提升工程、浪漫地中海等项目,打造以盐卤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蓬溪县整合书法文化旅游资源和项目,打造以书法文化为核心的赤城湖旅游度假区。射洪县重点打造以地质科普、文化参与体验活动文化为核心的侏罗纪旅游度假区。安居区以七彩明珠为重点,整合国道318沿线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以黄峨文化为核心的黄峨故里旅游度假区。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连片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一批五星级酒店、旅游集散中心、 自驾游营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拓展旅游产业链。围绕“观音文化城·心灵度假地”的旅游形象定位,全面开展整合营销,重点开发观音故里朝觐之旅、中国死海漂浮之旅、拜观音漂死海赏宋瓷游湿地之旅、科普科考修学祈福之旅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并积极融入九环线、三国线、大成都、大三峡等巴蜀骨干旅游线路,不断提升遂宁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壮大提升。以“西部物流港,现代产业城”为战略目标,努力打造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商品采购中心、加工制造中心、区域结算中心“四大中心”。夯实物流发展基础,全面完成航空产业园、物流港基础设施、铁路物流园、健坤国际商贸城、远成西部物流中心、川渝粮食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多层仓库、大型停车场,拓展物流金融、城际配送等业务。通过无水港、生产型物流基地、准出口加工区以及甩挂联运四大功能的打造,形成技术服务、物流集散、制造加工的产业高地。有序推动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外包物流服务,促进企业物流社会化,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商贸企业良性互动发展,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金融服务业科学发展。以船山区(含河东新区)为依托,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业,新建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支持市商业银行发展成区域性商业银行,推动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积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引进异地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地方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推进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债券融资,积极拓展资产证券化、信托、租赁等其他融资渠道,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市。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创新保险服务领域,规范保险市场,拓宽再保险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壮大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加快推进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养老服务网络遍及城乡。以适应老年健康、休闲、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需求,积极开发适应现代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新业态。培育发展老年旅游、老年文化教育、老年体育健身、老年金融服务、老年产品用品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市场。支持传统地产向老年地产转向,积极培育老年产业集群。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增设老年护理机构,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推动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服务,积极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构建特色完善的医药产业体系。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母婴照料等多元化健康服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的医学检验检查、药学研究、临床试验中心等。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大建孵化器、建大孵化器”为重点,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向我市聚集,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服务。加强遂宁市技术交易平台和技术研发检测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技术交易市场”。根据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遂宁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企业,鼓励科技服务企业以信息资源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文化融合和检验检测服务等为重点,推进我市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农业基础更加巩固、物质装备更加优化、科技支撑更加明显、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品特色更加突出、质量安全更有保障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切实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集中连片、具有相当规模的优质粮油、优质果蔬、优质药材、优质畜牧、优质林果、优质水产及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集聚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民增收新型业态,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综合利用田园景观、 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及农家生活、乡村文化,以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庭院经济、农家乐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乡村休闲观光农业。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武引蓬船灌区、毗河供水一期、三仙湖水库、翔凤寨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统筹抓好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农民生产生活保障能力和防洪减灾应急水平。加快推进通乡通村路、断头路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养到位的农村公路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土,完善田间排灌渠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有机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继续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巩固提升五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强化市级领导联系园区制度,突出科学布局、招大引强、项目整合和要素保障,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内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工作,着力建设产业现代化、新村示范化、设施一体化、配套服务便捷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到2020年底,全市各园区发展特色种植业40.45万亩,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的村达80%以上,园区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努力探索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带动作用。创新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推广“农事服务超市”,积极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加强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创建和打造一批以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专利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为主的高端农产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遂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外地市场,大力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三)以打造精品“三城”为重点,拓展优化城镇建设

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界限,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考核、分类指导,重点开发区着重壮大经济规模、提升发展质量,限制开发区取消或弱化对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的考核,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快推动“多规融合”,各县区要努力探索“多规合一”的有效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先行先试。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发展形态。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方针,以注重挖掘城市内涵,延伸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构建“一城两区五组团”的开放型、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拓展融城战略。市城区要按照打造精品“三城”的目标,坚持“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品位,形成布局科学、高效畅通、生态宜居的开放式新型城市形态。创新发展理念,确定城镇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及城市绿线、蓝线、黄线、紫线。调优城市结构,统筹新老城区发展,按照“产城一体”理念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新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提升老城区发展的质,增强城市产业集聚、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的能力,加快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生态花园城市。

