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班级活动评估与拓展探讨

班级活动评估与拓展探讨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反思,可以使活动的教育效果得以加强,使以后的活动得以优化,可以使教育得以延续和深化。蒙毅摸不准我的目的,一时摸不着头脑,我提示说:“你一开始参加活动的时候,身边人都是怎么做的?”新生班级成立前两个月,就是班风形成的最佳时期。这样的体验活动,其实是需要声光电配合的。

班级活动评估与拓展探讨

1.班级活动的评估

反思是很好的发展方式,班级活动开展完成以后绝不意味着结束,对活动的评估和拓展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通过反思,可以使活动的教育效果得以加强,使以后的活动得以优化,可以使教育得以延续和深化。

例如上文的案例“亲爱的同学,我来陪伴你”就有后续。

亲爱的同学,我来陪伴你(续)

第二天一早,我走进教室,说:“昨天学生会干部曾经批评咱们班男生,说他们表现不好。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他们表现到底好不好?”

女生不吭声。我问男生:“你们觉得自己表现好不好?”

朝辉说:“不好。”

我继续问:“怎么不好?”

新苑说:“我们总是捣乱。”

我又问:“你们为什么要捣乱呢?”

男生不作声了。我叫蒙毅站起来,说:“你再把昨天的发言说一遍。”

蒙毅摸不准我的目的,一时摸不着头脑,我提示说:“你一开始参加活动的时候,身边人都是怎么做的?”

蒙毅说:“她们都推我,让我很难受。”

我说:“注意啊!一开始我只是让你们乱走,并没有让你们去推对方,但是你们一旦感觉到自己碰到的是男生,忍不住就去推他们了,是吗?”

女生郑重点头。

我说:“但是,你们有没有去体会男生的感受?当他们被推开后,心里很难受,为了避免被推开,所以不敢往人群中走。这样在旁边站着,他们就很无聊,很尴尬。为了避免无聊和尴尬,只好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捣乱……”

我问男生:“我分析得有道理吗?”

男生纷纷说:“就是这样的。”——他们瞬间有了被看见、被同情的感觉。

我说:“所以,当一个妈妈嫌弃孩子吵闹要推开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捣乱;当一个老师嫌学生淘气要推开学生的时候,学生也会捣乱;当我们班的女生都要推开男生的时候,男生也会捣乱。那,为了不要男生捣乱,我们应该怎么办?”

女生纷纷说:“不要再推开男生了……”

第一节下课后,赵静跟我说:“老师,听您一说,我觉得自己挺对不起男生的。当时我蒙着眼睛,总是要碰到小旭,我碰到以后,彼此间忍不住就要说对不起,这样就很容易判断出来对方是谁。所以,后来我就说:‘小旭,你不要总是碰我,你往别处走走。’但是,现在想想,我这样对他挺不公平的,因为大家都蒙着眼睛看不见,我让他往哪里走呢……”

……

活动反思:在整个环节里,我个人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同学们的分享发言。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最佳时期,比如牙牙学语的时候,是语言发展最佳时期;0~3岁,是安全感产生的最佳时期,等等。一个班级的成长,也有其班风形成的最佳时期。新生班级成立前两个月,就是班风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无论多忙,我都要抽出时间带学生去讲去谈去探索,以便增强班级凝聚力。

这样的体验活动,其实是需要声光电配合的。然而,舞蹈教室的音响不响,话筒也没有声音,同学们又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难免新奇,嘻嘻哈哈的,我的嗓子快要喊哑了,同学们才开始有序地进行。

我认为这个活动很失败,没想到,同学们在谈感想的时候,发言如此精彩。

以下是我带学生对2008年元旦文艺汇演的评估,是“薰衣草”班发生的故事(前面元旦晚会的例子是2007年“刺麻苔”班的故事)

2008年1月2日  晴

元旦文艺汇演的评估

今天是2008年第一次上课,早会时间,我带同学们评估、总结元旦文艺汇演。

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班的节目成功吗?

大家都回答“非常成功”。事实上,现在老师们看完节目,也说他们的头脑里一整天都回响着我们的班歌:“我们是07幼(1)的薰衣草……”而孩子们感兴趣的,却是《踏雪寻梅》里的“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

我说:“咱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准备的?”

