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革命老区奋斗史

红安县革命老区奋斗史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党组织迅速转入地下,团结群众,领导群众坚持革命斗争。另一支由徐锡煌率领,深入光山县南部山区活动,情况紧张时,又迅速避入天台山。于是,刘名榜、肖先发、徐锡煌等同志从高山岗转移到腰磨冲,以此作为坚持天台山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和集结点。到9月底,聚集在天台山上的革命干部共100余人。会议分析了天台山地区面临的艰险形势,讨论了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的斗争方针。各队到达指定地点后,立即投入惩办反动分子的斗争。

红安县革命老区奋斗史

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率领下,按照党中央预先批准的计划,分路举行突围,胜利地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帷幕。中原突围后,国民党军出动1个正规旅,对黄安和邻近地区进行反复“清剿”,妄图一举扑灭革命的火焰;以特务头子高维钧为组长的“黄安县清乡行动小组”在地方反动武装的配合下,一面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面进行政治诱降,气焰极为嚣张。

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黄安党内虽有极少数人叛变投敌,卖身求荣,但绝大多数党员包括中原突围前复员回乡的干部、战士,这时都分散隐蔽于各地,以各种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特别是在北部山区,有以徐锡煌(原五师后勤处长)、吴明忠(原安麻县指挥长)、吴先奎等为首的党员干部在那里坚持斗争,党的组织一直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未倒。

早在中原突围之前,李先念、郑位三就预见到主力部队走后,黄安等地的革命斗争将会遇到许多困难。于是,指令鄂东地委委员刘名榜负责重组中共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作为在黄安等地坚持斗争的领导核心。接着,张体学又根据上述指示,在独二旅驻地禹王城同刘名榜等具体研究了坚持斗争的方针与任务。随后,刘名榜、徐锡煌、吴明忠、邱进敏、肖先发等在卡房附近的李家墩举行会议,正式重组罗礼经光(又称黄罗礼经光)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中心县委下辖黄安、罗礼、经光县委和安麻经工委。黄安县委书记徐锡煌,安麻经工委书记吴先奎。会议认为,中原主力部队突围后,环境将更加恶化,因此应以求生存、播火种、积蓄革命力量为坚持斗争的初步方针。中心县委要求各游击队要紧紧依靠群众,避强击弱,避实就虚,消灭孤立、薄弱之敌。各级党组织迅速转入地下,团结群众,领导群众坚持革命斗争。

7月中旬,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黄安县委书记徐锡煌将张五福、余应福等5人组织起来,在天台山高山岗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下旬,原安礼县大队长张厚文和独二旅下到地方的4个同志一起进入天台山,与徐锡煌等人会合,组成了黄安县游击队,徐锡煌兼任队长。从此,黄安的革命力量开始汇集拢来,天台山又燃起了革命的火焰。

黄安游击队成立后,首先处决了敌“清乡行动小组”成员孟德发,接着,又打了几名当地的反动分子,并以诈降的办法,处决了几个证据确凿对革命危害较大的叛徒。这些斗争在黄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复员回乡的同志纷纷要求归队,不到1个月,游击队发展到16人。

9月上旬,游击队分成两支。张厚文率一支到礼山西部至广水之间活动,但由于那里的反动势力很大,敌人的“密探”甚多,去后不久,张厚文被国民党礼山县中队逮捕杀害,其他队员大多被俘或牺牲。另一支由徐锡煌率领,深入光山县南部山区活动,情况紧张时,又迅速避入天台山。与此同时,经光、罗礼等县也相继组建了游击队,在天台山一带活动。

9月中旬,鄂东军区独二旅副旅长何耀榜带领七八人枪辗转游击到天台山南麓的腰磨冲,与中心县委和黄安游击队取得了联系。于是,刘名榜、肖先发、徐锡煌等同志从高山岗转移到腰磨冲,以此作为坚持天台山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和集结点。

9月下旬,独二旅供给部长马友才和第四团政委肖德明等人,几经周折,从皖西折回黄安,进入天台山。第五团团长彭超、第六团副营长谭正彪和郑植惠等10余人,从平汉铁路西返回天台山。到9月底,聚集在天台山上的革命干部共100余人。

