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特点和应对策略:消防部队在战时面临的心理危机

特点和应对策略:消防部队在战时面临的心理危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任务情境与个体易感性决定了消防官兵“战时”心理危机的产生目前,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我国多支武装力量履行使命的重要领域。除了院校和各科研院所之外,消防部队的部分遂行任务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范畴。(三)焦虑与惊恐是消防官兵最常出现的“战时”心理危机1.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焦虑是一种情感上的泛化焦虑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包括恐惧和担心。

特点和应对策略:消防部队在战时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任务情境与个体易感性决定了消防官兵“战时”心理危机的产生

目前,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我国多支武装力量履行使命的重要领域。从遂行任务的辐射面来看,非战争军事行动涵盖了反恐维稳、抢险救灾、边境封控、国际维和、国际救援、联合军演、军备控制、军事威慑与反威慑、军事冲突与危机控制、其他危机处置等任务类型。除了院校和各科研院所之外,消防部队的部分遂行任务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范畴。与此同时,对各类火灾的扑救也是基层部队的重要任务之一。

1.火场要素与官兵心理危机

火场上,以下八类要素与消防官兵产生的心理危机紧密相关(见表8-5)。

表8-5 与消防官兵心理危机有关的火场要素

978-7-111-45484-7-Part03-6.jpg

2.个体易感性与官兵心理危机

面对同样性质和同样强度的心理危机事件或情境,个体的反应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的能顺利应对、安然度过,而有的却不行。这涉及了个体的易感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官兵们的易感性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8-6)。

表8-6 消防官兵的易感性差异

978-7-111-45484-7-Part03-7.jpg

(二)任务事件或情境的突发性易导致消防官兵产生“战时”心理危机

在突发事件面前,消防官兵个体如果缺乏实践经验,也没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再加上外界信息的隔绝,则很可能造成生理功能下降(例如肠胃不适、腹泻、疲乏、做噩梦等)和心理失衡(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推理和判断能力下降、健忘、出现警觉反应和强迫行为等)的现象,尤其易导致反常情绪反应的发生,例如恐惧、焦虑、疑虑、悲伤、沮丧、忧郁、易怒、绝望、麻木、孤独、紧张、烦躁、自责、过分敏感等。(www.daowen.com)

遭遇了由突发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的消防官兵,其心理危机反应的产生与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时期。

(1)冲击期或休克期(事件发生当时或数小时之内),个体主要表现为焦虑、惊恐和不能理性思考,少数个体还会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

(2)危机期或防御退缩期,由于缺乏解决问题或缓解情境的能力,个体主要表现为退缩、否定(问题存在)、合理化或不适当的投射。

(3)解决期或适应期,此时的个体经历了心理冲突之后,已经能够正视和接纳现实,开始尝试用积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我评价上升,社会功能逐步恢复。

(4)危机后期,多数个体会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变得愈加成熟,拥有一定的积极应对技巧,但也有少数个体会出现人格改变,或表现出敌意、抑郁,或滥用酒精、药物,也有可能出现神经症、精神疾病以及慢性躯体不适。

(三)焦虑与惊恐是消防官兵最常出现的“战时”心理危机

1.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焦虑是一种情感上的泛化

焦虑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包括恐惧和担心。区分开来看,恐惧的发生与危险体验紧密联系;而焦虑是对突发事件或情境产生的紧张的内心体验,且经历了突发事件或情境后产生的焦虑,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无法回归自然状态的心理反应,是心理危机体验或情感的泛化。消防官兵在任务情境中出现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执行任务和履行职责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这种心理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或消除,会对官兵造成心理损伤。

2.突发事件诱发的惊恐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惊恐是一种预期将要受到伤害或威胁的情绪反应。难以控制的大火、第一次面对火场、处置可能危及生命的油品火灾或危险品泄漏、严重毁损的尸体、高空作业、惨烈的事故救援等都有可能使官兵产生惊恐或恐惧心理。例如,参加打捞尸体的部分武警官兵很长时间都不敢去黑暗的地方,噩梦频发;采访空难的记者不敢再乘坐飞机等等。惊恐或恐惧心理发生时,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的机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对于生理机能与心理反应的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它不会自动消失,需要消防官兵个体借助自己或外界的力量来加以疏导和消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