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49年前中国的传统治理形态概况

1949年前中国的传统治理形态概况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时期,政权治理、村落治理、家户治理、亲族治理、信缘治理、业缘治理共同作用,形成牛家庄独特的治理生态圈。在1949年前,村落共有6大治理圈层同时作用于农户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一直良性的治理生态。在业缘的治理中,奖励较少,多是以惩罚为主。

1949年前中国的传统治理形态概况

传统时期,政权治理、村落治理、家户治理、亲族治理、信缘治理、业缘治理共同作用,形成牛家庄独特的治理生态圈。其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

一是各类治理相结合,形成治理生态圈。在1949年前,村落共有6大治理圈层同时作用于农户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一直良性的治理生态。政权治理主管纳税、抓丁和拉当夫,是村民与国家的互动;村落治理主抓村落内外的公共事务与个人事务,是村落与村民的互动;家户治理主管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是当家的与家庭其他成员的互动;亲族治理主抓亲族内部和一部分外部治理,是族长与族内成员的互动;信缘治理主管同一信仰人群的治理,是信仰首领与教徒之间的互动;业缘治理主管同一行业的治理,是行业首领与行业内成员的互动。这些圈层彼此独立,又相互重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治理生态圈。

二是当家的治理和乡绅治理为核心点,其他治理为补充。在整个治理生态圈中,有两个基点,也是核心点,它们分别是家户和村落。在家户中,当家的是一家之首,是家户管理的核心点;在村落中,乡绅是一村的最高权威代表,是整个村落的核心。他们构成了农户生产和生活最基本的两个核心点,覆盖了农户日常接触领域中的绝大多数关系。而国家的治理历来“皇权不下县”,它要通过村长、乡绅才能得以实施;业缘治理解决的是同行业的问题,而家户中从事任何行业都要得到当家的首肯;信缘治理解决同一信仰人群中的问题,而农户想要接受任何信仰的洗礼,还是首先要得到当家的同意。(www.daowen.com)

三是赏罚结合,各有侧重。在每个治理活动中,都加入了奖赏和惩罚的机制和环节。但是各有侧重。政权治理方式以惩罚为主,“天高皇帝远”,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国家任务的农户,国家采取暴力对待的方式。村落的治理方式以奖励为主,因为它没有实际的惩罚权力。在家户治理中,惩罚的措施有但是以劝导和奖励为主。在业缘的治理中,奖励较少,多是以惩罚为主。在信缘的治理中,几乎没有什么奖励,也是以惩罚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