答:“两个月前。”

“可见,我们若不付出,就不可能会有回报的。”

学生点头。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汇演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让人感动的事情。”

学生一开始很迷茫,后来,美玲说:“咱们班的学生都很守时,说什么时候集合,就能什么时候集合。”

甜甜说:“这么冷的天,我们穿着光胳膊的衣服在舞台上跳舞、歌唱,但没有一个学生退却。”

我点头,说:“好!让我们为自己鼓掌。”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我继续问:“还有什么让人感动的事情吗?”

学生认真想了想,有人含糊着说:“没有了啊!”

我点头说:“我倒观察到几点。首先是沁芳(这个孩子有妄想症心理疾患,现在基本痊愈),她特别操心,在小品演出前就在台下等待了。快到自己伴奏的时候,竟然蹲在舞台下——因为害怕影响别人看演出。”同学们都纷纷看沁芳,沁芳笑着涨红了脸。我继续说:“你们知道当时陪伴沁芳的是谁吗?”大家茫然地摇头,我说:“是宝宝,是那个曾经很任性的宝宝,现在却非常懂事。本来小品里有她的角色,结果被刷掉了。但她没有丝毫不满,依然这么关注着班级,关注着我们的节目。最为难得的是,她在忍受着病痛——她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这样的学生,确实让我感动。难道你们不感动吗?”

大家主动鼓起掌来。

掌声停下后,我继续说:“在咱们班,最让我欣慰的就是大家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比如小庆,她唱歌跑调,婷婷就在幕后为她伴唱。这说明,同学们在当时根本就不想自己的利益,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让节目更精彩些。我希望,我们班能永远都这样积极向上,同学们永远都这样宽厚善良。”

其实,这是我在强化同学们服务班级、服务他人的意识,同时又给了大家一个好的标签——我们的心胸很开阔。

然后,我说:“大家感觉咱们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学生愣着,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们是真的没有认真观察。我提示说:“咱们的舞台妆化得怎么样?”

学生一听,才恍然大悟:“我们不该用粉色眼影,我们的妆太淡了。”

我说:“还记得吗?你们去买化妆品的时候,我就给你们建议,蓝色眼影上舞台最有效果,你们偏偏不听。我只好任你们买粉色眼影。”

学生都笑:“那您当时怎么不强迫我们听您的?”

我惊笑道:“我强迫你们?我能事事强迫你们吗?那岂不是要激起你们的逆反心理?这样的傻事我才不要做。但通过这件事你们要相信,老师给你们的建议多数情况下是有价值的。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岂虚言哉?以后,在小事上我还是只提建议,你若不听,就只能接受教训了。好在这教训也不严重;但在大事上,比如你要跳楼、要旷课、要玩失踪,我就要强迫了。”

大家开始嘻嘻哈哈笑,我转向了对自己的评价。演出的前一天彩排,恰好是星期天,我没有到学校看她们排练。演出那天一早来到学校,美玲就说:“老师,昨天您怎么没来看我们彩排?有几个班级的班主任都过来了。”我当时没有说什么。今天,我把这个问题搬到教室里来公开讨论。(www.daowen.com)

我说:“彩排那一天,我没有来陪伴同学们。”

学生一听,纷纷埋怨说:“是啊!老师您怎么没有来?别班的老师都在。”

我很认真地问美玲:“那天我没到场,咱们班同学听话吗?”

美玲:“大家都很自觉,很有秩序。”

我点头:“可见,你们离开我也能办成事嘛!以后凡你们能干好的事情,我绝对不替你们干,我不会一步不落看着你们的。”

学生不作声,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发愣。我说:“大家也许会感觉我不太负责。那么,真正负责任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随手翻起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这是我昨天就准备好要读给大家听的。我当然可以把这些话变成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但那样做的话说服力就不够强了,还很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

李老师说:“有两类班主任,一类是整天都守着学生——早操、早读、课间操、午休、做清洁卫生、晚自习,一直到寝室灯熄灭,班主任都辛辛苦苦地陪伴着学生。这样的班主任是不是负责任的老师?还有一类班主任,并不时时刻刻守候着学生,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理能力,他并不时时出现在教室里或操场上,但班上的纪律却很不错。这样的班主任又是不是负责任的老师呢?

