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品定价技巧:撇脂定价策略

产品定价技巧:撇脂定价策略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新产品定价技巧和策略如下:撇脂定价。撇脂定价策略是一种高价策略,是企业在新产品刚投入市场时,制定一个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尽可能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获取最大利润,尽快回收投资。实行撇脂定价策略的条件包括企业的产品同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优势显著,能引起顾客的偏好;短期内没有替代品或替代品少,如受保护的专利品;短期内竞争者不易进入市场以同样价格参加竞争。

产品定价技巧:撇脂定价策略

企业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产品定价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价格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的价格调整有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主动进行调价;二是当竞争对手价格变动以后进行的应变调价。

(一)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价格策略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进入市场到从市场上被淘汰将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市场需求特征和竞争状况不同,这就要求企业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企业的定价目标、定价方法也要相应地调整。

1.引入期的价格策略

在新产品刚刚投放市场的最初阶段,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了解。新产品的定价合理与否关系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在确定新产品的价格时,最重要的是充分考虑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服装企业在推出新款服装时,价格定位十分重要。一方面,它影响服装消费者对服装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新产品的赢利能力。常见的新产品定价技巧和策略如下:

(1)撇脂定价。撇脂定价策略是一种高价策略,是企业在新产品刚投入市场时,制定一个远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尽可能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获取最大利润,尽快回收投资。撇脂原意是从鲜奶中提取乳酪,取其精华,该定价方法因此而得名。

采用这种定价策略的优点是:高价格、高利润,能迅速收回投资;随着产品销量的扩大,成本降低,可降价空间大;当竞争者加入时,可调低价格,巩固和进一步扩大市场,树立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产品。其缺点是:定价较高,会限制需求,销路不易扩大;产品获利大,易诱发竞争,给企业形成大的压力;高价高利的时期也短。

实行撇脂定价策略的条件包括企业的产品同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优势显著,能引起顾客的偏好;短期内没有替代品或替代品少,如受保护的专利品;短期内竞争者不易进入市场以同样价格参加竞争。

(2)渗透定价。渗透定价策略是一种低价策略,是新产品刚投放市场时,企业把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利于被市场所接受,迅速打开销路,扩大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低价投入市场,薄利多销,犹如往海绵里注水,因此得名。

采用渗透策略的优点是:低价薄利不易诱发竞争,能有效抑制竞争者的加入;能快速扩大产品销路;随着销量的增加,产品单位成本可因生产批量的扩大而降低,从而提高竞争力。其缺点是:投资回收期较长;当企业提价销售时,消费者的反感会增加。

实行渗透策略的条件:产品差异性小,价格需求弹性大,低价能迅速扩大销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已被他人领先占领,为了挤进市场只好低价销售;潜在市场大,对新进入者有较大吸引力。

(3)满意定价。满意定价策略是一种温和中价定价策略,是新产品刚投放市场时,企业把价格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使消费者比较满意,企业又能获得适当的利润。这种策略兼顾了生产者、中间商及消费者的利益,使各方面都感到满意。当企业处于优势地位,本可采用高价时,为了博得顾客的好感和长期合作,仍然选择中价,这样可赢得各方尊重。

满意定价策略的优点是:价格比较稳定,在正常情况下能实现企业赢利目标,赢得中间商和消费者的广泛合作。其缺点是:应变能力差,不适合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运用这一策略的具体定价一般采用反向定价法,即企业通过调查先拟出消费者易于接受的零售价,然后反向推算出其他环节的价格。

2.成长期的价格策略

随着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逐渐了解,产品的销售会有较快的增长,竞争者会陆续加入。企业应视市场增长和竞争情况,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成长期企业营销的重点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在不损害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前提下适当降价。

3.成熟期的价格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产品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时进入产品的成熟期。这个阶段的定价目标多为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适应价格竞争。由于一些实力薄弱的中小竞争者被迫退出,市场上多呈现寡头垄断竞争的格局,各企业在原有产品价格的调整上比较慎重,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其他方面。随着改良产品的出现,企业需要为这些产品重新定价。总体而言,成熟期的价格策略多呈现低价的特点。

4.衰退期的价格策略(www.daowen.com)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饱和,新产品出现,消费者的兴趣开始转移。经过成熟期的激烈竞争,产品价格已降至最低水平,这是衰退期的主要特征。这一阶段的价格策略主要以保持营业为定价目标,通过更低的价格,一方面驱逐竞争对手,另一方面等待适当时机推出新产品。