到了10月底,驻七里坪的国民党正规军派出1个团,纠合周围几个县的保安队,把通往天台山、老君山的所有路口封堵了,接着又进山“清剿”,将烟宝地以上所有村庄的群众逼下山来,天台山又成了无人区。敌人的毒计给游击队增加了许多困难,山上没有群众,游击队摸不着敌人的底细,特别是粮食,群众一走,能吃的东西都被敌人抢劫一空,没有吃的是游击队坚持斗争的最大障碍。开始几天,何耀榜仍住在腰磨冲附近的净石岗窑棚里,徐锡煌带20多人隐蔽在腰磨冲里边新搭的一个草棚里,与何耀榜的住地隔沟相望。马友才带几个人转移到团鱼咀,偎在丛林岩洞中,谭正彪率10余人摸到老君山下的北岩,也住进了石洞。在这之前,肖德明、冯益民带了一部分人枪转出了天台山,到潘家河、郭家河一带,与邱进敏领导的经光游击队一起活动。游击队员10多天没有吃上一粒米,大家的体力急剧下降,有几名队员倒在洞里,怎么也站不起来,游击队离不开人民群众。经商议,中心县委及其游击队全部撤到天台山外围活动。于是,何耀榜带马友才、彭超、郑植惠和刚从郭家河返回腰磨冲的肖德明等人,转移到老君山南面的对天河。刘名榜、肖先发、徐锡煌等东进杨山乡鸡公寨,与经光县游击队相互策应。(www.daowen.com)

1946年的冬天,是游击队最艰难困苦的时期。时值寒冬,大家仍是单衣破鞋,虽然群众瞒着国民党的乡保长,从嘴里匀出一点粮食支援游击队,但谁也拿不出一点棉花、棉布来解决游击队的冬衣问题,因为这些东西早就被国民党搜刮空了。而这时,敌人更加紧了“搜剿”,一有线索,便跟踪到底。饥寒、疲劳和敌人的频繁“搜剿”一齐向游击队员袭来。

11月间,在对天河黑沟对面山上的一个石洞里,何耀榜主持召开了中心县委负责人会议,研究了坚持斗争的初步方案。接着,何耀榜派人送信,通知刘名榜、邱进敏等人到天台山绿云庵会合,继续开会。会议分析了天台山地区面临的艰险形势,讨论了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的斗争方针。大家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注意保存自己是对的,但整天躲躲藏藏不是办法,必须勇敢斗争,打出游击队的威风来,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大家一致认为,地方的反动保甲长和其他反动分子,是国民党正规军的耳目,是游击队联系群众的最大障碍。会议决定将游击队适当分散,肖德明、郑植惠等到紫云一带活动,何耀榜带10余人枪到老君山北岩一带活动,刘名榜、肖先发带1个队到鸡公寨一带活动,邱进敏带1个队到白马山、连康山一带活动,马友才、谭正彪带1个队到黄陂站至宣化店一带活动,徐锡煌带1个队留天台山高山岗一带活动。各队到达指定地点后,立即投入惩办反动分子的斗争。邱进敏率队除掉了敌保长殷显清等人,潘正太带队处决了敌保长叶道文等人,在卡房活动的游击队镇压了敌联保主任胡华山、民团队长张患汝等。在白马山活动的游击队除掉了敌保长叶道明等。在紫云活动的肖德明、郑植惠,因安麻经工委遭敌人破坏,又返回天台山活动。黄安游击队一部在徐锡煌的率领下,先后处决了10多个反动分子,还协同邱进敏率领的游击队除掉了横行乡里的伪经扶县参议员、国民党陡山河区党部委员杜定廉。

游击队在打地方反动分子的同时,对有把握对付的国民党正规军,亦不失时机,予以消灭。11月中旬,邱进敏、潘正太和孙才甫等人带领游击队在杨家洼的界河边,发现大路上有一敌兵由南向北而来,邱进敏等人迅疾散开,隐蔽在大路两旁,待敌兵走近时,一跃而起,将其活捉。经审问得知,是国民党川军驻郭家河部队的采买,后面还有川军某团的一个营长,率36人枪,携带全团当月的粮饷,经七里坪返回郭家河。游击队决定就地设伏,歼灭这股敌人。不一会,敌营长坐着抬子,进入了伏击地段,游击队一边打枪,一边猛扑过去。敌人遭此突然打击,晕头转向,4名脚夫丢下抬子慌忙逃命。游击队活捉了敌营长,并追至潘家河将逃敌全部生俘,缴获法币1500万元,金戒指40多只,烟土约3斤。这次伏击战打得干净利索,给各游击队和当地群众以很大鼓舞,冬衣也得到了解决。