“从表面看,这两类班主任都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我认为第一类班主任只能说是工作态度端正,却很难说是对学生真正负责。因为学生离不开他的守候。一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乱成一团糟,毫无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又是一套,渐渐形成双重性人格,长大之后他将如何对待他人、对待社会,他是否会真的有出息,令人担忧。培养出这样永远离不开别人监督的学生,这样的老师能说是负责任吗?

“而第二类老师,虽然没有随时守着学生,无论是自习课纪律,还是清洁区卫生,或者说参加学校运动会、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学生能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做到为班级争光。这样的班主任,未必事必躬亲,似乎还很轻松,但我认为他们是真正负责任的老师。因为他们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将让学生终身受益……”

最后,我笑道:“你们听见了,这可不是我的话,这是大教育家的话。今天我给大家讲这些话,只是想让同学们了解我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并支持我。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学生纷纷点头,我却依然不放心,怕她们不理解我,反说我为自己的“不负责”找理由,又回忆说:“你们可记得,咱们班刚刚成立的时候,我每个星期天晚上都来看大家?”

同学们点头。

我又问:“可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来到学校,教室里还没几个人?”同学们依然点头。我说:“为什么当时我看你们那么紧?因为那时我们的规矩还没有形成。而现在,大家基本都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强的规则意识。我就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读些书,学习一下教育艺术了。同学们理解吗?”

学生很洪亮地回答:“理解。”

我笑道:“彩排那天我没有来,你们有发生差错吗?”

有人说:“老师,同学们那天走得匆忙,忘记带电子琴过去了。后来,我们几个人又马上跑回来一趟。咱们以后再不能这样丢三落四了。”

我点头赞道:“好!幸亏那天我没来,否则,肯定是我亲自跑来背电子琴。咱们中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为学生做的事体越多,越是害学生。’”

学生瞪着眼睛,显然不明白。我说:“我们学习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掌握知识。也就是从别人那里接受知识,是被动的;一种是‘触摸知识’,也就是遇到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办法去解决,这就长进了一些经验,是主动的。问题解决越多,经验就越丰富。若是我代你们解决问题,纵然问题暂时解决,经验却被我拿去了。即使你后来从我这里掌握了这一经验,也多少带些纸上谈兵的味道。最终,我这个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高,学生的能力却一般。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走出了教室,反思今天这一席话,主要目的其实还是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大家理解老师。人们说:“医生越老越吃香,而老师却是越老越不值钱。”因为医生凭的是技术,而老师拼的是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的体力越来越差,若不想着提高教学技术,依然一刻不停陪伴着学生,或者说监督着学生,那也是消耗、燃烧,会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如果自己要想尽量从琐碎的事体中解脱出来,没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2.班级活动的拓展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教育活动的结束,而是到达又一个起点。关于活动的拓展,一般有两种形式:

(1)衍生性活动

所谓活动的衍生是指我们在上一次活动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或者有些问题没能在上次活动中得到解决,需要我们设计相应的新的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在活动开展期间萌发了新的灵感,需要创设一些新的活动,等等。

比如活动后续:

“亲爱的同学,我来陪伴你”活动后的第二天晚上,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写下来,大家抽空在一起继续分享。这将是另一个班会的主题。

(2)系列化活动

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中最基本的就是年龄发展规律。比如“异性交往”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预见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设置系列活动,以帮助学生成长。

比如我曾经设计过一系列爱情教育的主题班会,并出版《我和学生谈爱情——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一书,只看标题就知道系列班会的内容。其部分标题是:

第一单元 理解爱情

1.什么是爱情

2.一棵开花的树

3.叶与树的爱情

4.什么样的爱是成熟的爱——从陆游、唐婉和赵士程的爱情说起

5.爱情味儿是什么味儿

第二单元 女人味儿

1.灰姑娘婚姻危机

2.为妻当如卓文君

3.李清照的爱情梦

4.女人味儿是什么味儿

第三单元 男人味儿

1.莫学元稹负莺莺

2.为夫当学苏东坡

3.男人味儿是什么味儿

第四单元 环境对爱情的影响

1.小鱼儿如何选择

2.凄美的乌托邦爱情——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

3.生死未了三角情——舒曼、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爱情故事

4.我想说的究竟是什么

……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事实上,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也确实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牢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