(二)应变调价

1.主动调整价格

企业对价格主动进行调整所采取的策略有两种:一是提高价格策略,二是降低价格策略。

(1)提高价格策略。是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自身内部条件的变化,把原有的价格调高。企业主动提高产品价格通常是基于下列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产品品牌声誉提高,建立了质量信誉,对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有吸引力;新产品采取渗透定价,经过一段时间对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通过提高价格抑制超前需求;产品成本上升,企业通过提高价格转嫁负担,这是企业提高价格的主要原因。

企业采用提高价格策略时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①直接升价,即直接提高产品的价格。在采取这一方式时,公司对一些技术性问题要给予充分重视。首先,要掌握好适当的涨价幅度,如果是差别较大的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强、需求价格弹性小,升价幅度可以大一些;反之,升价幅度应该小一些。如果是成本上升并且该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升价幅度一般以不超过成本为前提。其次,还要根据各类产品的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升价时机。在国外,有些行业通常把升价放在通货膨胀时期,而且升价幅度往往高于通货膨胀率,这是因为消费者在通货膨胀时期容易接受加价。加价时,企业应通过各种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如提高产品质量、适当增加产品分量以及赠送一些小礼品等,并通过广告宣传向消费者说明原因,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消费者认同加价。而造成服装企业调高价格的原因可能是:面辅料成本上升,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跟不上成本增加的速度,企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而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服装企业调高价格的现象则很少见。

②间接升价,即企业采取一些方法使产品价格保持不变,但实际价格却是隐性上升。这些方法主要有:压缩产品分量而价格不变;使用便宜的材料或配件做替代品;减少或改变产品的特点,降低成本;改变或者减少服务项目;使用价格较为低廉的包装材料,以降低包装的相对成本。

(2)降低价格策略。这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把原有产品的价格调低。引起企业降价的动机主要有: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库存积压严重,需要扩大销售,但采用其他非价格竞争手段,如增加销售力量、改良产品、加强促销等都不能达到扩大销售目的时,企业就要考虑降价促销;产品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后,平均成本随销售量增加而下降,企业通过降价增加销售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遇到激烈的价格竞争,市场占有率下降;新产品上市。

降低价格的方式与技巧有: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增加运费支出,实行送货上门或免费安装、调试、维修等,这些费用应从价格中扣除,因而实际上降低了产品价格;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上等于降低了产品价格;增加折扣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各种折扣比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购买商品的顾客馈赠某种礼品,如玩具、工艺品等,馈赠礼品的费用本从商品价格中扣除,实际上也等于降低了商品的价格。

2.被动价格调整

被动价格调整是指在竞争对手率先调价后,企业在价格方面所做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企业应认真研究竞争者价格变动的意图和可持续的时间。分析这种变动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对自己是否应调整价格做出决策

企业要做出正确的反应,对于下列情况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竞争者调价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竞争者调价的时间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如果不予理睬,会对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有何影响;本企业是否有能力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本企业做出反应后,竞争者和其他企业又会有什么反应。

企业掌握的资料越全面,其做出反应的正确程度越高。当然,企业的被动调价总是落后于竞争者,因此,企业在平时应注重市场调查,事先对竞争者价格的调整做出预见,并事先确定各种应变的措施。

竞争对手的调价策略也分为调高价格策略和调低价格策略。在一般情况下,针对调高价格的反应比较容易做出,方法主要有跟随提价和价格不变。而针对调低价格作出反应就比较复杂,必须谨慎对待,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维持价格不变策略。这一策略主要是在差别产品市场上运用。在差别产品市场,由于顾客要考虑产品品质、服务水平、商标信赖等因素,这就会降低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者就不可能通过降价夺去本企业较多的市场占有率,最多只是夺去较差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进一步改进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等,使顾客认为其支付的每一分钱都是物有所值,以稳定顾客的购买信心。

(2)相应降价策略。这一策略主要用于同质产品市场。在同质产品市场,由于产品没有差别,顾客是按技术规格指标购买,如果竞争对手降价,大部分顾客会转向最低价的销售者,本企业不降价就会降低市场占有率,因此只能跟随竞争对手采用相应的降价策略。

(3)部分降价策略。这是在维持价格不变与相应降价策略之间进行选择,降价幅度低于竞争企业的策略。这一策略也是用于差别产品市场,但产品的差别程度相对较小并且替代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竞争者降价后,可根据本企业产品与竞争者产品的差别程度、市场占有率、品牌声誉等因素来确定一个恰当的降价幅度,与竞争者的价格保持一定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