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书学新论:从美学到文化,揭示书法艺术的本体属性

书学新论:从美学到文化,揭示书法艺术的本体属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只有从美学思想的层次认识到书法艺术的本体属性是进行自我表现亦即所谓“书为心画”,才能相应地产生出书法创作中的那种表现自我意识。

书学新论:从美学到文化,揭示书法艺术的本体属性

3.从美学文化

自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当代书学界所发生的最具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也许就是史无前例且高瞻远瞩地将书法美学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提上自己的议事日程并置于相当显赫的地位。于是,在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短短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这一正确而及时的历史抉择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就已经是硕果累累、光彩照人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了。这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首先,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谈论书法美学及书法美学史问题的文章,出版了一些书法美学及书法美学史方面的著作。尽管以严格的思维成果的尺度来衡量这些文章和著作,还基本上处于蹒跚学步的幼稚与肤浅水准,距离构建真正科学、完整的书法美学体系的理想还路途遥遥,但作为当代书学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的一个初步尝试,已经值得笔酣墨饱地大书一笔了。毫无疑问,这是在此前的整个中国书学史上所绝无先例的。其次,极大地推广并普及了书法美学知识,使之成了绝大多数书家及相当部分书法爱好者,指导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艺术实践的有力武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近些年来汹涌澎湃、方兴未艾的书法艺术大潮之中,书法美学意识已经成了一种耳熟能详的自觉意识。有些人即使并无意探究书法美学理论,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书法美学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所面对的各种书法艺术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毫无疑问,这在此前的整个中国书法史上,同样是绝无先例的。正是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书坛,实际上正在经历着一场颇为深广且影响久远的美学自觉。

大凡了解一些中国当代书法的发展现状,并对这一现状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人,大概都可以感觉到一股旷古空前的艺术自觉之流在当代中国书法大潮中的涌动与激荡。这正如笔者在其他一些文章中多次强调的,正是这种艺术自觉,将使中国书法最终完成从传统走向当代、走向未来,亦即从古典走向现代的历史转轨的神圣使命。无疑袁在此基础之上将要昂首云天的那座闪烁着现代艺术之光的当代书法与未来书法的丰碑,将是和中国传统书法的丰碑巨碣各领风骚的。这从当代书坛二十几年间所展露出来的种种发展趋向,已经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实际上,当代书法在艺术实践领域所进行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尝试,不管其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无不与这一艺术自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这一艺术自觉的思想源头又在何方呢?在我们看来,这一更为本质、更为深层的思想源头,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美学自觉。也就是说,这些年来人们在书法艺术领域的一系列自觉意识,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当代书法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与思考的升华和结晶。这在这种自觉意识的各个方面均可以找到充分的佐证。譬如,在当今书法界,表现自我的意识真可谓老幼皆知。不用说那些学有所成的书家者流了,就是那些初涉书坛的书法爱好者们,也大多是知道并追求通过书法创作来将自我表现一番的。至于表现的是否成功是另一回事了,这种自觉意识却是不能否认的。而这种自我表现意识,实质上乃是源自对于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本质的美学把握。也就是说,只有从美学思想的层次认识到书法艺术的本体属性是进行自我表现亦即所谓“书为心画”,才能相应地产生出书法创作中的那种表现自我意识。又譬如,当代书坛上相当普遍的另一种自觉意识,是关于书法艺术的艺术意识。这种艺术意识,要求严格地将书法艺术区别于通常的文字书写,并将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真正的艺术类型来对待。显然易见,这也是人们从美学思想上充分把握到了书法艺术那种,从本体构成上根本区别于通常的文字书写的美学品格的必然结果。如此等等,这里即不赘及。(www.daowen.com)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的书法美学研究与思考,无疑是我们的当代书学领域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整个书法理论界及整个书法艺术界,均于此受益匪浅。因此可见,中国当代书法要迅速、健康地成长壮大、走向未来,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就是把这一美学思考与研究的良好风气继续保持下去,并使之向着更为深广的思想、理论领域不断开拓前进。这应该说是无可争议的,而在我们看来,对书法艺术的美学研究与思考所必将进入的另一个更为深广的思想、理论领域,就是对书法艺术的文化研究与思考,亦即从整个传统文化的方位对书法艺术所进行的各种思考与研究。我们知道,书法美学的研究与思考向我们展示的,是从共时性的思维层次来分析书法艺术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艺术类型的独特艺术门类,所具有的种种使书法艺术最终成其为书法艺术的美学属性。因而通过这种思考与研究,我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并把握书法艺术所具有的各种美学品格和特征,就如同我们通过解剖一只动物而把它的机体构造看得一目了然那样。至于这样一些美学品格与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们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个样子而不是另外的一种样子等等这样一些更为深邃而根本的问题,那就不是仅靠了这种美学性质的思考与研究所能解决的了。而在我们看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对书法艺术的文化研究与思考所应肩负起的历史重任。这种文化思考与研究,就是要将中国书法置于那个曾经孕育并产生了它的整个传统文化的宏阔背景之中,来从历时性的层面向我们揭示它的各种美学品格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为什么只能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个样子而不会是另外的样子等等。因而,通过这种思考与研究,我们将进一步弄清这些美学品格与特征,得以形成的文化渊源及历史过程。

譬如说,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美学研究与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书法艺术的本体特征,就是所谓的“书为心画”。而且,就是这种“心画”本体,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其他种种美学性质,并旗帜鲜明地标志出自己在整个艺术王国中的那种神韵独超、天姿特秀风采的。而从传统文化方位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与思考,则会进而使我们看到这种“书为心画”的艺术本体观,到底是哪些传统文化因素的产物,以及这一艺术本体观从诞生走向成熟的整个历史过程等等。又譬如,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与研究,我们可以确认深厚的思想、文化、艺术修养对于书家走向艺术成功的生死攸关性质,真堪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实际上也是“书为心画”这一艺术本体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从传统文化层面进行的思考与研究,还将使我们更为精深广博地透视到决定并制约着书法艺术的这一美学属性的,那些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等等。书法艺术的各种美学性质方面的情况都是如此,这里即不详加分析。总之我们认为,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其他艺术门类的情况也是这样),文化思考与研究是美学思考与研究的水到渠成的深化和拓展。在我们的书法美学思考与研究已经热了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也是接踵而至的文化思考与研究,应该堂堂正正地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我们相信,这必将使我们的整个书学研究及书法艺术跨上一个新的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