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

红安县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工程抓在手中,牢固树立“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生态立县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时景图保护县级饮用水源。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2017年,拆除倒水河干流2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户87家。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制定出台《红安县省级生态县创建规划》,成功创建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51个市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

红安县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

红安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水青山是最大本钱。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工程抓在手中,牢固树立“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生态立县理念。抑尘、禁煤、禁鞭、禁养、治源、拆违、打违、基建、增绿等工程全面推进,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红安蓝”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治理工业企业污染。2007年关停恒春小造纸厂;2011年关停晨航铅酸蓄电池生产线;2012年将老式燃油出租车全部替换为压缩天然气出租车;2014年关停红信化工合成氨生产线和闽湖畜牧龙潭寺养猪场;2016年关停道合等8家小塑料厂,2017年全面淘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69台,投放33台纯电动公交车。对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新材料电子商务创新驱动型产业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项目融资、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2017年底前,引进佰昌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35家。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座日处理能力分别为4万吨和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和2016年分别投入运行;日处理量35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顺利推进;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铺开。13个乡镇(场、处)15152座农村旱厕按照五有两无(有水冲、有照明、有洗手盆、有防渗、有通风、无臭味、无蝇蛆)标准实行清洁化改造。日处理能力205吨的生活垃圾周家凹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已投入运行。13个乡镇(场、处)建成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按照“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程序合理处置。

美丽乡村建设时景图

保护县级饮用水源。2012年,打响“金沙河水库环境保护战”,关闭紧邻金沙河水库的红信化工,建立饮用水源监管“四制”(每周巡查制、每月监测制、水质公示制和安全应急预警制)。2013年,拆除水源地保护区内畜禽养殖户85家,取缔水面围网、投料水产养殖97处。同年,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拆除水库周边畜禽养殖户77家,关停库区上游的两座露天开采萤石矿。2017年,建成金沙河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水库周边4个乡镇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勾臂车,生活垃圾已全部收集转运至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理。(www.daowen.com)

倒水河环境治理。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2017年,拆除倒水河干流2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户87家。落实粪污治理措施养殖户248家;同年,搬迁红冠食品、阿波罗餐具等污染严重企业。依法取缔一批“散乱污”污染企业。对东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截流收集并交第三方处理。完善城西食品工业园污水管网,对上好佳食品、雨润汉鹏肉类加工厂等重点企业进行限产限排。园艺河管网改造列入重点工程项目予以推进,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完成《园艺河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设计和可研方案。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工。对周家凹垃圾填埋场填埋区、调节池、泄洪沟、截洪沟、排水管网进行整修和完善,新建应急电源系统和生化实验室,减少渗滤液污染。2017年,投入540余万元实施工程治理,在城区两处排污口和两个重点乡镇(城关镇、八里湾镇)生活污水集中排污口采取污水截流和污水全天候进行处理。结合“铜锣联防”严厉打击河道违法采砂,对夜间盗采等行为露头就打,经过持续攻坚,倒水流域水质出现好转。

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制定出台《红安县省级生态县创建规划》,成功创建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51个市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2017年,上报218个市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乡镇。按照“一村一景一品一文化”的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232个美丽乡村建设点,涌现出祝家楼村、陡山村等一批环境整洁、景观生态、村风文明的特色旅游文化村、生态村、民俗村。2017年全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5天。

红安县“一城一园一湖一山一带两翼生态格局”(宜居县城、新型产业园、金沙湖湿地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倒水、举水、滠水)正在变成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