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明确城、镇、村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片”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中心突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协调发展、富有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建设,把重点集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培育一批中心集镇,推进金华、隆盛、蓬南等示范镇建设,打造涪江上游综合性现代产业城镇集群。切实抓好居民聚居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按照连线成片原则,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幸福美丽新村。

四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教育、卫生、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城市防洪、人防、消防设施和应急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城市供排水、供气、电力、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建设绿色城镇和海绵城市、旧城改造要注重生态文化空间环境的延续,推动城镇有机更新,新城改造要提升品位,融入现代文明元素。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管运行机制,加大城乡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全面改善中心镇和中心村生活设施,突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以实施文化振兴工程为重点,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是大力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深入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注重外延创建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提升,注重道德建设。突出抓好以“道德讲堂建设”为载体,培养“善心”,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倡导“善行”,以“社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六项达标工程”,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程取得实效。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体现时代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生产的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市川剧团的引领作用,发挥其他文艺团体的辐射作用,强化区域特色文化研究,新创建一批以县区、乡镇为单位的民间艺术之乡,创作一批以遂宁历史人文为题材、艺术感染力强的艺术精品,做强“幸福家园群众文化节”“涪江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做精中国观音文化之乡、诗画之乡、书法之乡、曲艺之乡等文化名片。大力实施文体惠民覆盖工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标准化、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市城区要建成“五馆两中心”,县区要建成“三馆一中心”并投入使用。巩固提升数字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书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建设网络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常态化。大力实施观音文化城建设工程。按照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生态文化、物化城市文化等路径,做好宋瓷、书画、诗酒、盐卤、祈福、观音绣等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建设好中国观音文化城工程。

二是培育文化主导产业。加强六大业态培育,完善文化产业结构体系。重点发展报刊印刷业、广播影视网络业、演艺娱乐业、康体健身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与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形成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杂技、川剧等特色演艺产业扩大影响力,大力发展观音湖水上运动等康体健身业,壮大提升以“五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业。加强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发展。按照“大集聚、大发展”发展思路,遵循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原则,着重打造中国观音文化产业发展区、子昂故里文化产业发展区、侏罗纪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区、大英县盐华寿乡文化产业发展区、蓬溪县中国书法文化产业发展区、安居黄峨诗书文化产业发展区等六个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博创融城·创智经济产业园、河东晟峰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河东观音文化产业园、中国死海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实现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加强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推进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现文化创意与制造、建筑、包装、现代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骨干文化企业,支持印纪娱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博宇传媒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扶持以博视传媒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起好骨干龙头示范作用,提升文化企业“质”。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品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扶持培育微小文化企业开展创意文化服务,拓展文化企业“量”。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我市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增强创新意识,培育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丰富深化“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书画之乡”“中国诗画之乡”等文化品牌内涵。围绕六大重点文化产业,以中国九宗书院、演艺中心、传媒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英县文化产业园区等为重点着力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自然生态环境。遂宁是涪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以涪江生态走廊、观音湖生态湿地为重点的生态环境。重视水源涵养,关注水土保持,加快生态恢复。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抚育工程,建立健全森林管护体系。抓好小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治理项目,加快建设涪江生态屏障,实现绿色经济效益凸显,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浓郁,生态文明制度领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低碳循环技术,以生态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以节能清洁生产技术提升传统工业,大力促进绿色低碳消费。推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和高值利用,不断提高水、土地、城乡废弃物等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引导全民牢固树立节能减排理念。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节能管理。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水资源的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源头控制,加强燃煤、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污染治理,突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实行达标排放,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限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激素,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强化对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环保基础设施、重点污染源、居民集中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管理,确保城乡环境安全。做好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政策,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吸引力度,对特殊人才实施特殊的保障服务。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与聘用方式。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以用为本。突出建设高层次、专业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队伍,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创新团队、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区域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成渝经济区人才开发共同体,与周边人力资源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以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四级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三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下放审批权限、实施审批流程再造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政务软环境,增强城市聚集力。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办理功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技术平台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提高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六)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等问题,落实国省生育调整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维护人口代际平衡。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医疗卫生三大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网络体系。增加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基本医疗公平可及普惠水平。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二是建立更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社会保险覆盖面,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强社会救助,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统筹推进扶老、爱幼、助残等福利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强社保经办服务管理,提高市级统筹保障水平,增强统筹调剂能力。全力扶贫攻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部门行业资金,积极募集社会资金,按照行业资金普惠到村、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户的要求,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脱贫。

