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20年宁波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优化方案

2020年宁波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每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监测。强化重大事项会商调度机制,联动要素资源和政策资源,着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加快物流专项资金政策兑现,做好物流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为宁波市物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密切跟踪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广告、文化创意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

2020年宁波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优化方案

(一)强化统筹谋划

一是做好服务业形势分析。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责,进一步完善宁波市服务业“1+N”工作机制,继续加强服务业形势分析监测,分析服务业形势监测项目进展情况,研判运行趋势、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对策措施,督促、推进工作,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综合政策。二是完善服务业考核机制。科学制定服务业考核指标体系,与省考核指标进行无缝对接,研究提出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和各区县(市)分解方案,按时开展服务业发展目标考评。继续执行区县(市)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与市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政策。三是谋划服务业规划政策。深化实施服务业规划和物流、金融、旅游、信息服务等专项发展规划。根据《关于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服务业重点行业,研究制定港航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领域专项政策方案,促进重点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区域错位发展。

(二)聚焦重点行业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要求,研究完善港航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工业设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专项政策。做好每季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监测。强化重大事项会商调度机制,联动要素资源和政策资源,着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二是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港航物流服务中心行动纲要,制定谋划年度物流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港航物流年度工作重点,对方案实施强化督查。加快物流专项资金政策兑现,做好物流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为宁波市物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加强物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强化口岸协调机制和完善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立足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将商务服务业、软件信息业作为宁波新动能产业和未来的主攻方向。密切跟踪人力资源、科技服务、广告、文化创意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四是积极推进能源贸易。抢抓国家推动绿色能源应用、加快储气设施建设的发展机遇,依托中海油统筹协调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平台优势,加快设立中海油天然气互联网销售运营管理中心。整合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资源,谋划建设以原油、成品油、燃料油、液化天然气(LNG)、化工品等为主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贸易)中心,集聚一批有影响力的有能源经营资质的大宗商品离岸、在岸贸易主体。

(三)狠抓产业投资

一是全力推进投资争速。建立完善服务业重大项目库,继续实施服务业三年攀高项目建设计划,力争在高端港航物流、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布局并进行建设。二是聚焦重大载体建设。按照“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要求,重点推进37家市级服务业产业基地和十大功能性平台建设,打造高新区、北仑区、江北区3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梅山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中心等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鄞州区省级服务业强县,以及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等2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强化集聚平台载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服务业重大平台载体优质高效发展。三是注重重大项目招引谋划。指导帮助浙江传化集团做好属地对接,加快推进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共享产业园及科技城等项目建设。进一步跟踪对接万科集团在甬前期项目投资情况,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日落地。持续做好与新希望集团、华润集团等的对接工作,打造千亿产业集群项目。(www.daowen.com)

(四)创新监管模式

一是创新新业态监管模式。在密切关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创新现有监管体系和监管方式,合理界定新业态新模式不同行业领域的业态属性,分类细化管理。二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健全和完善服务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出台行政审批和政府监管的正面清单。规范政府权责,强化服务主体责任,引导服务业守法经营和有序发展。同时,探索建立覆盖服务业企业及从业人员,包含信贷纳税、合同履约和服务质量在内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形成涵盖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的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择优的投资秩序和市场环境。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行政审批各部门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实行服务业企业网上并联审批和线上注册登记制度,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切实降低服务业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聚焦质量提升

一是注重企业创优。加大对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服务业“个转企,小升规”等工作,在企业发展、品牌培育、信用建设、市场环境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二是加强服务业质量建设。推进标准化发展,加大品牌扶持力度,支持服务业企业积极申报浙江名牌、知名商号、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夯实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服务业“提质、提速、提能级”发展。三是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根据中央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要求,制定落实宁波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拓展提升信息消费,倡导发展绿色消费,积极引导时尚消费,着力培育品质消费,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加快促进宁波市消费结构升级。四是规范行业标准。支持行业协会、服务业龙头企业参与政府主导的标准制定工作,提高信息服务、数字服务、在线服务、分享服务等新兴领域的标准化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纳入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新业态新模式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