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老婚礼曲目《易经》中婚俗歌谣

中国古老婚礼曲目《易经》中婚俗歌谣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李镜池先生研究,这是远古氏族社会族外对偶婚的劫夺婚,即目前在某些少数民族中还有其孑遗的“抢婚”:一个部族的男子去抢掠另一个部族的女子为自己的妻子。这似乎是位老人,可能不是新郎,而是主持“婚礼”的族长。当然,最大的艺术特色仍在于对悬念的巧妙运用。

中国古老婚礼曲目《易经》中婚俗歌谣

易经》里引用了不少远古歌谣,反映了远古先民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其生活的独特感受。其中有几首古歌,表现的是远古时代婚礼,堪称我国最古老的“婚礼进行曲”。

第一首是《屯卦》古歌(“△”“○”为韵):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   △

匪寇,婚媾。

  ○ ○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

“屯”“邅”本指行路艰难,可用为双声联绵词,如班固《幽通赋》:“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本诗“屯邅”形容欲进不进、犹豫逡巡的样子。“如”通“然”,形容词词尾。“乘”通“驷”,四马车。“乘马”泛指车马。“班如”,辗转徘徊的样子。以上两句描写一队人群车马犹豫观望的情形,造成一种悬念:这是些什么人?想干什么?下面两句解除悬念,揭示真相。“匪”通“非”,不是。“寇”,攻掠。“婚媾”,婚姻,这里用作动词。“泣”,泪。“涟如”,涟涟,横流的样子。最后两句写婚礼的高潮,竟然血泪纵横。

这首古歌今译如下:

辗转徘徊,车马逡巡:

不是侵犯,而是婚姻。

车马盘桓,血泪涟涟。

据李镜池先生研究,这是远古氏族社会族外对偶婚的劫夺婚,即目前在某些少数民族中还有其孑遗的“抢婚”:一个部族的男子去抢掠另一个部族的女子为自己的妻子。他们先是在外观望徘徊,伺机下手,此即“屯如邅如,乘马班如”的情景。这种行动毕竟不是部族战争,而是一种正常婚礼,此即所谓“匪寇,婚媾”。但是这种婚礼形式颇为“野蛮”,到底不像今天的那么温情脉脉,有时甚至发生战斗,以至其“血”“涟如”;女子悲恐哭泣,其“泣”“涟如”。后世新娘“哭婚”,或许是其遗风。

第二首是《贲卦》古歌:

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其须。

       △   △

贲如濡如,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    ○

匪寇,婚媾。

 △ △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   ○

“贲”,用贝壳修饰打扮。《说文》:“贲,饰也。从贝。”贝壳曾是上古货币,以之作为装饰显得华贵。“趾”,足。“贲其趾”,用贝壳打扮其双足。“舍”,放弃。“徒”,步行。“须”,胡须。这似乎是位老人,可能不是新郎,而是主持“婚礼”的族长。前三句写人,婚礼之前,先从头到脚打扮一番。后三句写马:“贲如”,装饰华美的样子。“濡如”,马汗沾濡的样子。“皤”,白,形容下文“白马”。“翰”古音同“斡”,与“皤”押韵,形容马头高扬的样子。以上也是造成悬念,然后解除悬念:“匪寇,婚媾。”“丘园”,这里似指其所居处。“贲于丘园”是交代以上修饰打扮的地方。“束”,五匹帛扎在一起。“戋戋”(jiān),不多的样子,似乎表示自谦;一说堆积的样子,表示丰厚。“束帛戋戋”,形容这位“白马王子”准备的聘礼丰足。

这首古歌今译如下:

打扮好他的双足,

下车来徒步,

修饰好他的胡须。

新装的马儿汗水沾濡,

毛色洁白,装束整齐,

白马儿啊,昂首挺立:(www.daowen.com)

这不是来侵犯,

而是一场婚礼。

山丘庄园前精心打扮,

还有一束束布帛堆集。

比起上一首古歌来,这首古歌更突出描写了这种原始婚礼的“礼”:“结婚礼服”“聘礼”。这里既有人的“婚礼服”,即“贲其趾”“贲其须”,从头到脚用华贵的朋贝打扮起来;又有马的“婚礼服”,即“贲如皤如”,修饰一新。诗中既写了人的郑重其事“舍车而徒”,又写了马的急促兴奋“濡如”“翰如”。透过对马的情态描写,间接表现出人的急切心情。特别是临近女方家门前,再一次修整装束,“贲于丘园”,更显出庄重有礼。“聘礼”也不菲薄,“束帛戋戋”,一捆捆、一扎扎。总之,对婚礼竭尽铺陈描写之能事。

第三首是《睽卦》古歌:

睽孤,遇元夫,厥宗噬肤。

△  △  △

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    △    △

先张之弧,后说之弧:

   △    △

匪寇,婚媾。

 ○  ○

“睽孤”,双声联绵词,乖戾的样子,犹如今所谓“古怪”。《易·睽》“睽小事吉”疏:“睽者,乖异之名。”《法言·重黎》“天下睽孤”注:“睽犹乖离。”《汉书·诸侯王表》“睽孤横逆”注:“睽孤,乖剌之意也。”“元”,头,首长。“夫”,男子。“元夫”可能是指女方族长。途中意外遇见女方族长,故觉奇怪。“厥”,其,他的。“宗”,宗族;也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噬”通“食”,用食物供奉。“肤”,肉。“豕”,猪。“负”同“伏”。“涂”同“途”,路上。“鬼”,人装扮的鬼神,可能是指祭祀中的巫。“张”,拉开弓。“说”,释,放松。起初搭箭张弓欲射,后来放松弓弦作罢:原来不是装神弄鬼的强盗,而是婚礼的行列。这首古歌全诗都运用悬念手法,直到最后才挑明真相,构思巧妙,令人玩味。

这首古歌今译如下:

多么奇怪,

遇上了族长,

宗庙里祭享。

多么奇怪,

看见一头猪伏在路上,

还有一车鬼满满当当。

先是拉开弓,箭在弦上,

后来放下箭,不再惊慌:

原来不是强盗,

而是迎娶新娘。

这首古歌比前两首更显得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因而真相大白以后也就更加令人轻松、愉悦。这样生动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总起来看,这几首婚礼之歌都运用传统诗艺中“赋”的手法,不用比兴,质朴无华;而其描写却很细腻,尤善于通过外在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当然,最大的艺术特色仍在于对悬念的巧妙运用。

【注释】

[1]原载《文史杂志》199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