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杀危机的干预与预防方法

自杀危机的干预与预防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杀的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自杀危机中难以自拔的人进行的短期心理治疗,为其指明方向,疏通心理,防止自杀。因此,自杀者的救治不仅仅是解决躯体问题还应当关注自杀者的心理。还应注意在交谈中应始终如一,坚决否认自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自杀危机的干预与预防方法

自杀的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自杀危机中难以自拔的人进行的短期心理治疗,为其指明方向,疏通心理,防止自杀。自杀者的自杀行为是在个人性格缺陷、心理应激不良的基础上,加之家庭及社会不良因素刺激造成的。因此,自杀者的救治不仅仅是解决躯体问题还应当关注自杀者的心理。不管当事人自杀的态度多么坚决,在其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一线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治疗者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使其从中受到鼓舞,感到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或许可以解决。

(一)了解自杀者的内心活动,做好心理护理

在心理治疗前应尽量从当事人或有关人员那里弄清情况,来了解当事人的态度、性格及家庭状况,如是否丧失亲人、离婚或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在交谈时应在富有同情心的环境中进行,注意加强和当事人的关系,使当事人能信任并接受自己,从而能自发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境和意图,同时也可以使其宣泄自己的烦恼,摆脱痛苦。还应注意在交谈中应始终如一,坚决否认自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除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的心理缺陷外,支持和指引在危机干预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当事人评估自己面临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后果做出估计,这本身也是对自杀行为的否定。而对于拒绝交谈和配合的当事人应耐心对待,多与其沟通,对其提出的要求,如表示只愿与其家人或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人交谈时,应尽可能满足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了解其思想而且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

(二)改善社会环境,增加家庭和社会支持力量

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自杀意念产生后,家属及周围人的态度、言谈举止对自杀者的行为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一是叮嘱家属不应过多地谴责自杀者;二是转告家属,自杀者的预后良好,解除忧虑情绪;三是说服当事人的家属、恋人、朋友、同事等一起做思想工作,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为自杀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及社会环境。

(三)采取措施,预防自杀

1.积极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是预防自杀的重要环节

机关要大力提倡警营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以提高官兵的精神健康素质,树立乐观主义精神,重视人生的价值,从源头上解决可能的自杀危险。

2.提供危机干预、面谈、心理热线电话等服务(www.daowen.com)

对处在困境或遇到某种挫折而产生自杀意念者,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予以关怀、疏导,这对激动情绪之下有自杀企图的个体,可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3.开展心理咨询门诊

对因某些因素导致心理陷入困境产生轻生、厌世之念者,中队干部应及时地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干预,开展心理咨询,帮助轻生者恢复心理平衡,解脱轻生之念,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4.院外精神病患者应加强监护和康复工作

在发生自杀行为人群中,精神病患者的比例较大,故应加强监护,特别注意药品的保管,防止病情缓解后因悲观厌世而发生自杀。

5.提高官兵的文化素质

随着军队改革的进程,消防部队人员的文化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其中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依然偏低,有人可能由于愚昧而产生草率的自杀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由此可知,注意提高广大官兵的文化素质,将有助于他们正确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