天台山西北与东北地区的革命局面被打开了,但天台山南面的反动势力仍很猖獗,尤其是以蔡家湾保长蔡春舫为首的反动分子,勾结驻七里坪的敌正规军,盘踞在蔡家湾至烟宝地一带,不断加修碉堡,严密封锁通往天台山的南路口,使游击队的活动受到很大制约,当地群众也吃够了他的苦头。为了打开这条通道,为民除害,1947年开春,徐锡煌率领8名队员,乘蔡春舫家接侄媳妇之机,摸到他家,将其逮住,拖到村前镇压了。同时,将前来贺喜的几名乡保队队员全部抓获,并破坏了四马河的碉堡,缴长短枪19支。任务完成后,游击队留下一份布告,上面写道:“蔡春舫为非作歹,杀头应得。共产党游击如神,谁敢胡来?”自此以后,福德桥一带一连4个多月无人敢出任保长,剩下的几名乡保队员整天提心吊胆,不敢动弹,几座碉堡常是空的,不起作用。

4月,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在鸡公寨靠黄安一侧的一个石洞里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罗礼经光军事指挥部,徐锡煌任指挥长。会议决定将各县县委改为工委。黄安工委,书记彭超;经扶工委,书记邱进敏,副书记冯益民;礼山工委,书记肖德明,副书记马友才。各工委仍在原来地区开展活动。这时,被国民党武汉行营派到宣化店活动的叛徒居宗彩,带领敌“清剿”队在宣化店至黄陂站以东的山区里诱降便衣队,破坏地下党组织,礼山工委无法开展活动。中心县委决定,礼山工委撤回天台山,与黄安工委一起开辟黄安金牛、龙山地区的工作。此后,黄安游击队的活动范围从天台山扩大到二程的佛塔山和礼山的四姑墩一带,游击队在这个地区伺机歼敌,筹粮筹款,十分活跃。

天台山地区革命斗争的广泛开展,令国民党反动派深感不安,敌报纸惊呼:“大别山共军势力不可低估”。国民党黄安县参议长王楚材更是惊慌失措,接连呈请湖北省政府主席万耀煌将黄安划为绥靖区,加派重兵“清剿”。他在呈报文书中写道:“黄安地处鄂豫边陲,崇山峻岭,交通梗塞。……共产党重要分子如董必武、郑位三、戴季英、李先念、罗厚福等均系黄安人,故黄安赤化最深……地方潜伏党徒甚多,活动较易,经常派遣高级党徒率领军(队)盘踞县境。二十余年来,无一日间断,远者不论,即如今日何耀榜、刘名榜、徐锡煌、肖长(先)发、邱进敏等率兵两百余,盘踞黄安北部之天台山一带,以吸收党员扩大部队为主要工作。……黄安如不蒙划为绥靖区,以军事力量剿办防止,则不独黄安本身受祸,民党十六年之覆辙又见于今日矣!”

对游击队的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则拍手称快,深受其鼓舞,原被国民党反动派逼迫下山谋生的天台山农民群众,这时也陆续回乡,支持和掩护游击队活动。七里、金牛等乡的群众亦紧密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设法打击敌人。中原突围后一直处于地下活动的周八家、阮家店、下潘家河、杨家洼等地的党支部于此时也活跃起来。他们一方面搜集敌人情报,配合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一方面组织群众,保护革命家属,投入反逮捕斗争。同时,还积极做统战工作,让一些开明士绅、保甲长在国民党政权中继续任职,暗中为共产党办事。如在敌人封锁、搜山最凶的时候,党支部将几名干部家属送到潘家河村开明士绅潘和泽家中隐蔽,由于潘在乡间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加之其弟潘孝青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师长,县区乡的反动派不敢随便搜查潘家。就这样,那几名干部家属安然渡过了险期。后来,潘和泽还向游击队捐赠了1000斤大米

中原突围后,尽管敌情严重,环境恶劣,但黄安革命斗争却一直没有间断。在这个斗争中,党在天台山地区聚集储备了100多名久经考验的革命干部,创建了以天台山为中心的方圆四五十里地的革命游击区,为下一步斗争的继续开展,特别是为刘邓大军南下后,在黄安和鄂豫边界地区实施战略展开,迅速打开革命局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