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认识新旧动能转换?

如何正确认识新旧动能转换?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大GDP目标引领。其次,新动能可以概括为“五级火箭”。

如何正确认识新旧动能转换?

1.正确认识旧动能

旧动能核心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靠投资拉动,尤其是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去很多地方就是这么做的;二是靠大规模要素粗放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如靠大规模劳动、土地、资源能源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GDP导向考核制度拉动经济增长。

旧动能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大GDP目标引领。很多地方认为总是把GDP规模定得越大越好、发展速度越高越好。二是大国企、外企支撑。过去很多地方希望企业规模越大越好,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企业大是有依据的,而现在发展新经济很多企业并不一定规模越大越好。三是大规模房地产开发或者说造城运动。四是大规模基础建设,如大规模搞交通通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五是大规模开发区建设。各市县、乡镇都搞开发区建设。六是大规模工业发展。开发区里主要搞工业,因为工业带来的GDP和税收相对比较多。七是大规模招商引资。很多地方主要领导人都是负责招商引资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承担招商引资的任务。八是大规模模仿复制。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

2.什么是新动能

首先,新动能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制度变革就是指改革,结构优化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要素升级是指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推进信息化、推进知识增长等。这三大发动机大致对应着中央领导强调的改革、转型、创新。为什么说三大发动机是新动能?其理论依据何在?我们可以从生产函数中推导出来,生产函数左边是GDP,右边是几大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土地、劳动、资源等要素的粗放投入是旧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动能。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或者说三大发动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三个基本路径。(www.daowen.com)

其次,新动能可以概括为“五级火箭”。第一级是新制度,因为新产业、新技术都需要通过新制度来推动,它是动力中的动力。第二级是新主体,包括新企业、新企业家、新个人(如创客等)、新平台和新政府等。第三级是新要素,包括新技术、新人才、新信息、新融资、新资源。第四级是新产业,包括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第五级是新市场,或者说新需求、新消费。这五级的逻辑关系:新制度驱动新主体,新主体运用新要素,新要素发展新产业,新产业满足新需求。通常,很多人将新动能理解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四新的问题有:一是不完整,如新要素只说到了新技术,没有说其他要素;二是没有把新制度、新主体、新市场中的动力放进来;三是没有把不同新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清楚。

最后,新动能还包括“五新支撑框架”。“五级火箭”要成功发射,还需要有基座或支撑框架,基座和支撑框架由新定位新思路、新布局、新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新行动五个方面构成。

3.什么是新旧动能转换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此消彼长,或逐步降低旧动能比重,提高新动能比重,用新动能来替代旧动能。更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五个转换。一是目标转换,即由原来的规模速度型目标转换到质量效益型目标,原来主要考核GDP、财政收入等,今后要更多地考核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金回报率、能源利用率等。二是主体转换,即由原来的模仿型主体转换到创新型主体,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等。三是制度转换,即由原来的支撑旧动能的制度转换到支撑新动能的制度,或由原来的支撑粗放发展的制度转换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四是要素转换,即由原来的劳动、资本、资源等一般要素转换到人才、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高级要素。五是产业转换,即由原来低端产业转换到高端产业,由原来的低附加值产业转换到高附加值产业,由原来的没有竞争力产业转换到有竞争力产业,由原来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转换到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