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皇帝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皇帝制度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时不论公、王、帝,各国名义上都还是周天子的诸侯国。从此,“皇帝”代替了“王”,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皇帝制度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皇权、皇位和皇族,后宫和内侍省,宫殿、朝会、宗庙、祭祀、陵寝等。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皇帝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皇帝制度的建制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一般称公、王,如齐桓公晋文公齐宣王、燕昭王、赵武灵王、楚襄王、秦武王等。仅有秦、齐两国因策略需要,暂时称过“西帝”、“东帝”[1]。但这时不论公、王、帝,各国名义上都还是周天子的诸侯国。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2],他召集朝廷会议,命群臣“议帝号”。《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在议论过程中,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认为:“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从此,“皇帝”代替了“王”,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从始皇帝嬴政到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历经几十个朝代,出现过三百多位帝王,统治了中国二千多年[3]。汉代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说:“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前也。能行天道,事天审禘,故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4]。(www.daowen.com)

皇帝制度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皇权、皇位和皇族,后宫和内侍省,宫殿、朝会、宗庙、祭祀、陵寝等。

秦始皇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