三是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城乡一体更高水平的公共教育,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提升教育基础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力度,2018年前,全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育人机制,提高育人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产教校企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建成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高地,建立与遂宁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科教园区建设,多形式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办优办高,建设遂宁开放大学,努力发展技能型本科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教育领域有序对外开放。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

四是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整国民经济收入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和鼓励创业,建立和谐法治劳动关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切实增加劳动者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优化工资结构。支持以创业促就业,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受益面。

大英县中国死海外景

观音湖

暖阳中的“中国红海”——蓬溪县

射洪县沱牌公司

安居区七彩明珠

2012绿色经济会议现场

遂宁积极发展电子产业, 目前已有200余家企业入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在遂宁安居区发现

位于遂宁市国开区的海瑞克钻机基地引进亚洲第一台职能钻机

位于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的健坤商贸国际城初步建成

射洪美丰工业园

五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形成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探索建立村(居)民议事、评议、立约、监督等制度,实现村(居)民自治制度具体化、体系化。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完善村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参与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效衔接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快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激发社会活力,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承担公共服务的作用,大力推进专业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风险源头防范治理,依法加大网络管理度,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和反应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公共安全体系。

(七)以加强区域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遂宁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推进外资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整合要素市场,优化政策环境,开放市场准入,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推进“多点多极”模式招商,围绕八大成长型产业,大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配套企业。打造西部金融、物流、商贸三大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遂设立中国西部区域总部,建设国开区现代制造业、河东新区现代服务业、物流园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天然气产业园、锂电产业园、台商工业园、东盟产业园、科教园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健康养生园等专业化园区发展,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集聚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推进金融、教育、卫生、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有序开放。

二是更加积极主动“走出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新兴市场开发力度,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政策扶持、信用担保、完善通关服务等手段,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宽市场渠道、建立研发中心,与海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多层次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开放合作,突出南向开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动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产品、技术、服务出口和劳务输出,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桥头堡。推进开放载体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库建设工作,打造“虚拟口岸”。

三是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把融入成都经济区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以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战略支撑点为突破点,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以推进“六大兴市计划”的重要内容,推动与成渝经济区实现交通、产业、信息、市场、民生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六个一”工程,大力推进成遂合作园区建设。充分利用西博会、绿色经济遂宁会议、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等展会影响力,搭建我市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区域交流的重要平台。继续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北部湾等国内沿边沿海经济区合作,加强与重庆、成都、资阳、德阳、绵阳、南充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融合项目建设,推动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八)以深化关键环节改革为重点,全面激发发展新活力

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引导和统筹协调,辅之以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减少和去除对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管理和干预。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工作,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本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完善小财政办大民生机制,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是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大力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建立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放宽市场准入,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实行“非禁即入”,允许民间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加快建立健全生产要素配置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电力、水、天然气等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建立统筹农村集体、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机制,深化土地要素配置和差别化用地机制改革,完善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破除人力资源市场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歧视,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现有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指导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积极上市。

三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国有资本向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是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创新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和“多规融合”机制。实施中心城市龙头带动战略,创新重点区域功能提升、产城融合和人口集聚等体制机制。深化市县(区)协作机制,推进市中心城市和县城一体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人”的城镇化,探索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机制,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推进扩权强县(区)和扩权强镇改革,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支持射洪县撤县设市,推进撤乡建镇、镇改街道、合村并组。

五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农户承包经营权以入股、流转等方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宅基地分配使用、 自愿有偿规范退出机制。激活附着在农村土地上的财产权利,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公租房建设经营试点。创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农业园区、小城镇、新村建设融合发展新机制,支持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改革在园区先行先试、集成创新、率先突破,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

六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逐步完善教师县管校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教育管办评分分离等机制,改革学生评价和招生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发展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防调处机制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同步结算,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化,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与差别化服务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闭环运行机制。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依法惩处违法信访行为工作机制。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七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推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建立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行空气质量、水质环境等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重点领域生态补偿试点。发展节能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交易。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开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